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8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优化梅毒螺旋体抗体(Anti-TP)筛查方案,制定Anti-TP反应性献血者屏蔽、归队策略。方法收集甘肃省红十字血液中心2016年5月-2017年5月ELISA筛查Anti-TP反应性标本249份,经TPPA法确证以及3个月后追踪检测,鉴别这些献血者Anti-TP是否为真(假)阳性,确定其归队还是继续屏蔽。结果 249份Anti-TP反应性标本中,TPPA确证阳性89份,不确定16份,此105名献血者作暂时性屏蔽;阴性144份,这部分献血者可以归队。任1种ELISA反应性标本中有2份为TPPA阳性,其S/CO值均≥1。符合归队的献血者追踪到61人,TPPA均为阴性。结论成功建立、完善了一个适合兰州地区初筛Anti-TP ELISA反应性献血者的筛查方案和归队流程。  相似文献   
2.
随着血站及其实验室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多数血站已将LIS(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与BIS(Blood information system,血站信息管理系统)连接。而LIS与BIS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全方位的对整个实验室的运行实施管理。本文简要介绍了LIS与BIS的无缝连接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甘肃省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筛查反应性人群的结构,为招募安全血源的策略提供依据,为制定甘肃省梅毒反应性的献血者归队策略提供基础性数据。方法收集兰州市2011年1月至2016年8月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结果,并收集兰州市与省内3家血站(东部、西部、中部各抽取1家)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兰州市299 969位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筛查阳性率为0.59%,不同文化程度、年龄、性别、职业、婚姻、民族的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兰州市与省内3家中心血站的无偿献血人群相比,不同文化程度、年龄、职业、民族的不合格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肃省无偿献血者中,学历较高的、18~30岁、学生、医务人员、汉族人群是全省招募安全固定献血者的重点对象;开展梅毒抗体联合筛查策略,拟定甘肃省梅毒反应性的献血者归队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本中心制备的浓缩血小板(PC)中电解质改变对临床应用的影响。方法应用JSI-903钾钠氯分析仪测定PC在不同保存温度、保存方式、保存时间等条件下的电解质变化。结果①22℃振荡保存PC,保存时间72h对K+、Na+、Cl-、Ca2+浓度没有影响。②22℃振荡和静置两种方式保存PC,离子浓度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4℃保存PC,Na+、Cl-、Ca2+浓度没有影响(P>0.05),K+浓度随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结果该PC制品在细胞代谢中的电解质变化指标完全符合临床应用的要求;但应避免输注储存>72h的血小板。  相似文献   
5.
薛双林 《甘肃医药》2012,(4):272-273
如何保留住安全的机采献血者,减少献血者流失,需要对机采献血者献血动机、献血者流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分析发现机采献血的动机主要有:奉献爱心帮助他人、献血是一种荣誉、将来用血方便、亲属互助献血等;而献血者流失的原因和顺位是:医学原因、时间安排不便、献血疼痛经历、献血时间太长、不在本地就读或工作等。本文结合本单位机采献血的实际情况,设计、分析献血者献血行为模式,从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献血者招募计划、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血站型去白细胞血液制品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年来,去白细胞血液制品正在被临床逐渐接受,但去白细胞血液制品在我国尚无规范管理的办法,因此去白细胞血液制品在临床安全输血中的作用和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就血站型去白细胞血液制品的应用,报告如下。1去白细胞血液制品现状1.1去白细胞血液制品及其应用前景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关注着输血后白细胞引起的各种反应,早在60年代,国外学者发现一次输入的血液中WBC<0.5×109,患者就不会有发热反应,因此该指标被认为是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阈值。要防止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减少输血反应和经输血给患者带来的危害,必须…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去白细胞血液制品在基础理论、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等方面的进步与发展,发达国家的去白细胞产品从储存后由医院血库过滤,过渡到了储存前由采供血机构过滤。我国去白细胞血液制品的应用,正处于从医院血库/床边型向血站型发展的过渡时期,对过滤去除白细胞血液产品的管理尚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兰州市机采献血者检测情况,为建立1支高质量的固定机采献血者队伍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0年本市机采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梅毒抗体、抗-HIV 5项传染性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机采献血者ALT、HBsAg、抗-HCV、梅毒抗体、抗-HIV不合格率分别为:4.02%、0.83%、0.54%、0.27%、0.20%;性别:男性为233例(6.81%)、女性为254例(4.61%)及职业、学历、献血次数之间传染性指标不合格率比较,均为P<0.05。结论加强宣传,建立机采固定献血者队伍和应急献血者队伍,提高招募成功率,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捐献者初筛不合格情况。方法对本中心西站献血屋2009年5~12月参加机采血小板捐献者进行采前初筛检测,对于不合格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机采血小板捐献者初筛总体不合格率为22.6%,转氨酶、P lt、脂血是初筛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结论应针对性的招募献血者及对献血者进行献血知识宣传从而充分利用血液资源,降低初筛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献血服务精细化管理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具体实践及效果。方法在献血服务过程中应用精细化管理的理念,通过细化服务手段,完善服务制度,优化人员结构,将2014—2016年3年来参加无偿献血人数、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献血者满意度调查结果、工作人员初筛血型判定及留样差错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开展精细化管理工作以来,无偿献血总人数呈上升趋势,而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呈下降趋势,2016年不良反应率为0.22%(112/49913),2014年不良反应率为0.37%(156/4123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55,P0.05);2016年不良反应率较2015年的0.32%(139/43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31,P0.05)。3年间献血者满意度逐年上升,工作人员的差错发生率逐年下降。结论精细化管理是扩大和稳定无偿献血队伍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