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肋间神经移植加NGF、BDNF基因修饰的OECs修复大鼠脊髓损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自体肋间神经移植加NGF、BDNF基因修饰的嗅神经鞘细胞(OECs)修复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方法SD大鼠72只,经T11、T12间隙平面切取2mm的半侧脊髓,制成半切伤模型。动物分为A、B、C三组,每组24只。A组:将自体肋间神经纤维损伤脊髓近端前角灰质与远端前索白质桥接连接,伤侧L1、L2、L3、L4脊神经节与近端后索白质及远端后角灰质与近端后索白质桥接连接,并植入NGF、BDNF基因修饰的OECs;B组:同上述方法移植肋间神经,不植入OECs;C组:单纯脊髓损伤,脊髓半切缺损处填充明胶海棉,术后4、8周对各组动物进行神经功能检查(斜板实验检查,BBB评分),感觉诱发电位(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测以及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后4周时,A、B组和动物神经功能,斜板试验,BBB评分及SFP、MEP检测结果均优于C组,8周时,A组动物神经功能,斜板试验,BBB评分,SEP、MEP检测结果均优于B组和C组,镜下见移植组织存活,充填于缺损处,部分脊髓组织融合,结论肋间神经移植加NGF、BDNF基因修饰的OECs对SCI的修复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前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髋臼假体放置角度差异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67例行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前外侧入路组(31例)和后外侧入路组(36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中测量髋臼假体安放时的前倾角、外展角,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髋关节中立位的最大髋关节屈曲角和后伸角,以及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和脱位发生率.结果 前外侧入路组术中髋臼假体放置的前倾角为8°~ 20°,外展角为30°~40°;后外侧入路组中髋臼假体放置的前倾角为15°~30°,外展角为35°~45°.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平均最大屈曲角(110°±11°比100°±10°)和最大后伸角(15°±4°比2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获12~18个月(平均15.6个月)随访,两组患者的术后Harris评分[(89±11)分比(88±12)分]和髋关节脱位发生率[3.2%(1/31)比5.5%(2/3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同手术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对髋臼假体前倾角的放置有不同要求,前外侧入路中髋臼假体的前倾角应当比后外侧入路中髋臼假体的前倾角小;髋臼假体放置角度差异对疗效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桡骨远端骨折锁定钢板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应对骨折内固定个性化刚度需求。方法运用三维建模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完成桡骨远端骨折模型和常规钢板的模型构建,基于初始有限元分析结果,以轴向刚度下调33.33%且保留扭转刚度的90.00%以上作为优化目标,对常规钢板进行拓扑优化和重设计;通过有限元分析计算,对比常规钢板和优化钢板在轴向压缩和扭转工况下的内固定刚度和产生的骨折区应变。结果所获得的优化钢板轴向刚度为636.5 N/mm,下调幅度为19.7%,基本接近既定的目标刚度,优化后的扭转刚度为634.12 Nmm/°,下调幅度为8.8%,并未超出既定的目标限值;而骨折区应变变化方面,轴向应变相比切向应变呈现出更为显著的增加趋势,与刚度调控效果基本一致。结论通过拓扑优化的方法从钢板结构层面进行重设计,可实现骨折愈合的个性化内固定刚度调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运用ASIF锁骨钩钢板对TossyⅢ型的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型的肩关节活动度,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0年1月~2004年3月,运用ASIF锁骨钩钢板及同时作韧带修补技术,治疗43例急性锁骨远端骨折(NeerⅡ型)和肩锁关节脱位(TossyⅢ型)的病人。结果术后1周所有患者均能进行肩关节主动活动。术后4至6周均完全恢复肩关节活动度,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的X线未见肩锁关节脱位,半脱位或钢板断裂和松动的表现。结论ASIF锁骨钩钢板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银杏提取液对嗅神经鞘细胞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银杏提取液对嗅神经鞘细胞(OECs)中的酪氨酸蛋白激酶(PTK)活性的影响.方法:鼠龄14 d的SD大鼠,断头处死,无菌条件下取出嗅球,夹碎嗅球,剔除白质部分,用虹膜刀剪碎后,原代培养.原代培养的OECs,贴壁2 d后,将组织块软瓶培养2~3次,分别用按1:1 600、1:3 200、1:6 400、1:12 800稀释的银杏提取液37 ℃继续培养.以神经生长因子作为阳性对照;以DMEM作阴性对照.分别于培养后第24 h、48 h、72 h和96 h收集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使用[ly-32P]ATP掺入,液闪计数法测定PTK活性.