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诊治右位主动脉弓伴左动脉韧带,迷走右锁骨下动脉所致吞咽困难各2例,右位主动脉弓属食管后型,迷走右锁骨下动脉自主动脉弓与降主动脉的分界处发出,经食管后向右斜行达右上肢压迫食管,2例行手术治疗,2例因症状轻微,未行手术,手术者近期吞咽困难完全缓解,结合文献对本症的发生及诊断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肺腺癌GLC-82细胞中HSP70表达与放化疗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肺腺癌GLC-82细胞中不同HSP70表达水平对该细胞放、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检测GLC-82细胞热处理前后HSP70表达水平的变化,以不同时间点确定为HSP70正常表达组、增强表达组、恢复表达组,分别以化疗、放疗、化疗结合放疗等方法处理,用MTT法测各组细胞存活率,比较HSP70不同表达水平对放化疗敏感性的影响.[结果]GLC-82细胞热休克处理前后HSP70表达水平明显不同,热休克处理后12h细胞HSP70表达最高,48h后达到预热前水平;各组细胞经不同剂量放射线作用后采用单靶多击模型拟和细胞生存曲线,显示HSP70正常表达组和HSP70恢复表达组生存曲线基本重合,增强表达组生存曲线右上移位,肩区增宽;不同化疗药物对HSP70增强表达组的抑制率较其它两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虽然放化疗联合能显著提高对同一HSP70表达水平的GLC-82细胞的杀伤效果,但是HSP70增强表达组细胞对放化疗的联合杀伤敏感性较其它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SP70增强表达可以降低GLC-82细胞对放疗、化疗及放化疗联合作用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外科手术是治疗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方法之一,手术切除的基本原则是在最大限度切除病变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具有功能的肺组织.由于支气管树的特殊结构,各种术式切除支气管的长度受到限制,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支气管残端癌残留的发生率为1.8%~17%[1~3],在影响手术效果的诸多因素中(如病理学分类、pTNM分期、支气管残端癌残留等),支气管残端癌残留是重要因素之一.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支气管残端癌残留者5年生存率(4%~23%)低于无癌残留者(54%),局部癌复发率(72.7%)高于无癌残留者(48.5%),而术后放疗对支气管残端癌残留的疗效尚不满意.  相似文献   
4.
下段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术后瓣膜式吻合术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减少和避免食管-胃吻合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返流性食管炎等严重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的吻合方式。方法对5例食管下段癌,25例胃底贲门癌,1例Barretc食管行癌肿切除,食管-胃肌瓣胃腔内瓣膜式吻合术。其中食管下段癌行弓上吻合3例,余28例均行弓下吻合。结果全组无近期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的发生,无进食梗噎、明显返酸、嗳气、烧心、胸痛诸症状的发生。术后8~14 d对20例患者行上消化造影,影像学表现吻合口处极象正常人的贲门管存在,通畅无狭窄;患者倒立位,亦无造影剂返流。术后14 d至1.5年对20例患者行吻合口上5 cm食管、吻合口、吻合口下5 cm的胃腔内测压及食管内24 h pH值的测定并行内镜检查,结果显示食管胃吻合口上方的压力明显高于吻合口下方,24 h食管pH值监测结果表明不存在病理性胃食管返流,胃镜检查20例患者吻合口上方的食管黏膜清亮、光洁,无潮红、充血、糜烂、溃疡等食管炎的征象发生。结论食管-胃肌瓣胃腔内瓣膜式吻合术是减少和避免食管-胃吻合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返流性食管炎等吻合口严重并发症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贲门癌、食管癌切除后,常以胃重建食管.套入式、围巾式、隧道式和器械吻合是目前最常应用的吻合术式.但术后威胁患者生命的吻合口瘘和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吻合口狭窄及反流性食管炎仍为目前食管外科急需解决的问题[1].为了减少和预防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我科首创了食管-胃肌瓣胃腔内瓣膜式吻合术[2~4].在应用临床前,进行了动物标本的吻合实验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小鼠肺腺癌热休克蛋白70-抗原肽复合物的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肿瘤热休克蛋白 70抗原肽复合物 (HCA70 )分离、纯化的方法。方法 采用低渗、反复冻融匀浆、ADP -Agarose亲和层析结合DEAE离子交换层析 ,从体外培养的小鼠肺腺癌细胞 (LA - 795)中纯化HAC70 ;通过SDS -PAGE电泳、Westernblot检测、小鼠移植瘤动物实验证实所获得蛋白是否为HAC70。结果 获得蛋白分子量为 70kD左右 ,与抗HSP70特异单抗结合 ,用此蛋白主动免疫的小鼠可抵抗LA795细胞的攻击 ,获得了高纯度的HAC70。结论 采用ADP -Agarose亲和层析结合DEAE离子交换层析可获得高纯度的HAC70。  相似文献   
7.
食管胃瓣膜式吻合术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贲门癌、食管癌切除后以胃重建食管,套入式、围巾式、隧道式或器械吻合是目前最常用的吻合术式,但术后不可避免地出现胃食管反流症状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在动物试验成功的基础上,自2000年起,对25例贲门癌,5例食管下段癌,1例Barrett食管行癌肿切除,食管胃瓣膜式吻合术,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人胚胎胸腺移植治疗恶性肿瘤常见报道,但肾被膜下胚胎胸腺移植恶性肿瘤的报道尚鲜见。我科于1995年10至1997年8月对5例晚期肺癌的患者进行肾被膜下人胚胎胸腺移植。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及分组 观察组5例,年龄40~67岁。临床诊断分别为:例1,左肺鳞腺癌,左胸腔癌性胸水;纵隔淋巴结转移Ⅳ期,食管受压。例2,右中心型肺鳞癌,纵隔及锁骨上、颈部淋巴结转移Ⅳ期,曾行右中上肺切除,纵隔颈部淋巴结清扫术。例3,右下肺小细胞癌,纵隔及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Ⅳ期。例4,右中叶小细胞肺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肺门固定Ⅲ期,曾行右中叶肿瘤局部切除术。例5,右上肺低分化鳞癌,纵隔及锁骨上淋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58岁.无任何诱因自感胸骨后疼痛10 d并逐渐加重,进食干硬食物有梗噎感于2007年3月9日来我院.患者既往无发热、呕血史,无胸腹部剧烈暴力伤及医源性食管器械伤和食管内异物史.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弓及其分支畸形致吞咽咽困难2例董驹,附铁权,王国臣,张书申,王天日右拉主动脉弓伴左动脉韧带和迷走右锁骨下动脉致吞咽困难各1例,经手术治愈报告如下:例1女,32岁。胸闷,进食梗噎1年,加重3个月。X线胸片见右上纵隔有一突出阴影,左前斜位及侧位食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