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了解医院临床产碳青霉烯酶产气肠杆菌感染流行情况,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帮助。方法对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在2009年6月-2010年3月临床分离出的16株产碳青霉烯酶产气肠杆菌及1株非产碳青霉烯酶产气肠杆菌,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17株菌株分为两个克隆型,其中16株产碳青霉烯酶产气肠杆菌为同一型,而另1株非产酶菌株为另一型。结论医院存在产碳青霉烯酶产气肠杆菌克隆传播现象,医护人员应予以高度关注,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和良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MGUS)患者外周血及骨髓组织中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Treg)细胞表达水平,初探MM中调节性T细胞免疫功能状态以及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33例MM患者、44例MGUS患者和30例健康者外周血以及6例MM患者骨髓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水平.分别采用溴甲酚绿法、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MM患者血清清蛋白(Alb)、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结果 MM组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w/-细胞表达高于MGUS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中稳定期患者组外周血细胞水平较初诊患者组和复发、难治患者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ISS分期的MM患者外周血细胞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进展期MM患者中,CD4+CD25+CD127low/-T细胞表达在Ⅲ期高于Ⅰ期+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同一初诊MM患者骨髓CD4+CD25+CD127low/-T细胞水平低于其外周血T细胞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细胞表达异常可辅助鉴别良、恶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监测MM的进展以及疾病的活跃程度,并为进展期MM患者及时进行临床干预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分离自临床标本的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产气肠杆菌的耐药机制.方法 对临床分离到非重复的16株厄他培南耐药,及亚胺培南耐药或敏感性减低的产气肠杆菌采用改良Hodge试验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KPC酶及其KPC酶基因,并采用转移接合试验对KPC酶基因阳性的菌株进行转移接合.结果 对16株产气肠杆菌的改良Hodg...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产气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产气肠杆菌16株,采用改良Hodge试验筛选产碳青霉烯酶菌株;采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并验证耐药基因;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菌株的外膜蛋白进行分析.结果 改良Hodge试验结果发现16株产气肠杆菌均产碳青霉烯酶;PCR扩增和基因测序结果显示16株产气肠杆菌均存在KPC-2基因,但未携带IMP-1、IMP-2、VIM-1、VIM-2、NDM-1、OXA-1和OXA-9等其他碳青霉烯酶基因;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16株产气肠杆菌中有5株出现Omp36膜孔蛋白的缺失.结论 16株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产气肠杆菌主要耐药机制可能与产KPC-2型酶且部分菌株合并Omp36膜孔蛋白的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白细胞表达补体受体(CR)1(CD35)和CR3(CD11b)作为诊断细菌感染指标的可能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9例细菌感染患者及23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CD35和CD11b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分别计算各组中性粒细胞CD35 MFI/淋巴细胞CD35 MFI比值(简称CD35比值)、中性粒细胞CD11b MFI/淋巴细胞CD11b MFI比值(简称CD11b比值),并按公式[感染指数=中性粒细胞MFI2/(淋巴细胞MFI×单核细胞MFI)]计算CD35感染指数和CD11b感染指数,同时检测CD64 MFI并计算CD64比值及CD64感染指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项指标诊断细菌感染的价值。结果细菌感染组淋巴细胞CD35 MFI、CD11b MFI和CD64 MFI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0 1、P0.01、P0.000 1),而中性粒细胞CD35 MFI、CD11b MFI和CD64 MFI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0 1、P0.000 1、P0.01);细菌感染组单核细胞CD11b MFI和CD64 MFI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0 1、P0.001),而2个组之间单核细胞CD35 MF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CD35比值、CD35感染指数、CD11b比值、CD11b感染指数、CD64比值及CD64感染指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CD35比值、CD11b比值和CD64比值诊断细菌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1b感染指数诊断细菌感染的AUC大于CD64感染指数(P0.05),而CD35感染指数与CD64感染指数之间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35和CD11b可作为诊断细菌感染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的绝对值的变化,以评估乙型肝炎患者机体的免疫水平。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就诊的109例乙型肝炎肝患者作为乙型肝炎组,另选取2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促凝和肝素抗凝外周血,临床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抗体免疫指标,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DNA载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与绝对值。并根据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表达水平及HBVDNA载量将患者分为HBeAg阳性组与阴性组,以及HBV-DNA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结果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CD4+T辅助细胞(CD4+Th细胞)、CD8+杀伤性T细胞(CD8+Tc细胞)、CD19+B细胞绝对数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组间CD3-CD16+CD56+自然杀伤性细胞(NK细胞)绝对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阴性患者外周血CD3+T、CD4+Th、CD8+Tc及CD19+B细胞绝对值均低于HBeAg阳性患者(P0.05),但CD3-CD16+CD56+NK细胞绝对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阳性患者CD4+Th细胞绝对值低于HBV-DNA阴性患者(P0.01),其余各淋巴细胞亚群的绝对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量的变化可提示其免疫功能的紊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凝剂、保存时间和保存温度等分析前因素对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随机采集健康人全血10份,分别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和肝素钠2种抗凝剂抗凝,4℃及室温(18℃~22℃)保存,在不同时间点(0.05)。结论:在检测总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绝对计数时,肝素钠抗凝的全血标本应保存在室温下,并在48 h内完成检测;EDTA-K2抗凝全血标本则可在4℃及室温下保存,在48 h内完成检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