结果:阴性对照组OECs的PTK无活性,阳性对照组PTK活性升高.银杏提取液组第48 h PTK活性升高(P<0.01),随后逐渐降低,至96 h PTK无活性.结论:银杏提取液有促进OECs分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得益于近年来增材制造技术(又称3D打印技术)的迅速发展,有别于传统规格化骨科植入物,制造内外部结构复杂的新型植入物成为可能。有限元分析方法一直以来都是骨科植入物创新设计极具价值的研究手段之一,并具有高效率、低成本、可靠性高等特点,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的拓扑优化技术因其在非参数结构优化中的广泛应用,现已从结构工程领域逐渐被拓展到定制化骨科植入物的设计中,初步显示出其巨大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拓扑优化技术在骨科植入物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过程,特别对其在脊柱、关节和创伤骨科器械设计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最后,总结现有技术的局限性,展望了拓扑优化在定制化骨科植入物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积雪草酸对高血脂小鼠骨量丢失的保护作用。方法 60只8周龄SPF级雄性C57BL/6 J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CON,生理盐水:5 m L/(kg·d)]、高脂饲料组[HFD,生理盐水:5 m L/(kg·d)]、高脂饲料+低剂量积雪草酸组[HFD+AA-L:5 mg/(kg·d)]、高脂饲料+中剂量积雪草酸组[HFD+AA-M:10 mg/(kg·d)]、高脂饲料+高剂量积雪草酸组[HFD+AA-H:20 mg/(kg·d)]、高脂饲料+辛伐他汀组[HFD+SIM:20 mg/(kg·d)]。除空白组之外,其他组别采用高脂饲料连续喂养16周并同时给药进行干预。实验结束后,经眼眶采血收集血清、两侧股骨和胫骨。结果高脂饲料引起小鼠血清胆固醇(TC)、丙二醛(MDA)和I型胶原C末端肽(CTX-I)水平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水平下降(均P0.05),且胫骨近端骨密度下降,骨微结构受损,骨形成率下降,其股骨生物力学指标降低。HFD+AA-M、HFD+AA-H和HFD+SIM组均可明显降低小鼠血清TC、MDA、CTX-I水平,升高SOD和PINP水平(均P0.05),增加骨密度和改善骨微结构,提高骨生物力学指标,HFD+AA-H组效果稍优于HFD+AA-M,但稍逊于HFD+SIM组。HFD+AA-L组小鼠血指标、骨密度、骨微结构和骨生物力学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积雪草酸[10、20 mg/(kg·d)]灌胃给药可预防高血脂小鼠的骨量丢失,其机制可能通过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增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手术治疗颈椎肿瘤有效方法。方法 2006~2009年间,我院骨科15例同时累及脊柱前、中、后柱的颈椎肿瘤患者采用前后路联合全脊椎切除,并通过植骨及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结果 1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9.6个月。全部病例植骨均在3~6个月内获融合。术后颈肩剧烈疼痛症状消失。有神经症状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前后路联合全脊椎肿瘤切除并通过植骨及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是治疗累及颈椎三柱的颈椎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营养因子(NTF)基因修饰嗅鞘细胞(OECs)移植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方法SD大鼠制备成脊髓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损伤对照组(A组)、OECs移植组(B组)和OECs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后移植组(C组)。治疗后2、4、6周,每组动物分别进行联合行为评分(GBS)、运动诱发电位(MEP)、感觉诱发电位(SEP)检查、双下肢功能测定(爬坡试验),评价脊髓损伤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时间的延长,B组GBS、MEP、SEP及下肢功能明显改善。与其它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NTF基因修饰后移植在脊髓损伤区,能促进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VEGF-165-GMs复合自体颗粒骨修复兔陈旧性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24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均建立1.5 cm的陈旧性骨缺损实验模型,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植入自体颗粒骨+VEGF-165-GMs 1mg;B组植入200 mg自体颗粒骨;C组VEGF-165-GMs 1 mg;分别于术后3、6、9周切取标本,通过X线摄片、骨密度测量、生物力学测试、组织形态学观察等手段,观察各个时期新骨形成的情况。结果 A、B组均能较好地修复陈旧性骨缺损,A组术后各时间点X线评分、骨密度测量、生物力学测试、组织形态学观察均明显优于B组。C组各时间点均无骨性愈合迹象,9周时可见骨断端完全硬化,髓腔封闭。结论 VEGF-165-GMs复合自体颗粒骨修复陈旧性骨缺损可以明显促进局部血运重建,促进新生骨形成,提高骨改建塑形的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