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患者男性,27岁,偶然发现左颈上部包块2年,缓慢长大,无任何临床症状。体检:左咽侧壁局部向外膨隆,胸锁乳突肌深区扪及约3×4cm2大小肿块,质稍硬,表面光滑,固定,无压痛、无震颤及血管杂音,压迫近心端动脉,肿块无明显缩小,气管略向右侧移位。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2.
413例冠脉造影患者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脉造影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对于南方医院住院的2004年6月至2008年12月的413例行冠脉造影患者,采集病历数据,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尿酸(UA)、纤维蛋白原(Fg)、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冠脉造影通过直径目测法判断是否患冠心病。以单因素分析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冠心病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冠心病组患者男性比例、平均年龄、体重指数、LDL-C、TG、UA、CRP、Fg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非冠心病组,合并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的病例显著多于非冠心病组(P〈0.05~〈0.01);(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吸烟、糖尿病、高血压、体重指数、HDL-C、增龄、高尿酸入选回归方程(OR=3.559~1.003,P〈0.05~〈0.001),其中LDL-C为最显著的独立相关出素(OR:3.559,95%可信区间2.143~5.911,P〈0.001)。结论:LDL-C水平升高、吸烟、糖尿病、高血压、体重指数上升、HDH—C水平降低、增龄、高尿酸水平为冠心病的显著,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3.
雄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男性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雄激素受体(androgenrecceptor,AR)基因外显子1区CAG多态性与男性冠心病(coronaryarterydisease,CAD)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所有入选病例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常规生化检查,CAD严重程度采用冠脉狭窄≥50%的支数(0~3)及相应的GS评分进行评估,外周血AR转录激活区CAG重复序列的长度采用PCR法测定。结果CAG重复长度界于13~30之间,CAG重复≥24次者为长AR基因组,<24次者为短AR基因组。与长AR基因组比较:短AR基因组患者具有较低的平均体质指数(BMI)(t=-3.024,P=0.005)和较低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HDL)(t=-2.610,P=0.010);短AR基因组出现明显冠脉狭窄的可能性较大(χ2=4.82,P=0.028),GS(Gensiniscore,GS)较高(M-W检验,z=-2.644,P=0.008)。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AR基因CAG长度和GS显著负相关(r=-0.230,P=0.010),这种相关性独立于年龄、BMI、LDL、UA和HDL之外(偏相关系数r=-0.250,P=0.006)。结论具有短AR基因者与更加严重的冠心病相关,提示CAG多态性与男性CAG病情发展相关,AR表达增多,雄激素敏感性增高是男性CAD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国家“十五”攻关课题组所开发的“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十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在我部不同男性组群体检人员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取符合要求的2005—2006年在我部体检的男性、35~59岁的999名部队人员及1344名地方人员的体检资料进行分析,以“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十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对上述两组人员心血管病10年发病的绝对危险程度进行评价,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两组各年龄段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绝对危险平均水平均显著高于该评估方法所提出的各年龄段参考水平:部队组总体及40~59岁各年龄段的ICVD绝对危险度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地方组。(2)部队组ICVD高危人群(绝对危险度≥20%)的比例显著高于地方组。(3)ICVD中危以上人群(绝对危险度≥10%)与低危人群(绝对危险度〈10%)比较提示两组危险因素指标异常检出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十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来评价部队中年人群的ICVD发病绝对危险度及高危人群比例显著高于该评估方法所提出的各年龄段平均危险参考水平及地方中年人群高危人群比例。该评估方法适用于ICVD高危人群的筛选,对部队 ICVD的群体防治及干预具有指导作用。但在某些指标的衡量上可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27岁,偶然发现左颈上部包块2年,缓慢长大,无任何临床症状。体检:左咽侧壁局部向外膨隆,胸锁乳突肌深区扪及约3×4cm2大小肿块,质稍硬,表面光滑,固定,无压痛、无震颤及血管杂音,压迫近心端动脉,肿块无明显缩小,气管略向右侧移位。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老年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对氧化应激损伤的反应。方法贴块法培养雄性Wistar大鼠胸主动脉VSMC,采用50umol/L H2O2处理细胞6h形成氧化应激,比较老年组和成年组VSMC对氧化应激反应的差异。RT—PCR法检测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mRNA的表达,比色法测定细胞丙二醛(MDA)含量。结果给予H2O2氧化应激前,老年组VSMC的MCP-1mRNA表达及MDA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给予H2O2氧化应激后,老年组VSMC的MCP-1mRNA表达及细胞MDA含量的显著高于成年组VSMC。