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我效能增强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4例,给予自我效能增强干预;对照组86,给予临床常规方法干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干预前后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01),对照组干预前后的GSES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间治疗后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01)。在治疗第8周末两组与治疗前HAMD五个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1)。结论经过自我表现效能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控制源和健康行为训练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格形成作用的影响。方法:对首次发病、经住院治疗病情缓解的37例14~18岁首发精神分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0例)痊愈期在抗精神病药治疗的基础上,合并每月1次的心理控制源和健康行为训练;对照组(17例)痊愈期患者每月进行1次一般性随访,随访2年。在入组时、出院12个月和24个月时进行控制源水平、健康行为和生活满意度的评定。结果:2年末,研究组患者的内控水平、健康行为、生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O.01)。结论: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控制源和健康行为训练可改善其适应不良行为,能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生活满意度,减少和预防人格改变,对人格形成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精神疾病,药物干预是缓解抑郁症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选择性较强的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是抗抑郁药物--消旋西酞普兰的S 异构体代谢产物,对抑郁症的疗效优于或相似于西酞普兰.本研究用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对照治疗抑郁症病人,观察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坦度螺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22例,随机分为奥氮平单药治疗组(单药组)和奥氮平合并坦度螺酮组(合并组)。治疗前后进行重复性神经心理测查系统(RBANS)测定认知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的改善。结果入组基线期,两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分及认知RBAN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共失访21例,两组PANSS总分减分及CGI评分减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合并组患者RBANS总分增加显著高于单药组(P<0.05)。结论坦度螺酮能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单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对肝外胆管胰腺段进行活体形态学观察.方法顺贯抽取241例上腹部单排螺旋CT增强的病例,男性172例,女性69例,年龄16~81岁,对住院病例(33例)追踪术后病理结果.按病种分为4组,分别观察肝外胆管的形态、大小、肝外胆管胰上段、胰头段及钩突段位置、长度.结果正常及无胆胰疾病的人肝外胆管普通CT显示率较低,增强扫描后显示率明显提高.随年龄增加,显示率亦增加.肝外胆管胰腺段的形态多呈圆形,钩突段变扁,大多位于门静脉的右前方,长度8~32 mm(平均11.9 mm),管径1~4 mm(平均1.6 mm).胆胰疾病组病人管径5 mm以上者占50%以上.结论活体肝外胆管胰腺段正常值的上限应定为4 mm.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和度洛西汀在治疗首发抑郁症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首发抑郁症患者分为度洛西汀组(38例)和帕罗西汀组(42例),观察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估不良反应和安全性。结果治疗2周末,度洛西汀组起效率为52.63%(20/38),帕罗西汀组的起效率为47.61%(20/4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第6周末,两组的有效率、临床痊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度洛西汀组发生的不良反应多为便秘、失眠和食欲降低;帕罗西汀组为恶心和口干。结论度洛西汀对抑郁症的疗效确切、较帕罗西汀对首发抑郁症的疗效起效快,尤其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躯体症状效果明显,不良反应轻,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喹硫平联合舍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疗效.方法 将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症状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给予喹硫平联合舍曲林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喹硫平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末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ARDS)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总体精神症状、抑郁症状治疗后均显著改善(均P< 0.01),研究组在阴性、焦虑抑郁、认知缺损因子方面较对照组改善显著(均P< 0.01),抑郁症状疗效较优于对照组(P<0.01).MARDS减分差值与焦虑抑郁、阴性、认知缺损等因子分均呈正相关(r=0.237、0.389、0.495、0.296,均P<0.05).结论 喹硫平联合舍曲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伴抑郁症状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行为干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焦虑、抑郁和病情的影响。方法在抗精神病药物常规系统治疗的同时,对137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辅以认知行为治疗(观察组),疗程3个月,采用Hanmilton抑郁量表、Hanmilton焦虑量表、住院患者护理观察量表于下预前后进行评定,并与单纯药物治疗的137洌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分别在干预前1周内、治疗结束后1周内进行暴力行为的计数。结果两组下预前后暴力行为计数及焦虑、抑郁、护理观察量表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01);干预后观察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01或P〈0.05)。结论对住院精神分裂痘患者辅以认知行为干预,对于缓解其暴力行为的发生,缓解焦虑、抑郁及病情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迟发颅内出血的发病率和危险因素。方法 224例颅脑外伤患者分为观察组(迟发颅内出血)和对照组(无迟发颅内出血),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的差异,并对迟发颅内出血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0岁和男性患者迟发颅内出血发生率高(P<0.05);观察组GCS评分、Plt及Hgb降低值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年龄、△Hgb、Plt1、Plt2和GCS评分均为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GCS评分、是否有活动性出血、Plt值是颅脑外伤患者迟发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
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157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辅以认知行为治疗(治疗组),对照组则单纯使用抗精神病药治疗(154例),疗程2个月。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rating scale,BPRS)、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insight and treatment attitudes questionnaires,ITAQ)、治疗依从性及住院患者护理观察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62.42%和34.41%,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PRS、ITAQ、治疗依从性及住院患者护理观察量表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辅以认知行为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自知力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