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眼科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贝复舒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HA)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CUP)后干眼的效果及对患者泪液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 年12 月至2019 年12 月于我院行CUP的患者98例148眼,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76眼)和对照组(49例72眼),观察组术后给予贝复舒滴眼液联合HA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单纯HA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两组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泪液中氧化应激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05%Vs79.17% ,P<0.05);治疗前两组BUT、SIt、FL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BUT、SIt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观察组升高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FL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丙二醛(MDA)、过氧化脂质(LPO)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MDA、LPO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贝复舒滴眼液联合HA治疗CUP术后干眼症效果好,能改善眼泪膜稳定性及氧化应激反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贝复舒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的效果及对患者泪液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后干眼患者98例(148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76眼)和对照组(49例72眼),观察组术后给予贝复舒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单纯玻璃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两组治疗前后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试验结果、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泪液中氧化应激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试验结果、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试验结果、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丙二醛、过氧化脂质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丙二醛、过氧化脂质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贝复舒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效果好,能改善患者泪膜稳定性及氧化应激反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辅助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532nm眼底激光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比较对两组视力改变情况及黄斑中心凹厚度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均逐渐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均逐渐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进行治疗,可以明显最佳矫正视力,缓解黄斑水肿程度,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合并早期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黏连分离术(GSL+PPI术)及小梁切除术后的生活质量并分析相关因素。

方法:前瞻性随机性病例对照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APACG患者分为A(PPI+GSL术组,29例)、B(小梁切除术组,30例)两组,术后随访6mo,采用NEI-VFQ-25量表评估生活质量,同时记录患者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返院复查频率及基本信息。

结果:术后6mo,两组眼压均较术前降低,A组BCVA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5),B组手术前后BCVA无明显差异(P>0.05),且B组复诊频率高于A组(P< 0.05)。两组术后NEI-VFQ-25量表评分均较术前增高(均P<0.05),与B组比较,A组术后总体视觉、眼痛、远距离工作、社交功能、角色限制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且A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提高的幅度较B组更高(P<0.05),其与A组术后BCVA改善及复查频率较少有关(R2=0.48,F=5.00,P<0.05)。

结论:与小梁切除术相比,PPI+GSL术后APACG合并早期白内障患者能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primary angel-closure glaucoma,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及单纯白内障患者行PHACO+IOL术后3mo的屈光误差(refraction error, RE),并分析影响两组术后屈光误差相关的眼球生物学参数(眼轴、角膜曲率、前房深度)。

方法:前瞻性、非随机性病例对照研究。APACG合并白内障组为试验组,单纯白内障组为对照组,每组各30例30眼,测量眼压、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前房深度,利用SRK-Ⅱ公式计算预留屈光度。以术后3mo的主觉验光结果作为术后屈光度,减去术前预留屈光度,即为屈光误差(RE,<-0.50D或>+0.50D; -0.50~+0.50D不认为存在屈光误差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屈光误差的差别及比较两组间的相关参数如眼轴、角膜曲率、前房深度的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相关参数如眼轴、角膜曲率、前房深度的差异。

结果:白内障组术后的平均屈光误差为-0.46±0.46D,其中近视性屈光误差共24例(80%),远视性屈光误差共6例(20%); APACG组术后的平均屈光误差为+0.56±0.79D,其中近视性屈光误差共9例(30%),远视性屈光误差共21例(70%),两组术后屈光误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的术前术后生物参数比较:白内障组术前眼轴长度23.55±0.47mm,术后23.56±0.48mm,眼轴长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PACG组术后的眼轴长度21.52±0.54mm,较术前的眼轴长度(21.71±0.46mm)变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内障组术后前房深度4.09±0.38mm,较术前前房深度(2.71±0.24mm)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PACG组术后的前房深度3.55±0.35mm,较术前前房深度(1.90±0.23mm)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内障组术前平均角膜曲率43.93±0.95D,术后43.92±0.95D,平均角膜曲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PACG组术前平均角膜曲率44.71±0.84D,术后44.70±0.9D,平均角膜曲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相关生物参数比较:APACG组术后眼轴变短,与单纯白内障组眼轴变化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PACG组术后前房加深明显,与单纯白内障组前房加深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比单纯白内障患者,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行PHACO+IOL术后的屈光误差大,且呈远视漂移,与APACG患者术后眼轴变短及前房深度增加更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