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上颈椎不稳外科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颈椎不稳外科治疗的进展章庆峻综述袁文贾连顺审校上颈椎系指枢椎以上的颈椎各解剖结构,包括枕寰关节及寰枢关节。先天性发育畸形、继发性外伤、退行性改变、肿瘤及感染等常可诱发上颈椎不稳,即枕衰关节不稳和寰枢关节不稳。从而导至颈椎功能的改变和不同程度的神经损...  相似文献   
2.
章庆峻 《医学信息》2002,15(1):35-35
在成年猴的下胸段脊髓损伤后 ,移植自体神经桥接在损伤脊髓近端和远侧腰神经前支间 ,旨在促进和引导轴突再生、重建下肢运动功能。用 9只成年猴 ,将其 T9- L 3左侧半椎板切除 ,在 T12平面横行切断左半脊髓。再切断同侧所有的腰神经前支。然后将 9只猴分成 2组 ,5只为实验组 ,取其右侧 (健侧 )的一段外周神经备用 ,用电生理测定选择已切断的支配左侧股四头肌的 L 3、 L 4神经 ,将准备好的神经段与其吻合 ,吻合处外部套一 1.5 cm直径的胶原纤维套管予以保护 ,另一端植入左侧 T10脊髓段前外侧脊髓内。切一小口 ,埋入约 2 m m深。余下的 4只…  相似文献   
3.
颈椎伤病外科的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相似文献   
4.
自7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颈椎伤病的诊断治疗技术突飞猛进。现综述如下。 1 颈椎前路手术 1.1 颈前路扩大减压术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从50年代中期由Smith-Robinson开展。至70年代中期,由赵氏设计了颈前路扩大减压术。随后徐氏等介绍了由Cloward首创的颈前路环锯减压术,其操作简单易普及。此后又有潜行减压术、“Y”型减压术等术式提出,其目的是尽可能保存颈椎椎节的原有解剖及功能。这些术式可能由于技术难度高,而不如颈前路开槽减压术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5.
殷磊  仓海斌  章庆峻  陈伟  吴峥 《武警医学》2014,(12):1259-1261
腕管综合征多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到压迫,主要表现为手指麻木等神经症状。临床上常见由外伤或腱鞘囊肿引起,而由结核引起的较为少见,容易误诊误治。2001-01至2013-11,我院共收治腱鞘结核致腕管综合征7例,采取手术加抗结核治疗,使症状体征获得改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7.
背景:对来源于脊髓前方压迫重、压迫节段长的颈椎病,从前侧入路对脊髓直接减压,手术效果确切,但手术风险大、难度高临床往往采用颈后入路。目前文献检索,在国内外尚未发现关于颈椎管前路入路单开门式椎管扩大成形的相关文献报道。 目的:设计椎管前方单开门扩大减压术并分析该方案的解剖学基础。 方法:选20具人颈椎C3~7干燥标本,共100个椎体,用卡尺测量每一椎体的钩突尖与横突孔内侧壁间距、双侧钩突尖间距及椎体矢状径。另选用3具经甲醛浸泡的成人尸体标本,模拟手术操作并用德国西门子公司seneation10 CT进行螺旋扫描观察。椎体前侧开槽,保留椎体后壁,用自制起重式拉勾缓慢将三边开槽的椎体后壁边分离并吊起,切除椎体后壁和后纵韧带,后纵韧带与硬脊膜粘连严重不能分离者,在椎体后壁术侧边缘打孔用丝线固定于非术侧椎体上。 结果与结论:尸体标本模拟手术操作进行顺利,螺旋CT扫描示骨窗减压好。测量结果显示,钩突尖与椎动脉孔间距、钩突尖间距、椎体矢状径从C3~7逐渐增大,分别为(3.0±0.2)~(3.9±0.5) mm,(20.2±1.9)~(26.3±1.7) mm,(14.2±1.3)~(17.4±1.9) mm。提示颈椎管前方单开门扩大减压是治疗严重的来自颈脊髓前方的致压物如后纵韧带骨化、骨质增生、骨化的椎间盘等颈椎病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改进寰枢椎融合手术方法井观察其效果。方法:自1985年—1999年,共施行寰枢椎融合术12例,随访1—4年,平均2.6年,对其疗程进行评估。结果:术后随访融合率达91%,优良率达75%,再滑脱率为9%。结论:改进的寰枢椎融合术操作简单,对旋转功能影响较小,提高了融合率是治疗寰枢椎不稳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新型神经组织工程修复材料基体的研制及其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章庆峻  罗卓荆  李明全  王军  李丹  杨柳 《医学争鸣》2002,23(17):1574-1576
目的 研制一种新型神经组织工程修复材料基体具有轴向孔隙胶原 -氨基聚糖基质的制备方法 ,用于节段性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 .方法 将注有胶原 -硫酸软骨素 - 6悬浊液的硅胶管逐步浸入 - 180℃低温液氮中、浸入速度控制在 5× 10 - 5m· s- 1~ 10× 10 - 7m· s- 1之间 ,冷凝成冰晶圆柱 ,冻干 ,通过显微物镜、电镜扫描观察不同浸入速度所制胶原 -氨基聚糖基质内部孔排列规律及走行方向 ,测量孔的大小 .结果 在 <5× 10 - 5m· s- 1 速度时 ,胶原 -氨基聚糖基质微孔走向多呈与圆柱轴的方向相一致的规律排列 ,孔径随速度减慢而逐步减小 .结论 所研制的胶原 -氨基聚糖基质具有不同直径轴向微管结构特性 ,可作为神经组织工程材料基体用于节段性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 .  相似文献   
10.
颈椎前路界面固定和带锁钢板固定的远期疗效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颈前路手术中用界面内固定 (Cage)和AO带锁钢板内固定远期疗效。方法  91例经颈前路减压 ,自体植骨 ,采用界面固定 47例 ;AO带锁钢板固定 44例。结果  91例中 ,77例获得随访 ,其中界面固定 42例 ,颈椎带锁钢板内固定 35例。平均随访 1 4个月 ,两组病例植骨于术后 1 2~ 1 6周骨性愈合。术后恢复之椎间高度未发生再丢失现象 ,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界面固定和带锁钢板固定对颈椎前路手术术后可能导致的潜在性颈椎失稳进行内固定 ,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