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除了能引起痛风性关节炎和肾结石以外,还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和预告因子。在合并高尿酸血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血脂水平及体重指数(BMI)明显增高,冠心病(CHD)、糖尿病肾病(DN)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高于不伴高尿酸血症者。作者观察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伴环伴高尿酸血症的情况,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胰岛素和罗格列酮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47例经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预混人胰岛素、罗格列酮联合治疗,同时采取控制饮食和运动疗法。治疗过程中根据血糖变化情况逐渐调整胰岛素用量至血糖目标值。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值、胰岛素用量、体重指数。结果:治疗后空腹及餐后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值和胰岛素用量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体重指数在治疗后略有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更好的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减轻胰岛素的抵抗。  相似文献   
3.
邢丽岩  周福荣 《首都医药》2009,16(14):40-41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控制血糖的治疗方案对初诊断Ⅱ型糖尿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105例初诊断Ⅱ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口服药物治疗组和胰岛素治疗组,胰岛素使用双相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早、晚餐前皮下注射,口服药物使用常规降糖药物,均观察3个月,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1、2h血糖(1hPG、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及餐后2h胰岛素(Ins)、C-肽(C-P),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OMA-β)。结果胰岛素治疗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及餐后2h胰岛素(Ins)、C-肽(C-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OMA-β)、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均较口服药治疗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初诊断Ⅱ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尽快使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减轻胰岛素抵抗,恢复胰岛β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邢丽岩 《首都医药》1999,6(9):44-44
苯研究目的在于研究Ⅱ型糖尿病患者中谪脂血症的发病率与不同年龄 ,有无大血管病 病程长短的关系。对106例Ⅱ型糖发组观察其血脂检验结果。显示Ⅱ型糖尿病2血脂在不同组、有无大血管病变组高脂血症的发病率有显著性。而按病程长短分组,高血脂发病率组间未发现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家族史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诊断年龄的影响以及患有糖尿病的父母对子女NIDDM发病影响的差别。方法:对199例有家族史及273例无家族史的NIDDM患者诊断年龄、父母亲NIDDM发病情况等临床特点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有糖尿病家族史的NIDDM患者诊断年龄明显早于无家族史者(46.2岁vs52.2岁,P<0.01);(2)家族中母亲患糖尿病者多于父亲(36.7%vs19.1%,P<0.01);(3)父母糖尿病史是NIDDM的重要危险因素,它们的作用相互独立且相加;(4)各种遗传背景对NIDDM发病的影响顺序为:母亲>父亲>二级亲属>同胞。结论:(1)有遗传倾向的NIDDM患者的诊断年龄提前;(2)母亲对NIDDM遗传的影响大于父亲,父、母亲的作用相互独立。  相似文献   
6.
邢丽岩 《山东医药》2009,49(8):29-29
血糖水平是反映胰岛素分泌和作用最简捷可靠的指标,是β细胞功能最直接的反应。血浆胰岛素水平是反映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有一个重要指标。下面我将我院60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的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低频脉冲刺激穴位疗法对糖尿病足患者神经病变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糖尿病足神经病变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n=75)和对照组(n=75),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神经传导速度、空腹血糖、饭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治疗后,2组胫神经及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显著增加(P0.05),且观察组患者胫神经及腓总神经的SCV、MC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FBG)、饭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Hb A1C、FBG、2 h PB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低频脉冲刺激穴位疗法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神经病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邢丽岩 《河北医药》2009,31(17):2266-2268
目的探讨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毒性分析。方法45例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口服药物治疗组和胰岛素治疗组,胰岛素使用诺和灵30R笔芯早、晚餐前30min皮下注射,口服药物使用常规降糖药物,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IC)、胰岛素(Ins)、C-肽(C—P)释放曲线。结果观察3个月后,胰岛素治疗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Ins)、C-肽(C—P)释放曲线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较口服药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高血糖毒性时应用胰岛素治疗,可使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尽快达标,尽旱恢复胰岛B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近年来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除了能引起痛风性关节炎和肾结石以外,还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和预告因子。在合并高尿酸血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血脂水平及体重指数(BMI)明显增高,冠心病(CHD)、糖尿病肾病(DN)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高于不伴高尿酸血症者。作者观察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伴/不伴高尿酸血症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