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他汀类药物——导致认知功能的良性改变2012年2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对降胆固醇的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标签做了几项修订[1],添加新的不良反应信息,其中1项为他汀类药物存在潜在的、轻度和可逆的认知功能改变的不良反应,包括记忆力丧失和混乱,此类不良反应通常不严重,停药一段时间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Q-T离散度(QTcd)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12月慢性心衰患者82例,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rh-BNP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rh-BNP组在此基础上给予rh-BNP。测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QTcd、氨基末端B型尿钠肽前体(NT-pro 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情况,并观察短期预后(治疗后3个月内)。结果治疗1周后,rh-BNP组较对照组QTcd明显缩短[(53.71±13.26)ms vs(59.84±12.42)ms,P0.05],NT-pro BNP水平rh-BNP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3736.52±1245.74)pg/ml vs(4753.95±1876.01)pg/ml,P0.01],rh-BNP组较对照组LVEF明显升高[(48.59±3.83)%vs(46.33±4.11)%,P0.05],且rh-BNP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1个月后,rh-BNP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1%vs 25.0%,P=0.035)。结论 rh-BNP可改善慢性心衰患者QTcd、NT-pro BNP、LVEF水平,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伴糖代谢紊乱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血清未羧化骨钙素(ucOC)水平的影响。方法:对伴有糖耐量受损或2型糖尿病的114例NAFLD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其中57例(小檗碱组)加小檗碱治疗(0.5 g/次,每日3次),共干预16周,其余57例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作为对照组。评价干预前后患者ucOC水平变化及血糖、血脂和肝脏脂肪含量(HFC)等指标,分析ucOC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小檗碱组患者血清ucOC水平升高更明显(P0.001)。校正年龄、性别和体质指数(BMI)后,小檗碱组血清ucOC的改善情况[4.60(3.50, 5.70)]仍明显优于对照组[0.96(-0.14, 2.05),P0.001],平均差异为3.64 (95%CI 1.74~5.55)。亚组分析显示,在非肥胖老年男性患者中,小檗碱升高ucOC的作用更加明显。偏相关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性别后,治疗前后血清ucOC水平差值与BMI、体质量、腰围、HFC、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的差值负相关(P0.05)。结论:小檗碱能改善伴糖代谢紊乱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代谢异常,可能与其升高血清ucOC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随着抗肿瘤药物研发水平的迅速发展,新型抗肿瘤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此类药物应用的同时可能会造成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 AEs),常见的内分泌相关ir AEs包括垂体炎、甲状腺功能障碍、糖尿病、肾上腺功能减退等~([1])。所有ICIs单药治疗过程中,最易引起甲状腺功能障碍的是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2])。PD-1抑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延胡索和醋延胡索分别与川楝子配伍后对大鼠离体肠管平滑肌收缩活动的影响。[方法]制备Wistar大鼠离体小肠平滑肌,观察延胡索炮制前后配伍川楝子对离体肠管平滑肌自发活动、乙酰胆碱(Ach)所致平滑肌收缩、阿托品所致平滑肌舒张的影响。[结果]以张力变化为指标,延胡索和醋延胡索分别与川楝子配伍后的低、中、高剂量组对大鼠离体肠管平滑肌自发舒缩活动均有抑制作用,且延胡索醋制后配伍川楝子其解痉作用更显著。此外,延胡索及其炮制品配伍川楝子后对乙酰胆碱引起的肠平滑肌兴奋有显著拮抗作用且延胡索炮制品入复方后其拮抗作用更为显著。此外,两者均可协同阿托品的松弛作用。[结论]延胡索及其炮制品配伍川楝子后对大鼠肠管平滑肌活动均有抑制作用,在高剂量下醋延胡索入药对肠痉挛的改善优于生延胡索入药。  相似文献   
6.
