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综合性大学在校生群体压力水平,为高校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层整群抽样对某综合性大学1 301名在校大学生开展压力感的问卷调查。结果:调查人群总体压力水平得分为1.60±0.49,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在健康、适应、恋爱、自卑等不同压力来源方面的得分明显高于女生。不同年级大学生的总体压力水平得分无明显差异,但是大三学生表现出在择业压力方面明显的焦虑感(F=9.186,P<0.001)。另外,非独生子女总体压力感较独生子女高;来源于农村的大学生总体压力水平高于城市大学生;随着父母文化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心理压力变小;忽视冷漠型的教育方式,心理压力水平最高,而民主权威型的教育方式,心理压力水平最低。多重线性回归显示,性别、家庭教育方式、生源地、父母文化水平与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有关。结论:在校大学生压力得分总体偏低,不同特征群体之间存在差异,应根据其压力感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缓解大学生压力感。  相似文献   
2.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一种因晶状体混浊造成视力下降的致盲性眼病,居世界首位。DNA甲基化调控属于表观遗传学范畴,是指不影响DNA双链碱基序列,而通过改变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水平,来调控基因表达,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就近年来DNA甲基化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调控进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砭石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耿引循  于娟  胡姗姗  陆宙雄 《河北中医》2007,29(12):1109-1110
砭石疗法是中国传统的外治法,始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脉法》云:“用砭启脉……”《内经》中有大量砭石疗法的内容,如《素问·异法方宜论》中云:“东方之域……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后因佳石匮乏,该疗法曾一度沉没。20世纪末,经多学科联合攻关,发现山东泗滨浮石具有特殊的微晶结构,有15μm以上的极远红外辐射,同时在摩擦中可产生丰富的超声波脉冲[1]。以泗滨浮石为材料制作砭具进行治疗,具备了按摩和理疗的双重作用。2007-02—2007-08,我们采用砭石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  相似文献   
4.
降脂宁水提取剂对高脂血症大鼠肝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降脂宁水煎剂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LDL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 ,高脂饲料喂养造成高脂血症模型 ,降脂宁水煎剂 (200% ) 1.4g·kg-1灌胃给药 ,每天 1次 ,连续 15d。取其肝组织采用斑点探针杂交法检测LDLRmRNA ,以LDLRmRNA与β- actinmRNA比值表示LDLR基因表达水平。 结果 :各组动物肝LDLR基因表达水平依次为正常组 (100±19)% ,高脂血症组 (39±14)% ,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P<0.05) ,降脂宁组 (108±8)% ,与高脂血症组比较 ,差异非常显著 (P<0.01)。结论 :高脂饲喂大鼠可显著抑制其肝脏LDLR基因的表达 ,而降脂宁水煎剂可显著上调高脂血症大鼠肝脏的LDLR基因表达水平。这一结果提示降脂宁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可能有重要的研究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黏膜黑色素瘤的原发部位与转移部位的相关性及基因组学特征。方法:对经病理确诊为黏膜黑色素瘤的92例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肿瘤原发部位及转移部位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头颈部为黏膜黑色素瘤高发部位46人(50%),其次为泌尿生殖系统25人(27.17%),肛管直肠21人(22.83%)。最常见转移部位均为区域淋巴结,头颈部、肛管直肠、泌尿生殖系统分别为63.04%、57.14%、32.00%;其次为肺转移,头颈部、肛管直肠、泌尿生殖系统分别为23.91%、19.05%、32.00%;肛管直肠和泌尿生殖系统来源黑色素瘤还易出现肝转移,分别为28.57%和20.00%。进行基因检测的33人中,BRAF V600E突变2例(6.06%),CKIT突变1例(3.03%),NRAS突变4例(12.12%)。结论:淋巴结转移最常见于头颈部黑色素瘤,其次为肛管直肠黑色素瘤,泌尿生殖系统来源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比例较低;局部复发伴淋巴结转移在头颈部黑色素瘤约占1/3。基因检测及靶向治疗为更多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综合性肺康复护理对煤工尘肺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煤工尘肺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同时给予运动训练、健康教育、营养指导及心理与行为干预等综合性肺康复护理措施,疗程6个月;对照组仅予常规护理,观察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呼吸困难评价、生活质量评分、6 min步行距离及肺功能,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在给予综合肺康复护理前、后呼吸困难评价、生活质量评分、6 min步行距离及肺功能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综合性肺康复护理煤工尘肺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增加运动耐量,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儿茶素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儿茶素[(+)-catechin,Cat]不同时间、不同浓度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迁移能力的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 HepG2细胞分别与不同浓度Cat作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的变化,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划痕法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HepG2的Bcl-2、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Cat(4~100mg·mL-1)能明显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并呈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Cat(4mg.L-1)作用于HepG2细胞24h即可诱导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at(4~20mg·mL-1)的Bax和Caspase-3的表达呈浓度依赖性升高,而Bcl-2的表达呈浓度依赖性降低。结论 Cat可以一定程度的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并诱导其凋亡,其诱导凋亡机制可能与其下调HepG2细胞内Bcl-2蛋白的表达,上调Bax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Caspase-3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ARC)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HIF-1α在ARC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氧化应激诱导LECs(SRA01/04)凋亡的细胞模型,H2O2浓度为200 μmol·L-1,并设立正常细胞作为对照组,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IF-1α的表达差异;建立自然衰老的白内障小鼠模型(约为18个月龄),并设立青年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约8个月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小鼠LECs中HIF-1α的表达差异。收集离体的人的前囊膜,术中分离出ARC患者的前囊膜,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ECs中HIF-1α表达差异。结果 氧化应激条件下,SRA01/04细胞系HIF-1α蛋白表达降低。随后在体实验验证,与青年小鼠相比,白内障组小鼠LECs中HIF-1α蛋白表达降低。同样的实验结果在ARC患者LECs中得到证实。结论 HIF-1α与ARC相关,HIF-1α的降低可能参与ARC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硼替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T淋巴细胞、血栓发生风险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择15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采用含硼替佐米的化疗方案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治疗方式进行干预,均干预6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两组的血清CD3+、CD4+、CD4+/CD8+、Tre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记录两组患者化疗期间血栓的发生情况,评估临床疗效和预后生存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NF-α、IL-1β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63、9.52,P均<0.05),CD3+、CD4+、CD4+/CD8+、Tre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63、9.52、6.21、2.65,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裂蹄木层孔菌乙酸乙酯萃取物在体外的抗肝癌活性。方法:采用磺酰罗丹明染色法(SRB法),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进行体外抗肿瘤实验。结果:裂蹄木层孔菌乙酸乙酯萃取物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表现出比较明显的高浓度杀死和中低浓度抑制的效果,且抑制率随萃取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呈剂量效应关系;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1.5μg.mL-1。结论:裂蹄木层孔菌乙酸乙酯萃取物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具有比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