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9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评价PICC在血液病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6例血液病病人进行PICC置入化疗,并采取局部护理、管腔通畅护理、出院指导等相应护理措施.[结果]置管成功率为100%,导管留置时间(91.5±39.2)d,最短4 d,最长372 d.有34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导管头端异位5例,15例导管入口处炎症,4例导管接头堵塞,5例静脉炎,4例导管接头处破裂,1例导管脱出.[结论]PIC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化疗途径,病人痛苦小,并发症少,可以长期使用,有利于病人多次化疗的进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临终关怀是对临终患者和其家属所提供的一种全面照护,包括医疗、护理、心理、伦理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关怀和护理,其目的是减少患者的痛苦,改善其生命质量,维护临终患者的权力和尊严,让临终患者安详、无憾地到达生命的终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改进换药方法,加强白血病病人PICC置管后的维护,降低和避免导管感染的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方法]将已行PICC置管的病人分为两组,常规组(传统方法换药)62例,改良组(改良后的换药方法换药)70例.比较两组病人导管感染的发生率,管留置时间.[结果]改良组导管感染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常规组.[结论]改进后的换药方法提高了病人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龚海琴  贾宏  施雪雁  范爱飞 《全科护理》2014,(19):1731-1733
[目的]探讨建立病人俱乐部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病人带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440例 PICC置管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入病人俱乐部,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认知干预。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进行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两组病人导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加入病人俱乐部后 ESCA 总分、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识水平得分高于加入前(P〈0.05);观察组病人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CC置管病人俱乐部的健康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 PICC 置管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建立病人俱乐部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病人带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440例PICC置管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入病人俱乐部,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认知干预。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进行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两组病人导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加入病人俱乐部后ESCA总分、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识水平得分高于加入前(P0.05);观察组病人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置管病人俱乐部的健康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PICC置管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彭丽萍  范爱飞  丁小容 《当代医学》2011,17(10):123-124
目的探讨门诊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PICC)的临床护理方法,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门诊自2007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78例需进行PICC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方法。结果本组78例患者均实施PICC插管成功,成功率为100%,无穿破血管、损伤动脉、导管堵塞、导管移位、空气栓塞、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其中2例患者发生局部肿胀、渗血,1例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经给予必要药物治疗后均缓解,不影响持续治疗。结论准确选择插入点、密切观察置管情况及预防插管后并发症是门诊PICC置管护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9号头皮针胸骨骨髓穿刺54例体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头皮针代替传统骨穿针行小儿胸骨骨髓穿刺方法的效果。方法 比较应用头皮针行胸骨穿刺 (新方法 )与传统的骨髓穿刺 (旧方法 )的成功率、取材满意率、疼痛时间。结果 新方法组成功率、取材满意率均为 10 0 % ,疼痛时间 2 .30± 0 .38h ,旧方法组成功率 88.5 % ,取材满意率 88% ,疼痛时间 2 3.0 5± 1.0 2h。结论 新方法组的成功率 ,取材满意率均高于旧方法组 ,疼痛时间短于旧方法组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因此此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PICC门诊带管患者常见护理问题原因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出院PICC带管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有效的预防与处理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有8.5%的PICC带管患者在治疗间歇期出现堵管、感染、静脉炎、脱管、知识缺乏等问题.结论 及时、有效的护理指导与全程的质量监控,能降低出院PICC带管患者的导管并发症,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降低化疗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感染率,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成立质量管理(Quality Control,QC)小组,针对化疗患者PICC导管感染的主要相关因素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各种患者护理措施实施1年后,患者PICC导管感染率与实施前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QC小组活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肌内注射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提高注射质量。方法对415例肌内注射患者的临床并发症资料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护理措施。结果经过处理,患者的肌内注射并发症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对常见肌内注射并发症展开分析,对降低患者不适度,提高护士业务水平时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