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在石墨和金属基体上辉光放电等离子热裂解甲烷各种因素对沉积碳膜质量和沉积速率的影响。研究得出,碳膜的沉积量与沉积时间、沉积速率与气体流量、甲烷浓度、射频功率呈线性关系;沉积膜质量与基体在等离子体场中所处位置有关。 采用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现代化检测技术对等离子体沉积碳膜进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碳膜为各向同性结构。经检定该膜具有良好的不溶血性和化学稳定性。同时测定了膜的表面张力和密度等物理性能。初步判断等离子体沉积的碳膜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将多孔β—磷酸三钙和重组人的骨形成蛋白—2复合物,植入小鼠肌肉内,观察复合物的骨诱导能力和早期降解行为。方法 将多孔β—磷酸三钙/人骨形成蛋白—2复合物植入25只小鼠右侧大腿后侧肌肉内,单纯多孔β—磷酸三钙植入左侧为对照,分别于72h、1、2、3、4周取材,进行组织学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72h可见幼稚软骨,1周见成熟软骨,2周见编织骨和少量板层骨,3周和4周成熟的板层骨生成,对照组则无骨或软骨生成。2周开始间充质细胞和纤维组织长入材料,3~4周将材料包裹分割,同时可见多核巨细胞反应及吞噬现象,这些是降解早期组织学改变。结论 多孔β—TCP/rhBMP—2复合人工骨显示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强大的骨诱导能力,有希望作为新型骨移植替代材料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 T型关联度分析方法 ,对类金刚石 (DL C)薄膜、富石墨相 DL C薄膜和富金刚石相 DL C薄膜三种 DL C薄膜进行了碳相成分对其白蛋白 (HSA)、纤维蛋白原 (HFG)、免疫球蛋白 (Ig G)三种血浆蛋白吸附量影响的定量分析研究。合理地解释了三种材料蛋白吸附量随碳相成分变化的实验结果 ,并得出如下重要的分析结论 :(1)石墨和 C- H相对 HSA的吸附影响较大 ,随着二者的增加 ,HSA的吸附量下降 ;(2 )与 HFG吸附有较强关联的碳相成分是 DL C相和 C- O相 ,前者呈负相关 ,后者为正相关 ;(3)各碳相成分对 Ig G的吸附均有性质不尽相同的影响 ,但程度有限 ,且彼此间相差不大 ;(4 ) DL C碳相具有增强 HSA吸附、抑制 HFG、Ig G吸附的双重功效 ,其对 DL C薄膜血液相容性的影响远较其它碳相成分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对不同工艺和条件制备的 7个类金刚石薄膜 (Diamondlikecarbon ,DLC)试样 ,经X光电子能谱 (XPS)碳相成分分析后 ,分别进行了血小板黏附实验、黏附血小板的形貌观察、分类计数和形态指数计算 ,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 ,研究了碳相成分对血小板黏附量、黏附血小板的形态指数的影响。结果显示 :来自全方位离子注入离子束增强沉积工艺的DLC ,其血小板黏附量和形态指数明显小于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备的样品 ;在DLC的 5种碳相成分中 ,DLC碳相与血小板黏附量和形态指数的 (负 )关联度远大于其它碳相成分 ,除此之外只有C H和C O碳相与血小板形态指数的 (正 )关联度较大。表明 :(1)DLC碳相对血小板黏附的影响远较其它碳相成分为大 ,增加DLC碳相的含量是优化DLC血液相容性的关键所在 ;(2 )C H和C O碳相对黏附血小板的变形有促进作用 ,须从工艺上抑制其产生或尽可能降低其含量 ;(3)采用全方位离子注入离子束增强沉积工艺有助于改善DLC的血液相容性。这些结论对设计与改进DLC的制备工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血糖感应型胰岛素给药智能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控制释放高分子载体系统一直是国内外科技工作者的研究热点 ,迄今已经研究报道了多种具有不同工作原理的血糖感应型胰岛素给药智能载体。本文基于国内外大量研究文献 ,综述了血糖感应型胰岛素控制释放智能化高分子载体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聚氨酯抗菌创伤敷料的制备及其灭菌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自制的亲水性聚氨酯软泡沫为载体制备抗菌创伤敷料。对4种抗菌剂(超微二氧化钛粉末、磺胺嘧啶银、磺胺、硝酸银)进行了实验。采用预聚体法、填充法、浸渍法等3种方法将抗菌剂加载于聚氨酯敷料中,测试了抗菌敷料的抗菌性能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4种抗菌剂制备的敷料均有抗菌效能。综合考虑抗菌敷料的抗菌性能、手感、颜色、掉粉等因素,将超微二氧化钛粉末、磺胺嘧啶银和磺胺3种抗菌剂,填充加载法制备抗菌创伤敷料,抗菌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新工艺制备的β-磷酸三钙(β-TCP)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自制β-TCP植入小鼠股后肌袋。术后24,72h,1,2,4,8周分别取材做组织学检查,2,4周取材部分标本做扫描电镜(SEM)观察。结果:随着时间推移,β-TCP逐渐被纤维组织分割包围,但是无软骨,骨和坏死组织形成,结论:新工艺制备的β-TCP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 α-磷酸三钙 ( α- TCP)骨水泥糊料在 Ringer's溶液中硬化的现象 ,并用红外光谱( FTIR)和 X射线衍射 ( XRD)对 α- TCP的水化产物作了结构分析 ,进一步揭示了磷酸盐对 α- TCP水泥的促凝作用  相似文献   
9.
心腔内超声引导下希氏束起搏和房室结消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建立心腔内超声和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引导监控下的希氏束起搏和房室结消融方法。方法  6只犬急性闭胸模型。经颈静脉插入超声导管确定希氏束和房室结准确空间位置、超声解剖结构标志及其内心肌激动顺序。引导心脏起搏或消融导管到达靶组织 ,监控刺激电极植入过程和确认消融电极与心内膜面接触。分别释放电脉冲进行靶点起搏和射频消融 ,同步体表心电图QRS波形态确认实现希氏束起搏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结果 实现了直接希氏束起搏 (1例 )和希氏束加室间隔起搏 (5例 )。希氏束起搏阈值为 :电压 (3 .0± 1 .0 )V ,脉宽 0 .5ms。希氏束起搏时导致了较早的室间隔电兴奋。窦性心律和希氏束起搏时QRS波宽度分别为 (59.7± 5 .3)ms和 (82 .8± 1 6 .6)ms (P =0 .0 2 )。完成希氏束起搏和房室结消融的平均操作时间分别为 40min(3~ 81min)和 3min(2~ 5min) ;平均X线曝光时间为 1 3min(1~ 55min)。病理解剖和组织切片表明希氏束起搏和房室结消融定位准确、效果肯定。结论 心腔内超声技术能够准确引导心脏介入导管实现希氏束起搏和房室结消融 ,减少导管操作和X线曝光时间  相似文献   
10.
我们首先引入区域生长算法成功地实现了超声心脏图像的右心室轮廓分割.然后在采用旋转扫描插值算法重建右心室三维数据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逐行、逐层和逐体素的扫描算法,有效地计算了右心室的容积.最后,通过对一个心动周期内不同时刻的右心室容积计算,量化了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nd-diastolic volume,EDV)、收缩末期容积(End-systolic volume,ESV)和右心室射血分数(Right ventrieular ejection fraction,RVEF)等右心室功能参数,并绘制了一个心动周期内右心室容积的变化曲线.通过与Tomtec医学图像工作站的处理结果的对比,证实了本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