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肿瘤学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院自 1 998年 3月至 2 0 0 2年 3月 ,共行甲状腺切除术 72例 ,在积累一定的手术经验基础上 ,对甲状腺腺瘤手术改用低位小切口 ;不离断颈前肌群 ;皮内缝合皮肤 ,取得了满意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1例 ,男性 9例 ,女性 2 2例 ,年龄 1 5~ 70岁 ,平均 2 3.3岁。腺瘤直径 3~ 5 cm,平均 4.5 cm,单侧多发腺瘤 4例 ,腺瘤位于双侧者 3例。根据瘤体大小、位置决定切口长度 ,一般切口长度 5 cm以内。1 .2 手术方法 病人作好手术前准备 ,在颈丛麻醉下 ,于胸骨切迹上方 1 .5~ 2 cm处做弧形切口 ,切开皮肤后用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危重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危重病人CBP治疗的临床资料,观察CBP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血生化的变化和临床症状改善的情况。结果CBP治疗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治疗后尿素氮、肌酐、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均得到较好控制,氧合也有一定的改善。治愈10例,病情加重出院4例,死亡4例。结论CBP血流动力学稳定,溶质清除率高,有利于患者肾功能及呼吸功能的改善。CBP是抢救危重患者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相气道正压通气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随机将26例ARDS患者分为BIPAP组和IPPV组,分别行机械通气,BIPAP14例,IPPV12例,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24h、治疗1周后不同时段血气分析、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两组镇静剂用量和治疗情况的比较。结果:17例(65.4%)治愈出院,9例死亡。BIPAP组机械通气时间[(11±6.2)d对(19±8.5)d]和镇静剂用量显著低于IPPV组(P<0.05)。IPPV组RR、PIP均显著高于BIPAP组(P<0.05)。两组治疗24h后PaO2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BIPAP组改善更明显。两组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差异。结论:BIPAP人机协调好,肺损伤小,改善氧合,能有效、安全应用于治疗ARDS。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机械通气(MV)作为呼吸衰竭的抢救措施之一,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然而在机械 通气治疗时引起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已引起众多临床医生的 关注.  相似文献   
5.
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大出血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后大出血是产科的常见并发症,至今仍居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各种类型的产后出血在保守治疗无效时,为挽救生命多以切除子宫或行髂内动脉结扎,虽收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不同程度的给育龄妇女造成了身心健康,另外在合并有羊水栓塞、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病人,切除子宫后仍会出现难以控制的宫颈残端出血,如何能更迅速、有效的止血,控制休克是医务工作者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改良早期更换气囊漏气的气管切开套管对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采用改良方法早期更换气囊漏气的气管切开套管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2例早期气囊漏气的气管切开患者分为常规换管组(A组)和改良早期换管组(B组),B组采用无气囊气管导管作为支架在发现气管切开套管漏气时即予更换,观察一次性换管成功率、换管时间、漏气期间与换管后3d内平均每天发生气促次数、发现气囊漏气时及发现漏气后5d取痰行细菌培养并行床边胸部X线拍片以了解肺部感染情况、漏气期间及换管后均抽取动脉血气分析、气囊漏后的机械通气时间及发现气囊漏气后ICU停留时间等指标。结果:改良早期更换组一次性换管成功率高于常规组(P<0.05),换管时间亦短于常规组、换管期间SpO2下降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局部出血少于常规组(均P<0.05)。换管后肺部细菌感染发生率、漏气后机械通气时间与ICU停留时间,B组均明显少于A组(均P<0.05)。结论:采用无气囊气管导管为支架更换早期气囊漏气的气管切开套管安全、可靠、有效,有利于改善氧合,可减少人机对抗,可更有效地控制肺部感染、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停留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覃红梅 《右江医学》2009,37(4):508-509
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绝大多数上尿路结石患者已无需开放手术治疗。输尿管镜、肾镜等腔镜技术,为肾内结石的处理,提供了一条有效安全的治疗途径。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是一种新的治疗肾结石的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定位准确、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我院于2006年12月至2008年6月共开展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20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将护理配合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双相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红梅  刘家朋  岳海斌 《广西医学》2007,29(12):1885-1886
目的 探讨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 对 40例ARDS采用BIPAP机械通气,观察治疗前后血气、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治疗24 h后PaO2明显改善(P<0.05),心率减慢(P<0.05),血流动力学稳定.发生气压伤1例.29例(70.2%)治愈出院,11例死亡.结论 BIPAP不影响循环系统,肺损伤小,改善氧合,是治疗ARDS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髂内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介入放射技术对4例子宫次全切后仍有出血的休克患者行经皮髂内动脉选择插管术,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盆腔血管走向及造影剂外溢情况后,双侧分别注入明胶海绵条栓塞。结果 4例均一次栓塞成功,痊愈出院,随访6—24个月,无并发症。结论 髂内动脉栓塞术应用于产后大出血休克患者能迅速有效止血,降低了产后大出血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