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位肝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1例因急性肝功能衰竭行原位肝脏移植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急性肝衰竭实施肝移植的经验。结果21例病人随访时间为3~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5个月。生存时间为1—1530d,中位生存时间为517d。病人的围手术期存活率为66.7%,1年存活率为66.7%,2年存活率为66.7%。死亡原因包括多脏器功能衰竭、颅内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急性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移植物原发性无功能。14例的远期性生存病人中,13例移植前合并乙型肝炎(乙肝),其中有1例(1/13)在术后1年出现乙肝复发。结论肝移植术是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方法,严格把握适应证、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接受肝移植治疗的特点并分析其术后生存时间。方法2000年1月至2005年8月,共施行18岁以上成人首次肝脏移植1424例。将年龄≥60岁的211例受者分为老年组,其余的1213例受者为成年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指标及术后生存时间。结果单因素分析比较发现,老年组患者术前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比例及术前血清胆红素总量、凝血酶原时间低于成年组,手术过程和无肝期时间较成年组略短。老年组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13.27%)和再次移植率(0.95%)低于成年组(19.37%,P=0.035;3.96%,P=0.028)。成年组术后6个月、1年、2年、3年、4年及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8.67%、85.52%、77.53%、75.52%、73.77%和70.9%,老年组术后6个月、1年、2年及4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7.91%、83.42%、78.70%和40.14%,两组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7)。对患者术后生存时间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影响肝移植术后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是:原发恶性肝病(P=0.000)、合并肝肾综合征(P =0.021)、供肝热缺血时间(P=0.046)以及术后发生感染(P=0.000)。结论高龄不再是肝移植的禁忌证,合理筛选适宜手术的老年受者可获得与成年受者相近的术后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 MSCs)在体外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和鉴定大鼠MSCs,与淋巴细胞、BRL、刀豆蛋白(ConA)建立共培养体系,混合培养0h、24h和48h后,用ELISA方法检测上清中TNF-α、TGF-β和IL-10的分泌量,MTT方法检测淋巴细胞数目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调节T细胞(Treg)的含量变化。结果:加入MSCs后TNF-α分泌量降低,TGF-β和IL-10分泌量升高,OD值明显低于未加MSCs组的对照组(P<0.05),Treg含量升高。结论:骨髓MSCs在单独存在以及与BRL同时存在时均对淋巴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且作用程度随时间变化不明显,其中IL-10、TGF-β以及Treg参与了这种免疫抑制过程。  相似文献   
4.
通过查阅整理2007—2012年有关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护理情况的文献报道并结合临床护理实践经验,总结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护理技术及注意事项。认为对一般情况、生命体征、颅内压监测、有创操作、颅脑外伤及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是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护理的重要内容。进行多方面综合护理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治疗和稳定期康复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背景:肝癌复发与乙肝病毒再感染两者关系尚不明确,有人认为与肝移植后免疫抑制剂应用有关.目的:观察他克莫司在体外对肝癌HepG2.2.15细胞增殖及对细胞内乙肝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选择肝癌HepG2.2.15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第3代细胞培养24 h后加他克莫司进行干预,0 g/L他克莫司作为对照组,50 g/L 他克莫司为低浓度组,100,500 g/L他克莫司为中浓度组,1 000,3 000 g/L他克莫司为高浓度组.结果与结论:①中、高浓度的他克莫司对HepG2.2.15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低浓度无抑制作用,且有相关性.②高浓度他克莫司作用时使HepG2.2.15细胞停止在G0/G1期.③他克莫司可以使HepG2.2.15细胞中CyclinA表达降低,且呈浓度依赖性,他克莫司浓度越高,CyclinA表达越少.④他克莫司作用HepG2.2.15细胞,对HBV的复制无影响.结果说明他克莫司在体外对HepG2.2.15增殖有抑制作用,其中CyclinA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而对乙肝病毒复制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影响肝移植术后早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影响肝移植术后早期预后的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了我院自2003年1月1日至2003年10月31日的原位肝移植病例171例。根据术后早期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及非预后不良组(术后早期住院期间死亡者或因各种并发症术后〉7d转出ICU者定为预后不良的病人),比较两组病人术前及术中的变量13项;并筛选出影响预后的一些变量。结果171例病人中,预后不良者30人(17.5%),其中围手术期死亡12人(7%);应用单因素分析比较预后不良及非预后不良病人的各项指标,以下参数均具有显著性差异:Child分级、APACHEⅢ评分、UNOS分级、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及血浆量、术前cr水平、术前ICU、术前感染及再次手术干预。