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5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完全性后组颅神经麻痹患者行气管切开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峥 《现代护理》2004,10(10):909-910
后组颅神经 (IX .X .XI)位于桥脑小脑角的尾端 ,吞咽神经和迷走神经位居面神经和听神经的下方[1] 。后组颅神经完全麻痹的患者不仅吞咽反射消失 ,往往还伴有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 ,故必须行气管切开手术 ,以保证脑组织的血氧循环及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 ,从而预防呕吐、呛咳、误吸而导致的肺部感染的发生 ,而该类患者不同于常规气管切开病人。我院 2 0 0 2年 6月~ 2 0 0 2年 12月共收治 3例完全性后组颅神经麻痹的患者 ,经积极气管切开、血管扩张剂和神经营养药等治疗 ,均已痊愈。现将气管切开的护理经验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病例 1,…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和康复理念的更新,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的早期康复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多项研究~([1-5])显示,早期康复能降低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cquired weakness,ICU-AW)的发生率,缩短ICU谵妄、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康复状况的标准化测量、评估与记录是ICU患者早期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包  相似文献   
3.
目的使用肿瘤突变负荷国家参考品中高置信SNP/Indel位点标准集的参考品,评价肿瘤突变负荷检测试剂盒的位点检测准确性。方法采用TMB检测试剂盒(可逆末端终止测序法)检测肿瘤突变负荷检测国家参考品中高置信SNP/Indel位点标准集的参考品。首先将DNA片段化处理,进行末端修复、接头连接和文库扩增等步骤后构建文库;然后将文库杂交捕获;最后使用NextSeq 550 Dx基因测序仪进行测序。结果TMB-14-2%、TMB-14-5%和TMB-14-10%参考品的突变检测准确性分别为89.00%、95.20%、95.80%。结论高置信SNP/Indel位点标准集的参考品,能够用于评价肿瘤突变负荷检测试剂盒的位点检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食管癌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3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后转入普通病房的186例食管癌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及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调查,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s回归分析了解影响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担心家庭支出、害怕疾病本身、夜间量血压、夜间输液、疼痛、卧位不适、肠内营养供给方式、导管数量、是否拔除胃管、是否拔除胸管、有无反酸/呃逆、有无腹胀、有无腹泻、有无夜间咳嗽等14个因素对患者睡眠质量有显著影响(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疼痛、反酸/呃逆、卧位不适、肠内营养供给方式、是否拔除胃管、是否拔除胸管、夜间咳嗽、导管数量多等是食管癌术后发生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睡眠质量较低,医护工作者应了解其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制订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睡眠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ICU过渡期护理模式(ICU transitional care model,ICUTCM)是指由ICU护士和其他医务人员所提供的ICU转出前、转出中和转出后的护理,为保证患者从ICU转到其他护理单元的过程中获得连续性的护理[1]。关注过渡期护理的目的是提高患者自我照顾能力,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2]。为确保过渡期间护理工作的协调性与连续性,过渡期护士(transitional care nurse,TCN)会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护理行为[3] ,以加强对患者的护理管理,预防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4]。ICU是承担危重患者的生命支持、治疗与护理的医疗单元,其人力、财力也消耗相对较大。因此,当患者的病情趋于稳定后,需将其转移至普通病房。Wendy等[5]研究显示,约30%的患者从ICU转入普通病房的过程中存在着护理安全问题,若患者在缺乏合理计划的情况下转出ICU,其面临的死亡风险会增加5倍。目前国内对ICU转出患者的过渡期护理研究较少,大部分仅停留在ICU满意度访视上,但是重症护理的连续性早已得到发达国家的关注与重视,并在ICU过渡期护理的实践上取得一定的成效[6]。有研究证实过渡期护理模式对改善慢性病、老年病、精神疾病及急危重病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7]。但过渡期护理模式在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由ICU转入普通病房的过渡期的应用效果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将过渡期护理模式运用于由ICU转至普通病房的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贾峥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6,12(28):2691-2692
随着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GDC)栓塞术的不断完善与改进,其安全、微创、有效的特点已经成为颅内动脉瘤的一种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是宽颈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仍是难题之一,单纯微弹簧圈治疗会出现栓塞率低、复发率高,还有导致载瘤动脉闭塞的风险,部分患者甚至无法实施介入治疗[1].相继出现的Remodeling技术和三维弹簧圈篮筐编制技术使得部分宽颈动脉瘤得以栓塞,但仍不能完全解决这一难题.而今,自Higashida等[2]1997年率先报道了采用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1例颅内椎动脉梭形动脉瘤以来,支架技术在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已逐渐开展起来,并成为梭形、宽颈动脉瘤的重要治疗手段.此后,采用血管内支架置入结合后续的弹簧圈栓塞治疗,使这类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成为可能[3].我科采用的新型Neuroform Ⅱ型专用颅内支架结合生物活性Matrix弹簧圈治疗宽颈动脉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的相关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简称膜肺,是抢救垂危患者生命的新技术[1]。总体发展始于80年代末,其应用体外设备替代或部分替代人的肺、心功能,支持生命以争取心、肺病变治愈及功能恢复的机会,可持续维持生命1周至半个月时间[2]。ECMO是一种不需要开胸的循环辅助系统,其原理是将血液引流至体外,经膜肺氧合后再灌注体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PANDA护理模式干预头颈肿瘤放疗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取上海某三甲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病房2020年3月1日~2022年2月28日期间收治的头颈肿瘤放疗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例=67)和观察组(例=67)。对照组执行常规的皮肤护理措施,观察组除常规皮肤护理外按PANDA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疼痛分级及满意度。结果 PANDA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能明显的降低头颈肿瘤放疗患者的皮肤损伤,减轻放疗后引起的疼痛,改善患者的预后,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胸痛中心一体化管理模式对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0月—2018年2月收治的STEMI患者76例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10月—2019年2月收治的STEMI患者85例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首次接触患者时间、心电图确认时间、导管室启动时间、门-球囊扩张(D-to-B)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使用改进后的胸痛中心一体化管理模式,首次接触患者时间、心电图确认时间、导管室启动时间、门-球囊扩张(D-to-B)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比例由23.68%降至11.76%(P=0.027)。结论改进后的胸痛中心一体化管理模式,迅速实施首诊救治、尽快转运或就地实施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通过缩短患者急救耽误时间,最大限度提高急救成功率、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早期康复对ICU患者病情预后与转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ICU早期康复的相关概念及意义、评价工具、康复模式及实践现状,为临床医护人员重视ICU患者早期康复以及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