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酪氨酸激酶抑制剂PTK787对K562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的作用,探讨PTK787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观察不同浓度PTK787在不同时间对K562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浓度PTK787对K562细胞周期的抑制作用.结果:随着PTK787浓度增加与作用时间延长,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逐渐升高.同一时间不同浓度组之间比较,或者同一浓度不同时间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TK787作用48 h,以浓度320μmol/L对细胞抑制率最强.随着PTK787浓度增加,G1期细胞比例逐渐升高,S期细胞比例逐渐下降,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K787可以抑制K562增殖,阻止K562细胞由G1期向S期转化,从而达到抗白血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仅静脉滴注甲泼尼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用免疫球蛋白治疗,连续治疗5 d。评价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3、5、7 d的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并观察两组患儿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过敏反应、头痛发热、胃肠道反应。记录出血症状消失的时间,并在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血小板计数均有所上升,且观察上升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过敏反应、头痛发热及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与对照组的12.5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550,P=0.4500.05),观察组出血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的复发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较单用合甲泼尼龙治疗效果显著,起效快,可迅速控制出血症状,明显缩短血小板上升时间,改善患儿预后,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与分析小剂量丙戊酸钠防治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2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小剂量安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剂量丙戊酸钠治疗。比较分析两组退热时间、止惊时间、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止惊时间等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0%与对照组74.0%相比显著较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0%、复发率4.0%与对照组22.0%、18.0%相比均显著较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丙戊酸钠防治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的效果非常显著,既能快速改善患儿各种症状,又能减少各种不良反应,还能降低其复发率,因而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母贫血对早产儿视网膜病( ROP)发生的影响,研究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在不同组早产儿外周血的水平,为ROP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新生儿科收治的孕期贫血母亲所生胎龄<34周的早产儿50例为观察组,抽取同期入住孕期无贫血母亲所生胎龄<34周的早产儿5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ROP的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对两组患儿外周血TGF-β1水平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ROP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P<0.05);孕期贫血母亲所生的早产儿外周血TGF-β1水平在生后3 d低于对照组( P<0.05),在生后4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孕期贫血是ROP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孕母贫血可通过影响新生儿TGF-β1的表达而影响ROP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 HFOV)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04~2014-05间我院收治的80例NRDS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 CMV)治疗,观察组采用HFOV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24 h后呼吸机参数FiO2、MAP、OI值均低于对照组,血气分析中PCO2值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吸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改善患儿通气,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显著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PTK787对K562细胞增殖及fak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旨在观察酪氨酸激酶抑制剂PTK787对K562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fak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PTK787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作用机制。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观察不同浓度PTK787在不同时间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浓度PTK787对K562细胞周期的影响,应用RT-PCR技术检测各浓度PTK787对K562细胞fak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TK787浓度增加与作用时间延长,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逐渐升高。同一时间不同浓度组之间比较,或者同一浓度不同时间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TK787作用48小时,以浓度320μmol/L对细胞抑制率最高,继续增加浓度或延长作用时间抑制率增加均不明显。随着PTK787浓度增加,G1期细胞比例逐渐升高,S期细胞比例逐渐下降,各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PTK787浓度由160μmol/L继续升高,对K562细胞周期的改变不明显。随着PTK787浓度增加,K562细胞的fak mRNA表达逐渐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K787浓度由160μmol/L继续升高,对K562细胞fak mRNA表达的影响亦不明显。结论:PTK787可以抑制K562细胞增殖,阻止K562细胞由G1期向S期转化,降低fak mRNA表达水平,从而达到抗白血病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与儿童过敏性紫癜(HSP)复发相关的临床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330例HSP患儿,门诊随访2年,比较HSP复发患儿(复发组)与无复发患儿(无复发组)的性别、年龄、感染情况、预防用药情况、饮食情况、运动情况、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等临床资料,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SP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 门诊随访2年期间,HSP复发135例(40.9%),无复发195例(59.1%)。复发组患儿的感染率、预防用药率、饮食控制、剧烈运动限制率、嗜酸性粒细胞数目与无复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的性别、激素应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治愈后有呼吸道感染、未予任何药物预防、未控制饮食、嗜酸性粒细胞持续升高是HSP复发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HSP容易复发,HSP治愈后应行药物预防、避免感染、控制饮食、限制剧烈运动,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的重症手足口患儿外周血中内皮素-1、TNF-α的水平,探讨其变化在EV71感染致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意义。方法以EV71感染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将手足口病2、3、4期的30、30、16例患儿设为研究1、2、3组,同时设手足口病普通对照组(30例)和健康对照组(30名)。收集各研究组患儿急性期、好转期、恢复期以及普通对照组患儿急性期和健康对照组儿童的外周血标本,应用ELISA法检测其血浆中内皮素-1及TNF-α的水平。结果研究1组各时间段血浆中内皮素-1水平变化不明显,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2、3组急性期血浆中内皮素-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并随着病情的加重呈上升趋势(P<0.05)。随着病情好转恢复,研究2、3组血浆中内皮素-1水平逐渐下降至接近正常水平,与急性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研究组急性期血浆中TNF-α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并随着临床分期的加重呈上升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好转恢复,研究1、2组血浆中TNF-α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研究3组则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对照组急性期血浆中内皮素-1、TNF-α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细胞因子内皮素-1、TNF-α可能参与了EV71感染重症手足口病的损害机制,外周血中内皮素-1、TNF-α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儿病情的进展程度及疗效。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