将预后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保留在回归方程中的变量有:APACHEⅢ评分、术前感染、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和输血量。而病人年龄、CHILD分级、UNOS分级、无肝期、术前Cr、术前ICU停留、再次手术干预被剔除方程。结论通过对肝移植病人术前及术中一些指标的评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术后早期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儿童肝移植术后5年发生纤维化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共完成儿童肝移植498例,其中94例于术后4~6年行肝穿刺活检。根据术后肝活检的结果将受者分为纤维化组和非纤维化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肝移植术后肝纤维化临床危险因素。根据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得到联合预测因子的预测值。绘制联合预测因子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其预测纤维化发生的准确性。结果94例儿童受者中有54例(57.5%)出现肝纤维化。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受者在冷缺血时间(Z=-2.094)、热缺血时间(Z=-2.421)、药物性肝损伤(χ2=7.389)、胆道狭窄(χ2=4.560)、肝动脉血栓、排斥反应(χ2=6.955)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冷缺血时间(OR=1.003,95%CI:1.000~1.006)、药物性肝损伤(OR=6.493,95%CI:1.615~26.101)、胆道狭窄(OR=6.451,95%CI:1.205~33.295)和排斥反应(OR=2.735,95%CI:1.057~7.077)是肝移植术后发生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预测因子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6(95%CI:0.691~0.881),临界值为0.311,灵敏度为90.70%,特异度为60.00%,且联合预测因子的诊断价值与其他独立危险因素单独诊断的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肝移植术后5年肝纤维化的发生率为57.5%,冷缺血时间、胆道狭窄、排斥反应和药物性肝损伤是儿童肝移植术后5年发生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预测因子对儿童肝移植术后肝纤维化的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al,HBV)DNA X区基因的变异情况.方法 选择2002年6月至2003年12月期间因乙肝相关终末期肝病在本院行肝移植手术的320例患者,移植术后患者血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HBV DNA X区,并做直接测序分析.术后随访1.5~3年.结果 本组11例患者肝移植前、后HBV X区基因序列都有程度不等的点突变(5~39),有6例术前与术后同时具有nt1762(A→T)、ntl764(C→A)变异,11例患者同时存在ntl636~nt1741多处位点变异.结论 HBV DNA X区核苷酸nt1762、nt1764双位点变异在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患者中是常见现象,免疫抑制剂不能改变该双位点变异.  相似文献   
9.
经典非转流肝移植术对肾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目的 分析经典非转流肝移植术式导致术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100例施行经典非转流原位肝移植病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分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3种评分、肝和肾功能8项实验室指标以及术中10项病理、生理指标的变化,分析筛选出术后早期发生肾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比较表明:两组间术前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Ⅲ(APACHE Ⅲ)、术程、无肝期时间、出血量、最低平均动脉压、低血压持续时间等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后保留的危险因素包括CTP评分、无肝期时间、出血量和低血压持续时间。结论 经典非转流肝移植术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包括CTP评分、无肝期时间、出血量和低血压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移植对其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获取健康Wistar大鼠骨髓,体外提取、培养BMSC,收获传代培养的第3代细胞并鉴定其表型.在健康Wistar大鼠肠黏膜下注射皮肤黑色素瘤细胞,并用底物荧光素法示踪细胞.另外制作Wistar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模型,将模型大鼠分为2组:实验组大鼠在肠黏膜下注射BMSC悬液1 ml(含5×106个细胞);对照组大鼠在肠黏膜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0、2、6、24、72和120h处死大鼠,留取血清和小肠组织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 DAO)、D-乳酸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肠组织,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1(ZO-1).结果 体外成功分离培养出BMSC.经肠黏膜移植后的皮肤黑色素瘤细胞定植在肠道.实验组大鼠小肠病理改变较对照组轻,小肠黏膜屏障更完好.术后6h实验组DAO为(11.36±1.89) IU/ml,对照组为(14.27±2.09) IU/ml(P<0.05);24 h时实验组DAO为(5.04±1.04)IU/ml,对照组为(7.35±1.46) IU/ml(P<0.05).术后6 h实验组D-乳酸为(1.57±0.25) mmol/L,对照组为(1.93±0.19)mmol/L(P<0.05);术后24 h实验组D-乳酸为(1.09±0.13)mmol/L,对照组为(1.41±0.07) mmol/L(P<0.01).术后6h实验组TNF-α为(266.09±8.84)ng/L,对照组为(286.81±11.54) ng/L (P<0.01);术后24 h实验组TNF-α为(190.39±4.24) ng/L,对照组为(218.49±15.51 )ng/L(P<0.01).实验组ZO-1的表达高于对照组.结论 肠黏膜下移植BMSC可以减轻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