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无负压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US-FNAC)的学习曲线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收集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月6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陕西省肿瘤医院由同一医师完成的135例US-FNAC患者的操作耗时及临床病例资料,将患者按手术先后分9组(A~I组),每组15例定为一手术阶段后进行两两对比分析,比较各阶段的操作耗时、并发症及操作无效率。根据得出结果将135例患者分为前、中、后(X、Y、Z)3组,比较组间差异,进一步验证结果。 结果在A组至I组进行两两对比统计学分析得出,在A~D组间操作耗时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在D组与E组间出现转折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1),而E~I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X、Y、Z 3组比较中,X组操作耗时明显长于Y组和Z组[分别为(6.23±1.38)min、(3.47±0.45)min、(3.21±0.45)min],X组与Y组和Z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07、23.15,均P<0.05),Y、Z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t=1.92,P=0.067)。随着操作例数的增加,并发症及无效操作的发生率逐渐降低。 结论对于期望熟练掌握US-FNAC技术的超声医师,遵循对操作的全面认知和科学操作步骤,在指导下开展45例左右的US-FNAC后,可望快速安全越过学习曲线转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描(automated breast volume scanner,ABVS)正交三切面观察乳腺肿瘤边缘征象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于陕西省肿瘤医院行乳腺外科手术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女性乳腺肿瘤患者206例共计292个病灶。所有患者术前均行ABVS检查,比较ABVS正交3个不同切面病灶边缘征象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并对正交三切面评价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总体诊断效能进行分析。 结果292个病灶中,良性148个,恶性144个。以外科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冠状面毛刺征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68.05%,与横切面的17.36%和矢状面的13.19%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3、41.19,P均<0.05)。冠状面边缘成角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42.36%,与横切面的26.38%和矢状面的22.22%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00、21.73,P均<0.001)。ABVS正交3个切面的病灶微小分叶和边缘模糊征象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BVS正交三切面边缘微小分叶、毛刺征、边缘成角和边缘模糊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81.94%、86.48%、85.50%、83.11%、84.24%;68.75%、96.62%、95.19%、76.06%、82.87%;47.22%、95.27%、91.89%、64.97%、71.57%;54.16%、57.43%、55.31%、56.29%、55.82%。 结论ABVS冠状面毛刺征和边缘成角评价乳腺良恶性肿瘤具有优势,诊断敏感度优于矢状面与横切面。与其他边缘征象相比,微小分叶的综合评价效能具有稳定性,是诊断恶性结节敏感度和准确性最佳的表面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乳腺超声造影(CEUS)的增强特征,构建乳腺病变CEUS预测模型,探讨该模型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8月于丽水市人民医院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乳腺病变患者192例共195个病灶,所有病灶均为常规超声检查BI-RADS分类4类及以上,均经穿刺活检或手术取得病理结果。将病例分为CEUS组120例共123个病灶,均经CEUS检查;CEUS+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组72例共72个病灶,均接受CEUS及DCE-MRI检查。对CEUS组120例患者的CEUS模式特征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乳腺恶性病变的CEUS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以CEUS+DCE-MRI组72例患者的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CEUS预测模型与DCE-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 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诊断乳腺恶性病灶的CEUS特征性表现为增强后病灶范围增大(OR=12.941,P=0.003),"蟹足"征或血管扭曲缠绕(OR=7.553,P=0.009),灌注缺损(OR=5.670,P=0.024)。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即Logistic回归方程为:Y=-4.108+2.560X6+2.022X7+1.735X8。该模型预测乳腺良恶性病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3。以穿刺或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CEUS风险预测模型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性分别为93.0%、73.3%、93.0%、73.3%、88.9%;DCE-MR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性分别为94.7%、73.3%、93.1%、78.6%、90.3%。CEUS风险预测模型与DCE-MR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一致性较高(Kappa值=0.70)。 结论乳腺CEUS预测模型对鉴别良恶性病灶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且操作相对简单、检查时间短、可重复性好、价格相对低廉,不失为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一种有效和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在常规超声诊断为乳腺BI-RADS 4类的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并经常规超声诊断为乳腺BI-RADS 4类的76例患者共76个乳腺肿块进行超声造影检查,以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建立诊断试验分析。结果:最终病理证实良性病变53例(良性组),恶性病变23例(恶性组)。超声造影特点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有穿入或扭曲血管、对比剂不均匀性增强、内部有充盈缺损及造影后面积较二维增大在恶性组的比例显著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诊断乳腺BI-RADS 4类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96%、85%和88%。