正自护理专业成为一级学科以来,国内多家院校均在试图摆脱护理专业教育沿用临床专业的培养模式,设想针对护理专业护理技术操作、护理诊断和生活护理的特点,设计人体解剖学的具体讲授方法。目前国内大专院校对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的讲授模式有以下3种方式:(1)仍然沿用传统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2)在讲授系统解剖学的同时采用第二课堂、专题讲座、知识拓展或链接、模块教学~[1]等方式讲授《护理应用解剖学》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完成护理技术操作而提供局部解剖学支撑,但仍以系统解剖学为主;(3)对于"对口升学"及"三二分段"高职护理学生不再讲授系统解剖学,直接讲授《护理应用解剖学》。虽然注重了发展人体解剖学与临床护理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但仍然是重解剖教学、轻护理操作,看似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其实收益甚微。  相似文献   
7.
正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是医学生进入医学殿堂的第一门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课程。其主要教学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直观性。传统的高职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是先理论后实践,也就是先到教室课堂教学,几次课之后再到实验室做验证性实验。这种模式战线长,内容多,容易形成消化不良的弊端,是重理论轻实验的集中表现~[1]。多年来,我校探索出"三边一体化"的教学方案,实施效果较好,培养了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得到师生赞同,并获得2017河南省委高校工委和河南省教育厅联合颁发的"河南省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优秀案例"二等奖。本文主要目的是探索该方案的实施效果。所谓  相似文献   
8.
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期间门诊患者的注射用胸腺法新处方,采用等距抽样的方法获取门诊处方600张,对注射用胸腺法新的临床诊断、用法用量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胸腺法新的使用情况及用药合理性。在本次点评中,仅1.3%的临床处方诊断符合胸腺法新适应症要求,其余均为超适应症用药。注射用胸腺法新作为免疫增强剂广泛用于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的辅助治疗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免疫增强。尽管该药用法具有一定的文献依据,但是胸腺法新用于上述疾患的有效性仍需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超说明书用药不受法律保护,易引起纷争,临床应尽量按照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及用法用量施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和分析非高血压的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合并肾小动脉微血管病变(microangiopathy,MA)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方法抽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IgAN前瞻性队列人群中非高血压成人患者,重新进行病理阅片,根据肾小动脉病变,分为MA组、动脉硬化病变(AS)组和无血管病变组,分析其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复合肾脏终点事件包括终末期肾病或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30%。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共420例IgAN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其中37(8.8%)例患者合并MA,134(31.9%)例合并AS,其余249例无血管病变。相对于AS组或无血管病变组,合并MA的患者尿蛋白量更严重[1.47(1.08,2.84)g/d比1.31(0.68,2.56)g/d、1.04(0.55,2.00)g/d,P=0.002],肾功能更差[eGFR:(75.3±26.5)ml·min-1·(1.73 m2)-1比(85.7±27.0)ml·min-1·(1.73 m2)-1、(98.6±24.8)ml·min-1·(1.73 m2)-1,P<0.001],并有更高的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或)球囊粘连(S1)、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T1/2)、细胞/细胞纤维新月体病变(C1/2)比例(均P<0.05)。随访期间,合并MA的患者发生终点事件比例更高[54.1%比33.6%、32.9%,χ2=6.491,P=0.039]。Cox多因素分析模型显示,MA是IgAN发生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HR=1.872,95%CI 1.044~3.357,P=0.035),而其他类型血管病变不影响预后。结论非高血压IgAN患者合并MA不少见,这提示高血压并非导致IgAN血管病变的唯一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透析前尿酸(uric acid,UA)水平与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全因死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以PD作为首选肾脏替代治疗的140例终末期肾病阶段(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UA水平的三分位间距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低UA组(<387 μmol/L,n=46)、中UA组(387~519 μmol/L,n=44)和高UA组(≥519 μmol/L,n=50)。比较3组全因死亡的风险比并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UA每增加20 μmol/L,全因死亡风险增加0.3%(HR=1.003,95% CI 1.00~1.005,P=0.019)。高UA组较低UA组的全因死亡率高,HR为2.3(95% CI 1.06~5.01,P=0.035),且透析3年内UA对死亡风险预测价值更高。结论:UA水平与PD患者全因死亡率正相关,透析前UA升高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控制UA水平有助于延长PD患者生存时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