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斑块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8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使用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IMT和斑块面积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MT和斑块面积均明显减小, P〈0.05,治疗后B组患者IMT和斑块面积均小于A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舒伐他汀减轻或消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起病48 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为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0.15 PNA/d慢速静滴,连用2周。治疗前后评定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MRS量表;检测肝肾功能、纤维蛋白原、血小板、C反应蛋白,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NIHSS、ADL和MR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1);临床有效率达90%。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赵松耀  尹刘杰  李世泽 《安徽医药》2021,25(7):1387-1391
目的 检测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锌指样转录因子家族(KLF)2、KLF4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病人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就诊并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CI病人117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溶栓治疗结局将病人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统计病人一般资料及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利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法检测病人入院后及溶栓治疗24 h外周血单个核细胞KLF2、KLF4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2、IL-6表达水平.结果 与入院时比较,溶栓后24 h预后良好组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KLF2、KLF4 mRNA水平分别为(0.53±0.10)、(0.62±0.14)升高,外周血IL-2、IL-6表达水平分别为(4.08±0.85)、(4.19±0.74)降低(P<0.05),而预后不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病人入院时及溶栓后24 h外周血单个核细胞KLF2、KLF4 mRNA分别为(0.24±0.05)、(0.31±0.07)呈低表达,外周血IL-2、IL-6分别为(9.47±2.35)、(7.63±1.82)呈高表达(P<0.05);病人入院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KLF2、KLF4 mRNA水平与90 d MRS评分负相关(r=?0.347、?0.349,均P<0.05);KLF2、KLF4 mRNA联合检测预测病人不良结局的AUC为0.970,灵敏度为85.90%,特异度为98.00%;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入院时KLF2 mRNA≤0.36、KLF4 mRNA≤0.44、IL-2高表达、IL-6高表达、NIHSS评分>5分、糖尿病是溶栓治疗后ACI病人出现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预后不良病人入院时及溶栓后24 h外周血单个核细胞KLF2、KLF4 mRNA呈低表达,两者对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人溶栓治疗90 d后结局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小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将患者进行CISS分型,并收集可能影响预后的影响因素。随访卒中后6个月的死亡、残疾情况,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共387例小卒中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其中穿支动脉病变最常见(66.15%),其次为大动脉粥样性(21.96%),心源性脑栓塞型最少(8.79%)。多元统计分析显示,穿支动脉病变小卒中患者6个月预后最佳,大动脉粥样硬化小卒中患者6个月预后较差。结论小卒中静脉溶栓安全有效;穿支动脉病变小卒中预后最佳,大动脉粥样硬化小卒中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入选本院符合标准的患者76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8例。治疗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NDS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脑梗死与单发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多发性脑梗死(MCI)与单发性脑梗死(SCI)的危险因素,以利于对其进行针对性的防治。方法前瞻性连续登记神经内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为MCI和SCI组,对可能影响多发性脑梗死发病的24项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比较可能的危险因素在MCI与SCI组间有无差异,然后进行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的影响。结果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心瓣膜病、吸烟、脑梗死史、入院首次收缩压等危险因素在MCI与SCI组间有显著差异,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14,95%CI(1.003,1.026)]、高血压[OR=1.566,95%CI(1.185,2.068)]、吸烟[OR=1.473,95%CI(1.052,2.061)]、脑梗死史[OR=1.948,95%CI(1.326,2.864)]为M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SCI相比,年龄、高血压、吸烟、脑梗死史为MC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丁苯酞联合尤瑞克林对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丁苯酞联合尤瑞克林,对照组采用尤瑞克林,疗程14 d。两组都采用NIHSS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1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基本痊愈29例,有效12例,无效2例;对照组基本痊愈15例,有效10例,无效18例;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的58.1%,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较对照组的NIHSS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尤瑞克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不仅能够增加脑部供血,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同时尽最大限度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依达拉奉,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之间进行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ESS和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变化和不良反应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急性脑梗死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无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替格瑞洛对氯吡格雷抵抗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氯吡格雷抵抗的137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68例)和观察组(69例)。参照组口服氯吡格雷,观察组口服替格瑞洛片,同时两组均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持续3个月后改为阿司匹林单一用药长期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均较前降低,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1、3、6个月NIHSS评分均较参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氯吡格雷抵抗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替格瑞洛治疗可有效降低其血小板聚集率,促进其神经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