结论:良恶性乳腺肿块的超声造影特征明显不同,超声造影可以有效鉴别BI-RADS 4类乳腺病灶的良恶性,有望提高穿刺活检的恶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乳腺断层摄影(DBT)对结构扭曲(AD)型病灶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于陕西省肿瘤医院放射科行全视野数字乳腺X线摄影(FFDM)和DBT的112例有AD型病灶的患者资料,共126处AD型病灶的影像学资料纳入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FFDM和DBT对AD型病灶检出能力的差别。根据超声检查BI-RADS分类结果,将病灶分为有超声相关征象组(BI-RADS 4A类及以上)和无超声相关征象组(BI-RADS 1~3类),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间病理结果分布及乳腺癌比例的差别。 结果FFDM检出80处AD型病灶,DBT检出126处,DBT检出率高于FFDM[100%(126/126)比63.5%(80/126),χ2=56.272,P<0.001]。126处AD型病灶中恶性病灶45处、良性病灶40处和高风险病灶41处。有超声相关征象组(82处)与无超声相关征象组(44处)的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02, P<0.001)。有超声相关征象组中恶性病灶占比为48.8%(40/82),而无超声相关征象组中恶性病灶占比为11.4%(5/44),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61,P< 0.001)。FFDM未显示而仅DBT检出的46处AD型病灶中,有超声相关征象组(21处)与无超声相关征象组(25处)的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72,P=0.022),2组内恶性病灶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3%(7/21)比12.0%(3/25),χ2=3.053,P=0.081]。 结论DBT检出乳腺内AD型病灶的能力高于FFDM。超声检查提示BI-RADS 4A类及以上的AD型病灶恶性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诊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的效能。方法 2017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CHB患者76例,使用超声检测肝脏杨氏模量值,同时行肝活检病理学检查。计算谷草转氨酶/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和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4)。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纤维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估各项指标诊断肝纤维化的效能。结果 在76例CHB患者中,病理学检查诊断肝纤维化F0期8例,F1期22例,F2期25例,F3期12例,F4期9例。将肝纤维化F0/F1期定义为非显著性肝纤维化(n=30),将F2~F4期定义为显著性肝纤维化(n=46);非显著组杨氏模量值为(6.6±1.2)kPa,显著低于显著组[(12.7±2.1)kPa,P<0.05];非显著组血清HA水平为36.4(23.1~70.6)μg/L,显著低于显著组[92.3(67.2~192.5)μg/L,P<0.05],血清LN水平为42.9(26.4~58.4)μg/L,显著低于显著组[75.8(36.8~142.0)μg/L,P<0.05], 血清Ⅳ-C 水平为36.6(24.0~75.3)μg/L,显著低于显著组[102.2(47.2~245.8)μg/L,P<0.05],PⅢP 为8.2(7.2~10.5)μg/L,显著低于显著组[17.0(7.7~26.8)μg/L,P<0.05];非显著组APRI为(0.5±0.2),显著低于显著组[(1.0±0.4),P<0.05],FIB-4为(1.2±0.9),显著低于显著组[(2.1±1.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杨氏模量值、APRI和FIB-4是影响CHB患者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杨氏模量值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AUC为0.89,显著高于APRI(0.80,P<0.05)或FIB-4(0.77,P<0.05),其诊断显著性肝纤维化的截断点、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 kPa、84.5%和88.4%。 结论 检测肝脏杨氏模量值能够有效诊断CHB患者显著肝纤维化,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张近  程颢  管延红  丰力  郝霁萍 《安徽医药》2020,24(12):2494-2498
目的分析 17 MHz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微钙化的价值。方法选取 2016年 2月至 2018年 5月在西安市第九医院就诊的 16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接受常规超声及 17 MHz高频超声检查。观察并记录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甲状腺结节的部位、边界、内部回声、后方回声等。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 17 MHz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微钙化的价值。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微钙化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病理检查证实 16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中 28例伴微钙化, 135例不伴微钙化。 17 MHz高频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微钙化的检出率为 92.86%(26/28),明显高于常规超声的 67.86%(1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7 MHz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微钙化 ROC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分别为 0.930(0.904~0.978)、 92.86%、90.37%、90.80%。17 MHz高频超声在诊断深度< 2.6 cm的甲状腺癌微钙化符合率约为 94.39%,而在诊断深度 ≥2.6 cm的甲状腺癌微钙化符合率为 83.93%。甲状腺乳头状癌微钙化病人的甲状腺包膜受侵犯及淋巴结转移比例增高。结论 17 MHz高频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微钙化的检出率高于常规超声,甲状腺乳头状癌微钙化与不良病理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老年周围型肺占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采用常规超声引导(对照组)与38例采用CEUS引导(造影组)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老年周围型肺占位病人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比较2组穿刺的取材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取材成功率为838%,造影组为97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1,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17,P005)。结论 CEUS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有助于提高老年周围型肺占位病人的穿刺成功率,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