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1病历摘要患者,男,45岁。因"双侧腹股沟疝腹腔镜修补术后7月余窦道形成5月余"入院。7月余前患者因双侧腹股沟疝在本院行经腹腔镜腹膜前双侧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prosthesis TAPP)。术中左右侧分别置入Tyco PARJETEX补片,术后顺利出院。5月余前,患者双侧腹股沟区出现红肿破溃,流脓,在门诊治疗症状无缓解,遂入院治疗。入院查体:双侧腹股沟区可见直径约1 cm窦道形成,周围皮肤红肿,窦道口处少许黄白色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生发展涉及多种基因和蛋白质,而内源性小RNA(MicroRNA,简称miRNA)的发现则为糖尿病的研究开辟了新视角.miRNA是牛物体内生成的具备基因功能调节的非编码短序列RNA,长度为20~23个核苷酸;它在进化中的高度保守性及在表达时间和空间上的特异性蕴示着它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组织功能具有苇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剩余肝体积(RLV)不足是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肝泡型包虫(HAE)常侵及肝内外重要血管,致使功能肝段的保留极为困难,根治性切除率低。尽管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术(ERAT)极大拓宽了晚期HAE手术指征,但RLV不足仍是限制HAE根治性切除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包括分期肝切除、肝静脉支架置入序贯ERAT、辅助性ERAT、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等多种手段已应用于RLV不足晚期HAE的外科治疗,提高了晚期HAE的根治性切除率。笔者对RLV不足的晚期HAE患者外科治疗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门诊患者对大型公立医院在线医疗服务的了解程度和使用情况,分析城乡患者在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方面的差异,从而有针对性地为公立医院改进在线医疗服务工作提供决策参考.方法:2018年11月,在四川省某大型三级甲等公立医院,随机选择门诊就医患者,采用自行编制的问卷开展调查,收回有效问卷595份,获取患者对在线医疗服务的了解程度、使用情况、使用意愿和影响因素,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了解在线医疗服务的主要渠道分别是医院的微信公众号、网站和微博,城乡基本一致;城市患者通过微信公众号和APP渠道了解医院的比例高于农村地区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运用医院网站、微信公众号和APP实现获取就诊服务方面,城市患者的比例也高于农村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乡患者对医院介绍、健康档案查询、医生介绍和门诊安排最为关注,对医院的新闻动态、医保政策的关注度较低;城乡患者普遍认为影响在线医疗服务使用的干扰因素是没有听说、担心信息泄露和不会操作.结论:城乡患者对大型公立医院在线医疗服务平台接受程度较高,并具有较好的使用意愿,对在线医疗的使用功能是患者关注的首要因素,建议在服务模式、可操作性、提升安全性等方面持续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同种异基因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与胰岛联合移植对胰岛移植物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将18只糖尿病模型小鼠随机分成3组:(1)糖尿病组,不进行任何移植;(2)胰岛移植组,在无菌操作下将10μl纯化后的200个胰岛移植于受者的左肾包膜下;(3)胰岛+MSC移植组,除与胰岛移植组进行相同的移植外,还在胰岛移植前3、2、0d经受者尾静脉分别注射1×106个MSC.移植后,连续监测非空腹血糖至第30 d;第14和28 d对移植部位的左肾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采集外周血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分析TH1/TH2、Tc1/Tc2细胞的比值、初始和记忆T淋巴细胞的变化、以及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成熟度和功能的变化.结果 与胰岛移植组比较,胰岛+MSC移植组血糖明显降低,移植部位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轻,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延长;TH1和Tc1细胞明显下降,TH2和Tc2细胞升高,TH1/TH2和Tc1/Tc2细胞比值显著下降;初始T淋巴细胞和记忆T淋巴细胞下调;DC成熟度降低,分泌白细胞介素12(IL-12)的能力下降.结论 MSC与胰岛联合移植可通过对T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减轻胰岛移植物的排斥反应,从而延长移植胰岛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肝细胞腹腔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免疫排斥反应。方法用胶原酶灌注法分离幼猪及BALB/c和C57BL/6小鼠肝细胞;用腹腔注射CCl4的方法建立C57BL/6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同基因移植组、同种异基因移植组和异种移植组。