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21篇
  免费   891篇
  国内免费   455篇
耳鼻咽喉   119篇
儿科学   393篇
妇产科学   130篇
基础医学   555篇
口腔科学   138篇
临床医学   3101篇
内科学   1207篇
皮肤病学   78篇
神经病学   245篇
特种医学   509篇
外科学   771篇
综合类   5101篇
预防医学   2245篇
眼科学   123篇
药学   2137篇
  19篇
中国医学   1995篇
肿瘤学   401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321篇
  2022年   288篇
  2021年   288篇
  2020年   350篇
  2019年   366篇
  2018年   415篇
  2017年   258篇
  2016年   404篇
  2015年   373篇
  2014年   976篇
  2013年   900篇
  2012年   1165篇
  2011年   1256篇
  2010年   1161篇
  2009年   1096篇
  2008年   1040篇
  2007年   1049篇
  2006年   984篇
  2005年   929篇
  2004年   746篇
  2003年   746篇
  2002年   623篇
  2001年   599篇
  2000年   492篇
  1999年   432篇
  1998年   324篇
  1997年   310篇
  1996年   263篇
  1995年   194篇
  1994年   181篇
  1993年   127篇
  1992年   121篇
  1991年   106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以系统化、标准化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为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适合于眼科医院新冠疫情精准防控切实可行的防控体系。方法:系列病例研究。自2020年2月24日至3月2日期间,以标准化病毒核酸检测联合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等检测作为所有眼科手术患者术前筛查常规检测项目,同时也为返岗员工提供病毒核酸检测。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受检者对鼻咽拭子采样的接受度以及核酸检测结果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结果:99例患者血液学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异常比例,其中SAA检测结果增高13例,淋巴细胞计数减低12例、增高5例,白细胞计数增高11例、减低1例,CRP增高2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阴性。33例本院职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阴性。12%的受访者对鼻咽拭子采样接受度评分较低。受检者在核酸检测前后思想压力评分较高的比例分别为46.7%和6.7%。结论:该项举措一方面为术前新冠病毒肺炎筛查及鉴别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很大程度上排除了隐性无症状感染者传播的可能,有利于减少二次传播的风险,降低院内交叉感染的概率;另一方面,核酸检测阴性结果有利于调整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并缓解医护人员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DCA 循环在消化道肿瘤伴糖尿病患者营养全程管理中的效果观察。方法 运用PDCA循环对80例不同程度营养不良的消化道肿瘤伴糖尿病患者实施营养全程管理,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体重、BMI指数、糖化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及球蛋白水平。结果 患者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及球蛋白水平均有提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在消化道肿瘤伴糖尿病患者营养全程管理中有较大的优势,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经脉包括经(气)络和血(脉)络,清代周学海《读医随笔》将气络末端称为"气之细络",脉络末端称为"血之细络"。心之气络涵盖心脏起搏与传导系统等广泛调控机制,心之脉络涵盖冠状动脉循环系统,心之气络与脉络相互协调,营卫相偕而行,共同维持心脏正常功能。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营卫异常而发为心律失常,基于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损其心者,调其营卫"(《难经·十四难》)治疗原则指导心律失常辨证论治,同时充分结合现代致病因素和致病特点,分别选用调节卫气营血之方药,标本兼治,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病因,分析影响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 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2015年1月—2021 年5月诊治的89 例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3 个月时结局分为生存 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术前、术中及术后与早产儿消化道穿孔预后不良相关的因素,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早产儿消 化道穿孔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病死率为25.84%,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和胃壁肌层缺损是早产 儿消化道穿孔常见的病因。单因素分析显示生存组患儿从发现气腹至手术时间在8 h 之内的比例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 (χ2=15.22,P<0.01)。预后不良组合并脓毒性休克的比例显著高于生存组(χ2=33.19,P<0.01)。预后不良组术后合并需非计划二次 手术的并发症比例显著高于生存组(χ2=7.24,P<0.01)。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脓毒性休克(OR=0.06,95%CI:0.02~0.21,P<0.01)和 气腹至手术时间大于8 h(OR=0.23,95%CI:0.07~0.81,P<0.05)是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NEC 和胃 壁肌层缺损是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主要病因,脓毒性休克和从气腹发生至手术时间大于8 h 是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短期预后 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我院开展优质护理,为患者提供以“患者需要”为中心的最贴心、最及时服务,达到了患者满意,家属放心的效果[1]。优质护理使我体会到护理模式也由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护理过程中护士语言技巧与患者康复有着重要的关系。语言是人们交流,沟通思想感情的工具,人患病后容易产生负性情绪,影响疾病康复。良好的沟通可以增进对患者的多方面了解,降低护理差错事故发生,降低患者投诉率,促进康复,在临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开展护理工作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统计分析中国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青光眼亚专科建设、诊疗设备配备和服务提供情况,为进 一步推动我国青光眼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查研究。2015年对全国提供眼科服务的县级 及以上医疗机构通过网上填报的方式进行普查,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我国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 青光眼亚专科建设、诊疗设备配备和服务提供情况进行系统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覆盖 全国6 341家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其中设立青光眼亚专科的医疗机构有672家(10.60%)。在青光眼 检查和治疗相关设备中,视力表配置率最高(99.30%),平均每家医疗机构配置3.28台;超声生物显 微镜配置率最低(11.50%),平均每家医疗机构配置0.13台。眼压测量、白内障手术和小梁切开术是 青光眼主要的诊疗服务类型。结论:我国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青光眼亚专科建设亟待加强,诊疗设 备配备不全,诊疗服务能力需要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80例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在安阳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0例为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130例为普通支原体肺炎患儿,对引发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发病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患儿的年龄、住院时间、发热时间、反复呼吸道感染情况等均是引发小儿出现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主要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儿年龄≤2岁、住院时间>11 d、发热时间>15 d、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均是引发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引发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危险因素比较多,临床诊断及治疗中应给予高度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应对疫病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要回顾中医学关于外感热病诊治规律的相关记载,总结其对外感热病中具有传染性特点的疫病病因、病机、传变及治疗的认识;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病时间及主要临床表现,提出其属中医学“瘟疫”范畴,病位在肺,病因为感受“冬温之毒”,从口鼻而入,侵袭肺络;结合各地诊疗方案提出的证候特点及用药规律研究,指出疫毒袭肺、邪热壅肺、毒热闭肺为其核心病机;分析中药连花清瘟理论组方特点及相关临床与实验研究结果,佐证其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介绍詹红生教授应用膏方治疗慢性筋骨病损的临床经验。认为慢性筋骨病损是因气血亏虚、脉络瘀阻所致,病机为肝脾肾三脏脉络闭阻;膏方缓补慢通,临床取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