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4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ina Reaction,PCR)是近年建立的一种体外基因扩增技术。其原理是:靶DNA变性解链后与特异性引物杂交,在DNA聚合酶作用下使引物延伸,合成新的DNA。上述步骤反复进行,DNA就大量扩增,以指数递增放大。它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故受到广大科学工作者普遍重视。该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尿中s-羟乙基半胱氨酸的OPA自动性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法。方法:尿液经Sep-Pak C18小柱富集和纯化,样液中s-羟乙基半胱氨酸在HP1050高效液相色谱仪自动进样器中使用邻苯二甲醛(OPA)自动衍生,经Lichrospher 100RP-18e色谱柱分离,用DAD检测器在338nm波长下测定吸收值。结果:s-羟乙基半胱氨酸浓度范围0.0mmol/L-0.5mmol/L的校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99,方法检出限为0.002mmol/L;s-羟乙基半胱氨酸浓度0.05mmol/L,0.30mmol/L,0.50mmol/L组内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67%、1.02%和1.40%(n=6);不同日期测定组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4.78%、3.82%和3.74%(n=6)。尿中加标0.10mmol/L,0.30mmol/L的回收率分别为90%、93%。结论:方法线性好,精密度和回收率高,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可用于测定尿中s-羟乙基半胱氨酸。  相似文献   
3.
F~-、Cl~-、NO_2~(2-)、NO_3~-、SO_4~(2-)是水中常见的五种阴离子,按以往分析方法,最麻烦的是这些离子分析方法各不相同,无法同时测定。本文参考有关资料,应用离子色谱法,一次性分析5种阴离子,仅需9分钟。其回收率为F~-94.0%、Cl~-104.4%,NO_2~- -N95.0%,NO_3~- -N.90.5%,SO_4~(2-)91.25,检出限为F~-3μg/L,Cl~- 3μg/L,NO_2~-N 4μg/L,NO_2~-N 5μg/L,SO_4~(2-)10 μg/L,点间相对标准偏差在7%以内,具有快速、准确、简便、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1 仪器与试剂1.1 DX—500 IC SYSTEM;1.2 去离子水:电导率≤0.03μs/cm;1.3 标准物质:NaF,NaCl,NaNO_2,KNO_3,Na_2SO_4,均为分析纯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深圳光明新区现居住人口结核杆菌感染的现状和易感高危因素,为降低结核杆菌的传播以及为结核病的预防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运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同归分析对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的深圳光明新区现居住人口结核杆菌感染者的随访结果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深圳市光明新区2009年登记在册的结核病共933例,发病率为0.78‰,活动期比例为0.1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人口的流动性,职业,性别,年龄,学历等因素与结核病感染有关,流动人口结核感染概率较常住人口比数比为59.031。结论结核病在深圳光明新区地区呈较为稳定的流行趋势,人口的流动性,职业,性别,年龄,学历与结核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深圳市首次分离的福氏志贺菌4c亚型菌株进行生物学和分子特性分析,了解该类新菌型生物学特征及分子特征。[方法]采用生化反应、血清学分型、刚果红侵袭试验、药敏分析等方法对患者、厨工肛拭及物体表面的17株福氏志贺菌分离株进行病原学分析,采用质粒图谱和毒力基因分析方法进行分子特性分析。[结果]所得到的福氏志贺菌4c亚型分离菌均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甘露醇阳性,血清学鉴定为福氏志贺菌IV型,7群菌株;刚果红侵袭试验均阳性;对氨卞西林、四环素、甲氧苄啶、阿莫西林耐药,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头孢噻吩和诺氟沙星敏感;所有菌株的质粒电泳图谱相同,但与F4a、F4b质粒电泳图谱差异较大;所有菌株均携带ipaH和set1基因,而仅有23.5%(4/17)的菌株携带ial和sen基因。[结论]该福氏志贺菌4c亚型深圳分离株的的生化、血清学鉴定结果与现有报道基本相符,该菌具备一定毒力。所有菌株均为同一来源,但4c亚型并非变异于F4a和F4b。ipaH和set1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与相关报道相符,ial和sen基因携带情况低于现有报道。  相似文献   
6.
肾结石与膳食因素的横断面调查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研究深圳市宝安区肾结石患病和年龄、性别、职业以及膳食状况等因素的关联。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 76 2 5名居民进行了肾脏 B超检查和膳食状况问卷调查 ,所获资料由 Visual Foxpro6 .0建立数据库 ,以 SPSS10 .0软件包进行了 χ2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 L 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肾结石总患病率为 7.0 % ,男性为9.2 1% ,女性为 5 .47% ,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P<0 .0 5 )。多因素分析提示 :高蛋白膳食 (OR=1.131,P<0 .0 5 )、高嘌呤膳食 (OR=1.378,P<0 .0 5 )是肾结石发生的危险因素 ;高钙膳食 (OR=0 .75 5 ,P<0 .0 5 )与肾结石发生呈负关联。结论 :肾结石防治重点措施是控制高蛋白、高嘌呤食物的摄入  相似文献   
7.
用聚合酶链反应研究乙型肝炎病毒的灭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测定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的聚合酶链反应-溴乙锭法(PCR-EB),该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为1pgHBV DNA,可能检出HBV敏感动物黑猩猩的最小感染量。应用PCR-EB法测定氯消毒剂对HBV的灭活作用表明,有效氯1250mg/L作用60分钟或2 500mg/L作用30分钟可使10倍PCR灵敏度的纯化HBV DNA转阴;有效氯2 500mg/L作用30分钟或1 250mg/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胆红素(bilirubin)对正己烷(n-hexane)致DNA损伤的影响。方法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和彗星图像分析系统,检测不同浓度正己烷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同时观察10umol/L胆红素对正己烷所致的DNA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尾长、尾/头(长)、尾/头(光强)、迁移率、尾DNA%、Olive尾矩等指标与正己烷浓度存在明显的剂量一效应关系,发现胆红素能抑制正己烷的DNA断裂能力。结论 胆红素有抑制正己烷致DNA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胆红素对三氯乙烯(TCE)致ICR小鼠肝、肾、外周血DNA损伤的影响。方法: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检测TCE对ICR小鼠肝、肾、外周血细胞DNA损伤作用,同时观察20-200μmol/L胆红素对TCE所致DNA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TCE染毒组肝、肾、血细胞彗星率较对照组增加;胆红素各剂量组SCCE各指标在20-200μmol/L范围内先减小后增大,100μmol/L处最小。结论:100μmol/L左右的胆红素能较好的拮抗TCE对小鼠肾脏细胞DNA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牛黄和以其为主药的3个中药制剂对正己烷所致小鼠脂质过氧化性组织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36只CD小鼠分为6组,用牛黄和3个中药制剂对正己烷急性染毒的小鼠进行干预,分别观察小鼠的肝、肾脏器系数,肝、肾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及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正己烷染毒小鼠肝、肾组织中MDA增高并伴有明显的组织病理损伤。采用牛黄和中药制剂进行干预可明显降低肝、肾组织中MDA水平并减轻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结论牛黄及其中药制剂对正己烷诱发肝、肾组织脂质过氧化作用具有一定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