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3 毫秒
1
1.
目的 总结成人危重低体温患者复温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方法 根据循证护理方法确立循证问题,根据证据的“6S”模型,从“证据金字塔”上层开始检索国内外有关成人危重患者低体温复温管理的相关证据,证据资源类型包括临床决策、推荐实践、证据总结、指南、专家共识。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内容提取。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包括2篇临床决策,1篇推荐意见,3篇证据总结,2篇专家共识。共提取出涉及体温监测(3条证据)、复温目标(2条证据)、复温措施选择(5条证据)、复温风险管理(7条证据)、复温并发症监测(5条证据)的22条证据,证据等级1~5级。结论 本研究从5个维度汇总了成人危重患者低体温复温管理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但本研究汇总的证据来源多为国外研究,建议研究者在使用本次汇总的证据时,要充分评估每条证据在临床的可行性、适宜性、临床意义和有效性,并评估证据在临床应用的障碍与促进因素,以确保证据在临床的顺利应用。  相似文献   
2.
邢星敏  尤勇 《全科护理》2016,(8):807-810
[目的]研究不同原因的高危出血倾向病人在实施无抗凝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时,护理干预对延长滤器使用寿命和溶质清除效果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医学科30例高危出血病人运行无抗凝CVVH 49例次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按照高危出血倾向的不同原因,分为低凝组(n=18)、低血小板组(n=16)和出血组(n=15),比较CVVH治疗前后3组间滤器使用寿命及血肌酐、尿素氮下降幅度(ΔCr、ΔBUN)及护理特点。[结果]出血组滤器使用寿命为17.5h±11.2h,低于低凝组和低血小板组;出血组ΔCr为74.5μmol/±32.2μmol/L,低于低凝组和低血小板组;出血组ΔBUN为7.0mmol/L±2.8mmol/L,低于低凝组和低血小板组,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原因引起的高危出血病人在实施CVVH的过程中护理干预重点各不相同,对症的护理措施能延长滤器使用寿命,提高血滤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ICU机械通气患者翻身前是否行口咽部分泌物吸引制定合理的循证护理方案。方法 按照循证医学PICO原则提出临床问题,计算机全面检索文献,获取并评价相关的临床指南、随机对照试验及系统评价文献。获得证据并结合临床制定应用证据方法。证据应用期间共纳入361例持续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将2016年1-9月我科符合纳排标准的176例机械通气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气道吸引后口腔吸引的常规方法;2016年10月-2017年4月符合纳排标准的185例机械通气患者设为试验组,给予翻身前口腔吸引的干预措施。评价应用证据期间试验组(翻身前行口咽部分泌物吸引)与对照组(气道吸引后予口咽部分泌物吸引)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在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循证方法为ICU机械通气患者患者实施翻身前口腔吸引的护理方案,增加了患者舒适度并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风险评估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通过系统文献研究、结合非计划拔管现况分析,小组讨论、专家会议,初步拟订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评估量表条目池,经Delphi函询、优序图法,形成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风险评估量表。采用该量表对全院非计划拔管数量排名前8科室的201例患者进行风险评估,以验证量表的信效度。描绘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找出最佳高风险临界值。结果 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风险评估量表包括6个维度、25个条目,量表的内容效度0.896,重测信度0.931。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760[P=0.002, 95%CI(0.638,0.881)],最佳高风险临界值为6.5分,其对应的灵敏度0.692,特异度0.670,约登指数0.362。结论 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风险评估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能够较好预测非计划拔管的高危人群,可为临床护士有效识别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高风险人群提供有效的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鼻胃管肠内营养持续输注中加温对营养液进入人体时温度的影响。[方法]模拟临床经鼻胃管持续输注肠内营养液,营养液速度分别设置为20mL/h、50mL/h、70mL/h、100mL/h、120mL/h,经营养液泵管近鼻胃管连接处加温至40℃后,监测营养液泵管输出口端、鼻胃管入鼻腔处的温度。[结果]加热40℃后的肠内营养液在不同速度下泵管输出口端的温度均能加热到接近预设的温度,且不同速度下该部位的温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92.86,P=0.000),不同速度下营养液进入人体鼻腔前的温度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1 558.21,P=0.000)。