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是由于慢性肺和胸部疾病或肺血管疾病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 ,肺动脉高压造成右心室肥大 ,最后常常导致呼吸衰竭的一种疾病。目前治疗尚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死亡率很高[1] 。我们从 1998~ 2 0 0 0年使用多巴酚丁胺、纳络酮治疗COPD引起的呼吸衰竭 40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0例 ,男 2 8例 ,女 12例 ,年龄 6 0~ 84岁 ,平均 6 8.5岁。其中COPD合并呼吸衰竭 30例 ,COPD合并肺心衰 16例 ,合并电解质紊乱 2 2例。COPD患者病程平均为 2 0± 8年 ,合并呼吸衰竭者 1~…  相似文献   
3.
许勤华 《山东医药》2011,51(33):82-83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生化和血凝指标的变化。方法 113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心绞痛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0.5、4、12、24 h取外周静脉血5 ml,检测患者生化和血凝指标变化。结果心绞痛患者PCI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如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均发生显著变化(P均〈0.05),血凝指标如凝血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TT)以及D二聚体(DD)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PCI治疗可促进冠心病患者生化指标的恢复,明显改善心肌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4.
氯丙嗪中毒血液灌流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丙嗪中毒是急诊医生面对的临床问题,没有特效解毒剂,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和血液净化.对血液灌流治疗氯丙嗪中毒的疗效还存在争议[1-3].本文通过对40例氯丙嗪中毒病例的回顾性研究,比较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加血液灌流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在脑血管疾病中发病率、致死率、复发率均较高。我科2007-01/2008-12对住院的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并进行了临床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选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标准,经头颅CT或MRI证实,起病在72h以内,入院前未经抗凝、溶拴治疗,无意识障碍,无心、肝、肾功能不全,无血液病或出血倾向。共入选10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生长抑素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疗效。方法62例AP患者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纽静脉注射生长抑素,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川芎嗪参注射液。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淀粉酶显著低于对照组,血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无效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AP,优于单应用生长抑素治疗AP。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小剂量博苏加万伯安治疗轻、中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应用小剂量博苏 (2 5~ 5 0mg/d)加万伯安 (2 5mg/d)口服 ,治疗原发性轻、中型高血压病人 75例 ,8周为一疗程。结果 :显效 65例 (86 7% ) ,有效 8例 (10 6% ) ,无效 2例 (2 7% ) ,总有效率为 97 3 %。平均收缩压下降 2 6± 9mmHg ,舒张压下降 19± 6mmHg。治疗后左室收缩功能变化不显著 (P >0 0 5 )。治疗后E/A比值升高 (P <0 0 5 ) ,说明该方案治疗能改善左室舒张功能。结论 :小剂量博苏加万伯安治疗轻、中型高血压临床疗效好 ,并能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8.
许勤华 《山东医药》2011,51(23):36-3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溶栓效果及其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方法对52例AMI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血管再通情况及再灌注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 43例血管再通(82.69%)、9例(17.31%)未达血管再通标准,其溶栓后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58.1%、22.2%(P〈0.05)。结论 AMI患者溶栓治疗效果确切;溶栓后血管再通者易并发心律失常,但一般对症处理后可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辅酶Q10片联合美托洛尔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初始剂量6.25 mg/次,2次/d,可耐受情况下,每隔1周增加6.25 mg,8周内增加至50 mg/d,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辅酶Q10片,1片/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09%,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0.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YHA分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均比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E)则显著升高,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脑钠肽(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降低水平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酶Q10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左心室功能,并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血小板计数(PLT)比值(RPR)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入院后7 d内是否发生ARDS将患者分为ARDS组(n=38)与非ARDS组(n=48)。所有患者入院后即刻检测血清RDW、PLT,并计算RPR。分析比较各组患者血清RDW、PLT及RP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RDW、PLT及RPR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生ARDS的预测价值。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生ARDS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RDS组患者入院后血清PLT水平低于非ARDS组,RDW及RPR、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均高于非ARD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生ARD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2,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2.65%、55.41%;RDW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生ARDS的AUC为0.806,灵敏度、特异性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