各组动物肝细胞移植入急性肝功能衰竭小鼠腹腔内,观察受体小鼠存活情况,比较各组动物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水平和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①受体小鼠存活情况:同基因移植组为8/10,同种异基因移植组为6/10,异种移植组为3/10,同基因移植组和同种异基因移植组受体的生存情况明显好于异种移植组(P<0.05)。②T细胞亚群变化:移植后7 d内,同基因移植组外周血中CD4+和CD8+T细胞均无明显变化,同种异基因移植组CD4+T细胞于移植后3 d时达高峰(P<0.05),而CD8+T细胞7 d内无明显变化,异种移植组CD4+和CD8+T细胞移植后7 d内均明显升高,且于移植后3 d时达高峰(P<0.05)。③免疫球蛋白水平:同基因移植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M和IgG水平在移植后0.5、1和3 d时未见明显变化,同种异基因移植组和异种移植组的IgM在移植后1 d时达高峰(P<0.05),而IgG在移植后3 d时达高峰(P<0.05)。④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移植后7 d,同种异基因移植组和异种移植组的IFN-γ、TNF-α及IL-2血清浓度明显高于同基因移植组(P<0.05);异种移植组的IL-6血清浓度明显高于同基因移植组和同种异基因移植组(P<0.05)。结论无论同种还是异种肝细胞移植,初期均发生了强烈的CD4+及CD8+T细胞参与的细胞免疫和较强体液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使用1次/d基础胰岛素或2次/d预混胰岛素联合或未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但血糖控制欠佳的T2DM住院患者采用地特胰岛素+门冬胰岛素±二甲双胍方案(胰岛素类似物组)是否优效于中性精蛋白锌胰岛素+可溶性人胰岛素±二甲双胍方案(人胰岛素组)。 方法 两组住院治疗2周并进行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 结果 两组治疗后8个时点血糖平均值较治疗前下降,下降值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57)。两组不良事件、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均降低,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和严重低血糖报告,胰岛素类似物组总体低血糖事件(P=0.0056)和日间低血糖发生率(P= 0.0263)较人胰岛素组低。 结论 胰岛素类似物和人胰岛素的基础?餐时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均可改善T2DM住院患者血糖水平,但胰岛素类似物治疗组总体低血糖和日间低血糖风险较人胰岛素组低。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B淋巴细胞在抗CD45RB抗体诱导的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 抗CD45RB抗体对BALB/c裸鼠进行预处理后制备脾脏单细胞悬液,与BALB/c小鼠T淋巴细胞和C57BL/6小鼠脾细胞混合培养,流式细胞术分析Th1、Th2、Treg和Tm淋巴细胞。以B6.μMT-/-小鼠为受体、BALB/c小鼠为供体建立皮肤移植模型,移植后向受体鼠腹腔注射抗CD45RB单抗,监测脾淋巴细胞CD3+CD45RBhi细胞比例。在混合淋巴培养过程中加入抗CD45RB单抗,分离B细胞,建立以BALB/c小鼠为供体、B6.μMT-/-小鼠为受体的心脏移植模型,通过尾静脉注射B细胞给B6.μMT-/-小鼠,观察受体鼠生存期和B细胞分布。结果: 在裸鼠体内用抗CD45RB抗体处理过的B淋巴细胞,与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时,可使Treg和Th2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Th1淋巴细胞的比例明显下降,Tm细胞无明显变化。在体内B淋巴细胞缺失的情况下,抗CD45RB抗体依然能够降低T细胞表面CD45RB的表达,与对照组B淋巴细胞存在组相比,抗CD45RB抗体对T淋巴细胞表面CD45RB下调更为快速,但最终CD3+CD45RBhi T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体外抗CD45RB抗体处理过的B淋巴细胞可以延长受体鼠的生存时间。B6.μMT-/-鼠在接受抗CD45RB抗体处理的B细胞并进行同种异体心脏移植后,B细胞可向胸腺迁移。结论: 在抗CD45RB抗体诱导的免疫耐受中,B淋巴细胞可能通过介导各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在中枢耐受中也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仅靠B淋巴细胞无法形成完全耐受。  相似文献   
10.
邓绍平 《中国康复》2008,23(2):103-103
2001年1月~2006年12月我科收治周围性面瘫患者134例,均符合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单侧发病,男74例,女60例;年龄15~45岁81例,〉45岁53例;左侧68例,右侧66例;病程3~〉7d;134例分为住院组66例和门诊组68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方法:①住院组患者分别静脉滴注P-七叶甙苷钠10mg与0.9%生理盐水(NS)100ml、丹参注射液30m1与0.9%NS300ml、病毒唑0.6g于0.9%NS500ml,每日各1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