[结论]不同速度下不同部位的温度存在差别,速度对营养液的加温效果有影响;较泵管输出口端的温度,入人体鼻腔前的营养液温度有了大幅度下降,且输注速度越慢,温度下降越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风险评估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通过系统文献研究、结合非计划拔管现况分析,小组讨论、专家会议,初步拟订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评估量表条目池,经Delphi函询、优序图法,形成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风险评估量表。采用该量表对全院非计划拔管数量排名前8科室的201例患者进行风险评估,以验证量表的信效度。描绘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找出最佳高风险临界值。结果 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风险评估量表包括6个维度、25个条目,量表的内容效度0.896,重测信度0.931。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760[P=0.002, 95%CI(0.638,0.881)],最佳高风险临界值为6.5分,其对应的灵敏度0.692,特异度0.670,约登指数0.362。结论 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风险评估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能够较好预测非计划拔管的高危人群,可为临床护士有效识别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高风险人群提供有效的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研制ICU患者安宁疗护筛查工具并检验信效度,为ICU医护人员提供便捷、有效的安宁疗护对象筛查工具。 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专家函询构建ICU患者安宁疗护筛查工具;回顾性分析206例ICU患者的相关资料,检验该筛查工具信效度,并确定安宁疗护触发值。 结果 ICU患者安宁疗护筛查工具包含3个一级条目、17个二级条目。内容效度指数为0.919,评定者间信度为0.979。2种结局(转出或死亡)患者筛查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触发值为8.5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992[95%CI(0.983,1.000),P<0.05],灵敏度为0.936,特异度为0.969,阳性预测值为0.917,阴性预测值为0.981。 结论 ICU患者安宁疗护筛查工具的信效度良好,可作为ICU安宁疗护对象的筛查工具。  相似文献   
9.
董大伟  邢星敏  冯波 《护理学报》2017,24(17):62-64
目的 比较2种目标气囊压力监测下吸痰对气管插管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的术后气管插管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50例患者入监护室后气囊压力目标监测为25 cmH2O,对照组50例患者入监护室后气囊压力目标监测为30 cmH2O.观察比较2组患者吸痰后最高气囊压、吸痰前后差值、吸痰后气囊压高压时间及气道损伤情况.结果 2组患者吸痰后最高气囊压、吸痰前后差值及气道损伤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吸痰后气囊压高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气囊压力监测水平下,吸痰均可导致气囊压力明显升高,但25 cmH2O的低水平气囊压力,患者吸痰后气囊压高压时间较短,可维持较好的气道黏膜毛细血管血流灌注,使气管插管患者有降低气道损伤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与乳酸(LA)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经血浆置换治疗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确诊为ACLF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结果将患者分为病死组(n=35)与存活组(n=55),比较两组患者的RDW、PLT及LA水平。对存活组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RDW、PLT及LA对ACLF患者接受血浆置换治疗后短期死亡的预测价值,采用Kaplan-Meier法、对数秩和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病死组患者RDW、LA水平高于存活组,PLT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PLT及LA水平预测ACLF接受血浆置换治疗后短期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9(95%可信区间:0.775~0.908,P<0.05)、0.833(95%可信区间:0.704~0.888,P<0.05)、0.642(95%可信区间:0.500~0.778,P<0.05),对应的敏感度分别为77.9%、78.3%、63.8%,特异性分别为84.6%、83.2%、74.7%。联合三项指标的曲线下面积为0.903(95%可信区间:0.800~0.944,P<0.05),敏感度为85.5%,特异性为70.3%。生存分析结果表明,与低RDW组、高PLT组及低LA水平组比较,高RDW组、低PLT组及高LA组患者的存活率显著降低,生存时间显著缩短。结论 RDW、PLT及LA对ACLF患者接受血浆置换治疗后的短期死亡及长期预后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且三者联合应用的预测效果优于单一指标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