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1.
目的:观察不同状态下经气管压力(TTP)对重症气管切开(简称气切)患者说话瓣膜应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4月期间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佩戴说话瓣膜的50例气切患者相关资料,根据患者佩戴说话瓣膜耐受时长是否≥30 min将其分为耐受组和非耐受组。检测2组患者平静呼吸、用力呼气及发音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佩戴说话瓣膜对重症患者气切套管拔管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早期康复治疗的100例气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机械通气、液体管理、营养支持、感染控制、器官功能监测和支持、运动疗法(体位管理、关节活动、肌力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在气切套管上佩戴说话瓣膜,首次佩戴时间10min,第二天逐渐延长佩戴时间,1周后上述指标稳定后,可在睡眠时间外长时佩戴。治疗前及治疗30d内对两组患者进行咳嗽能力(semi-quantitative cough strength score,SCSS)、吞咽功能、膈肌增厚分数(diaphragmatic thickening fraction, DTF)、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评价指标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30d内,治疗组和对照组的SCSS评分从治疗前的2.0(1.0,2.0)和1.0(1.0,2.0)分别提升至5.0(4.0,5.0)和4.0(4.0,4.0),CPIS从治疗前的3.0(2.8,4.3)和3.0(3.0,3.0)分别降至1.0(1.0,1.0)和2.0(1.0,2.0),吞咽功能从治疗前的7.0(7.0,7.0)和7.0(7.0,7.0)分别提升至17.0(13.0,17.0)和13.0(12.0,17.0),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患者膈肌增厚分数(DTF)两组间没有差异(P=0.202),而其他指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01)。结论:佩戴说话瓣膜可以缩短重症患者气切套管的拔除时间,可作为有效的干预手段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正>机械通气是重症领域重要的救治手段之一,它通过全部或部分补偿呼吸做功的方式为患者提供通气支持。但是当原发病得到控制后,仍有高达25%的机械通气患者会出现撤机困难[1]。因此,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机械通气患者的吸气肌尤其是膈肌虚弱问题。研究显示机械通气24h后,64%的患者会发生膈肌虚弱,撤机困难人群膈肌虚弱的发生率高达80%[2]。这种虚弱改变可延长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3]。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