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探讨Disc-FX系统经皮椎间盘切除、射频消融术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并发症及处置对策。方法选择自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应用Disc-FX系统经皮椎间盘切除、射频消融术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6例,其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18~77岁,比较术前、术后即刻、1周、3个月、6个月、1年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视觉模拟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2.0版本)评分,分析术中、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1年,平均8个月,36例患者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VAS和Oswestry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并发症包括:a)导针断裂1例;b)神经根挫伤1例。术后并发症包括:a)术后水肿反应24例;b)终板炎1例;c)椎间隙感染1例;d)手术局部血肿1例。结论 Disc-FX系统经皮椎间盘切除、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严格的围手术期处理和谨慎的术中操作可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Disc-FX系统经皮椎间盘摘除、射频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自2010年7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应用Disc-FX系统经皮髓核摘除、射频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并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36例,比较术前、术后即刻、l周、3月、6月JOA、VAS及Oswestry(2.0版本)评分.结果:36例患者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VAS和Oswestry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isc-FX系统经皮椎间盘切除、射频消融术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获得八角茴香的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并对其中莽草酸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选用广西八角茴香为道地药材,莽草酸为对照物,采用毛细管电泳法(运行缓冲液:5mmol·L~(-1)四硼酸钠,60mmol·L~(-1)SDS;运行电压:12.5kV;电进样时间:3s;检测波长:213nm)分析了7个不同产地八角茴香提取物的成分及含量差异,特别是莽草酸含量差异,并利用模糊相似优先比算法评价了不同产地八角茴香与道地八角茴香的相似度。结果:获得了八角茴香的指纹图谱,检测到的9个相对位置稳定的共有峰可作为鉴别八角茴香的指标峰;测定了不同产地八角茴香中莽草酸的含量。结论:本研究获得的八角茴香的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有助于进行八角茴香的真伪鉴别和质量控制;对莽草酸含量的测定,可用以指导各地八角茴香的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和腰椎管狭窄症(LSS)是脊柱外科最常见的两种疾病,世界各国为此投入了巨大资源进行研究和治疗[1]。LDH引起神经根病、LSS所致神经性跛行这两类疾病回顾性研究报道中是如何选取病例纳入标准的呢?Genevay等[1]报道根据循证医学原则,对  相似文献   
5.
经皮腰椎间孔镜手术的穿刺定位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腰椎间孔镜手术穿刺定位的策略。方法 2009年12月~2011年6月对218例下腰椎疾病行经皮腰椎间孔镜手术240次,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X线片等影像学资料,确定腰椎疾病的不同类型,术前制定定位麻醉计划,结合术中C形臂X线机定位,决定穿刺点及穿刺方向。结果 228例次(228/240,95.0%)一次穿刺成功,12例次(12/240,5.0%)重新定位穿刺。麻醉穿刺时间5~18 min,平均9.8 min。5例发生脑脊液漏:2例硬膜囊内镜下明显破裂、神经根损伤,术后并发患肢麻木无力,经保守治疗逐渐好转;3例硬膜囊无明显破裂,未特殊处理。2例发生手术椎间隙感染。2例穿刺过程中出现腹痛,经调整穿刺方向后症状减轻消失。218例术后随访4~18个月,平均13.5月,其中88例随访超过1年,术前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56.5±21.1,术后末次随访25.4±9.1,85.2%(75/88)的患者有改善;术前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为(6.9±3.1)分,术后末次随访为(2.8±2.2)分,88.6%(78/88)的患者有改善。结论椎间盘突出偏后外侧尤其是椎间孔附近、包容性椎间盘突出拟行髓核射频消融或纤维环成形者,穿刺角度与中央型突出穿刺路径区别对待;侧位观穿刺要紧贴上关节突边缘,针尖对准椎间盘中央。腰椎间孔狭窄、侧隐窝狭窄病人,若主要为椎体后缘增生钙化,路径稍向前平移,若主要由椎小关节增生引起,穿刺线向后平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间盘造影术在经皮腰椎间孔镜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2009年11月~2011年6月间共收治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218名,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130例;诊断为腰椎管狭窄88例;2例为术后感染再次行椎间孔镜手术予以处理。既往有开放手术内固定史12例;合并退变性脊柱侧弯6例。经制定穿刺麻醉计划,在手术室C臂X线机透视定位辅助下行240例椎间盘造影试验。结果共作椎间盘造影240次,其中168次(70%)造影前诊断为病变椎间盘作诱发试验结果阳性(有20个病人两个椎间盘阳性);27次(11.2%)拟作为阴性对照的椎间盘诱发试验结果阳性。43次(18%)临床表现或影像学有阳性表现,但椎间盘诱发试验结果阴性,其中12次(5%)造影见纤维环破裂、造影剂外溢。2例(0.8%)腰椎间孔镜手术后感染者未作加压诱发试验,仅注射少量造影剂定位。判断为阳性椎间盘时造影剂的用量为0.1~3.5(1.7±0.8)ml。被诱发的疼痛常为腰痛、患侧臀部、股部、小腿或足部疼痛,偶有腹部疼痛。疼痛性质、部位与术前相似率达85%。造影后疼痛加重,但经其进一步明确病情后的腰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如髓核射频消融减压或摘除、纤维环成形、骨赘黄韧带、碎片等清除后一般能使症状明显减轻,残余症状用药物等容易控制,一般在48h内消失。造影过程中所有病人均未发生明显的出血。2例其造影示椎体前缘有造影剂泄露,在诱发试验后诉以前曾有的腹部不适加重,经卧床休息数小时后自然缓解。2例术后发生感染经综合治疗后得以控制。结论经皮腰椎间孔镜手术将椎间盘造影术融合为一个步骤,能进一步明确腰部疾病的本质,有助于这一微创手术的顺利进行并提高CLBP尤其是盘源性疾病诊断和治疗水平。但是,其中某些细节仍需改进,并应对此设计大样本的随机、多中心、对照的临床研究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背景:近年来,脊柱微创外科技术有了长足的进展。目前基于脊柱内镜技术发展而来的经皮椎间盘摘除、射频消融、椎间盘灌洗技术(DISC-FX系统)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报道较少。目的:探讨Disc-FX系统经皮椎间盘摘除、射频消融术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应用Disc-FX系统经皮椎间盘摘除、射频消融术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36例(73椎)。比较术前、术后即刻、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JOA、VAS及Oswestry(2.0版本)评分;术后12个月,对随访资料完整患者进行MacNab标准评定。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2个月,平均随访8个月。36例患者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VAS和Oswestry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12个月随访资料完整患者19例,按照MacNab标准评定[4],优8例,良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78.9%。术后出现1例感染,26例水肿,1例血肿。及时处理后均好转。结论:Disc-FX系统经皮椎间盘摘除、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Disc-FX系统经皮腰椎髓核摘除、射频消融术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6 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 例患者术后JOA评分系统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疼痛功能指数评分(Oswestry 2.0)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Disc-FX系统是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靶向给药系统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选择性地浓集定位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避免药物对健康组织造成损伤。姜黄素具有多种药理学活性,但是由于稳定性、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近年来文献报道了多种姜黄素靶向新剂型,克服了上述缺点。本文主要从脂质体,配体-受体,磁性氧化铁等靶向载药体系等方面,论述姜黄素靶向新剂型的设计思路及其药理学效果。并分析靶向新剂型的优缺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北美脊柱外科学会(NASS)发布2011年版《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旨在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诊疗关键问题提出循证医学研究建议。它反映了迄今为止最高质量临床研究文献中有症状DLSS的治疗方法,希望该疾病患者籍此能获得理想的治疗和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