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3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19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126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84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上肢前臂手术中,我们通常采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法以达到完善的区域麻醉效果。传统的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中,我们都是采用针刺法在腋动脉搏动周围寻获鞘膜的落空感和穿刺针的搏动来确定针已进入鞘内,此时病人若有异感可更明确。该方法优点是所需器材简单;但由于该方法属于盲探性的穿刺,在病人具有个体差异的情况下,并不能确保鞘膜的落空感和穿刺针搏动的完全寻获;而要寻获异感以确保穿刺针位置的准确又需要病人的准确配合。这些都影响了该方法的穿刺容易度和准确性,从而导致了该方法麻醉效果的不确定性。而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将穿刺针最大限度的接近臂丛神经的神经刺激仪法则有效的避免了传统针刺法的局限性,显示出了良好的麻醉效果和操作的简单化。  相似文献   
2.
<正> 王某,男,56岁,农民。1993年3月12日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感冒后出现胸痛、胸闷、咳嗽、呼吸不畅,左侧卧位时呼吸困难尤甚。查体:神志清,精神不振,气管稍偏向右侧,左侧胸部饱满,叩诊呈浊音,左肺呼吸音低,右肺呼吸音增粗,心脏正常,腹软,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  相似文献   
3.
绒毛膜癌常见于女性,男性极少见。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予2006年8月14日收治男性肺转移性绒毛膜癌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Lemmel综合征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45例Lemmel综合征的内镜诊断和治疗方法效果比较。结果诊断依据是临床症状加十二指肠镜直视下确定乳头旁憩室。145例中手术治疗108例(74.5%),以胃肠改道手术简单有效,并发症低;手术单纯处理憩室效果好,并发症高;内镜憩室敞开加Oddi括约肌成形术并发症高,但远期效果好:内科保守治疗效果最差。结论用十二指肠镜确定Lemmel综合征准确率高,积极的手术及内镜治疗效果好,保守治疗效果差。  相似文献   
5.
本某,女,40岁,农民,1993—2—8入院。患者于两天前无任何防护措施而给果树喷洒农药“1605”后出现头昏,恶心呕吐,乏力,嗜睡。查体:神志清,周身潮湿,双侧瞳孔缩小,直径1.5毫米,对光反射存在,颈软,双肺呼吸音粗,心率60次/分心律规整,腹部正常,神经系统未引出病理反射,实验室检查胆碱酯酶O~u,入院诊断:急性有机磷中毒,立即更换衣服,清洗体表,静脉注射阿托品,静脉滴注解磷定,并予以补液,保肝等治疗,2—12复查胆碱酯酶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抗生素骨水泥棒治疗髓内钉术后髓腔感染的手术技术和初期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19例髓内感染患者的情况,分别给予拔除交锁钉、窦道切除、扩髓并给予抗生素骨水泥棒填塞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髓内感染均得到控制,窦道创面愈合。11例骨折已愈合,6例患者部分愈合,2例未愈。结论 抗生素骨水泥棒治疗交锁钉术后的髓腔感染操作简单方便,相对经济,是一种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刚  王剑  潘志军  郑强  李杭 《浙江医学》2006,28(2):130-131
肱骨近端骨折是老年人群骨折的常见类型,大多数无移位或有轻微移位的患者可以通过保守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对于明显移位的不稳定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仍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而且老年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骨质脆性增加导致骨折端粉碎严重,给外科治疗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椎动脉损伤在闭合性颈椎创伤中的发病率及其与颈椎损伤机制、类型、损伤程度的相关性 ,观察椎动脉损伤后的临床症状、体征 ,探讨早期正确诊断的方法。 方法 于2 0 0 0年 8月~ 2 0 0 2年 2月间 ,利用颈部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技术 ,连续观察 4 6例闭合性颈椎创伤患者 ,结合颈椎X线、MRI、CT检查及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综合分析。 结果 4 6例闭合性颈椎创伤中 ,12例 (2 6 % )伴椎动脉损伤。其中 7例为双侧损伤 (4例一侧未显影、一侧狭窄 ,3例双侧狭窄 ) ,5例为单侧损伤 (均为一侧狭窄 ) ;10例椎动脉损伤患者无任何症状 ,2例出现眩晕、恶心呕吐、面部麻木、偏盲等症状。椎动脉损伤与屈曲型损伤及颈椎严重不稳定相关 (P <0 .0 5 ) ,与小关节绞锁、横突孔骨折及脊髓完全性损伤明显相关 (P <0 .0 1)。 结论 椎动脉损伤是闭合性颈椎创伤的较常见并发症 ,其临床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颈椎创伤中的颈椎严重不稳定、屈曲型损伤、伴有脊髓完全性损伤、小关节绞锁和 (或 )横突孔骨折应高度怀疑椎动脉损伤。临床医师应对此类损伤有较高的警惕性 ,常规进行颈部动脉MRA检查是最有效的早期正确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三氮唑核苷引起黄疸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氮唑核苷(ribavirin)是人工合成的广谱抗病毒药。作者在应用该药治疗病毒性肝炎中,2例发生黄疸,报告如下。例1.男,34岁。诊断:慢性活动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用药前皮肤、巩膜无黄染,ALT(丙氨酸转氨酶)<30U(正常值<30U),γ-GT(γ-谷氨酰转肽酶)95U  相似文献   
10.
在预激综合征心外膜标测的实验研究中,无论是手工标测,同时用自制的心脏标测计时仪来计时,或是应用微机系统自动标测,都需要延时刺激器来建立预激动物模型.房室顺序起搏的最大优点是能改善血流动力学功能,因此某些窦缓和房室传导阻滞者,尤其伴有心脏功能低下的患者安装这类起搏器之前,临床上有必要证实其安装的价值,这也需要体外起搏器和延时刺激器来模拟房室顺序起搏。国外有双通道输出的电刺激器,第二通道经隔离器输出作延时刺激,但目前尚未见有双通道输出的国产电刺激器。本文报告的延时电刺激器可延时10—180ms,脉宽0.5—2ms,电流输出0.5—12mA 可调,满足了基础研究和临床上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