结论老年大鼠VSMC对氧化应激有着更强烈的反应,这可能是老年期易患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运动疗法对高血压患者心室重建及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高血压病患者心室重建及心功能的意义。方法:入选的8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伴心肌肥大的研究对象被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仅在运动原则上进行指导;运动组常规药物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运动方案,并督促其完成,0月、3月、6月后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①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照组在0月、3月、6月时无显著差异,运动组随疗程的增加而提高,6 个月时较0月、3月时显著提高(P<0.05),且在3、6月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左心室相对厚度与心肌质量指数:对照组在0月、3月、6月时无明显差异,运动组0月与3月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比较也无明显差异; 6月时这2指标较0月与3月时明显降低(P<0.05),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适当的运动疗法有助于改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促进心肌重建,延缓心肌肥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新型合成三肽[Arg(NO3)-Lys(OCH3)-Arg(NO3)]对巨噬细胞株(RAW264.7)左旋-精氨酸/一氧化氮 (L-Arg/NO)途径的影响。方法培养的巨噬细胞(培养液中含L-Arg 0.5 mmol/L)加入脂多糖(LPS,1μg/L)随机分为3组 (每组n=6),分别加入双蒸水、三肽(1×10-4mol/L)、NG甲基-L-精氨酸(L-NMMA,1×10-4mol/L),对照组只含L-Arg (n=6),作用24 h后,检测亚硝酸盐(NO2-)、3H-L-Arg转运量;培养的巨噬细胞[培养液中含L-Arg(0-2 mmol/L)]加入 LPS(1 μg/L)24 h后,检测NO2-;培养的巨噬细胞(培养液中含L-Arg 0.5mmol/L)加入LPS(1μg/L)后分别加三肽[ (0-10)×10-4 mol/L]24 h后,检测NO2-、3H-L-Arg转运量。结果 LPS刺激细胞产生NO的量和L-Arg率转运分别为非刺激组的50倍和2.7倍,三肽(1×10-4mol/L)即可明显降低NO的生成及抑制L-Arg的转运(分别降低71%、67%),较 L-NMMA(1×10-4 mol/L)作用要强(P<0.05);NO的生成依赖于细胞外L-Arg,并成浓度依赖性,其米氏常数(Km):(0.162± 0.015) mmol/L、最大转运速率(Vmax):(91.2±2.3)μmol/(24 h·106cells);三肽成浓度依赖性的降低细胞L-Arg转运和 NO的生成,半数有效抑制剂量(EC50)分别为0.21×10-4mol/L、1.27×104mol/L。结论 LPS作用于巨噬细胞引起L-Arg转运增加:三肽通过抑制细胞L-Arg转运及与L-Arg竞争性结合一氧化氮合酶作用位点,影响NO的生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我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10年前后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临床诊断、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诊断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变化。方法:对照分析我院1995年7月至1996年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56例和2004年7月至2005年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的257例患者,比较其在临床诊断及冠状动脉病变及病变支数的变化情况,其中分别确诊冠心病90例和174例,对比两组间在性别、年龄、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体重指数、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等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结果:(1)两组间临床诊断的比较得出,2004-2005年组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所占比例显著增高,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2)两组间冠状动脉病变的比较得出,2004-2005年组诊断冠心病病例显著增加(P=0.040)。(3)两组诊断为冠心病病例危险因素间的比较发现,与10年前相比,年龄构成中<60岁患者所占的比例显著增加,>70岁病人所占比例显著减少(P<0.001);合并糖尿病的发生率显著增高(P=0.006),合并高血压病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2)。结论:同10年前相比,冠状动脉造影病例的临床诊断呈加重趋势,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显著增加;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病例显著增多;年龄构成上呈低龄化;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合并高血压病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上述变化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我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10年前后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临床诊断、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诊断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变化.方法:对照分析我院1995年7月至1996年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56例和2004年7月至2005年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的257例患者,比较其在临床诊断及冠状动脉病变及病变支数的变化情况,其中分别确诊冠心病90例和174例,对比两组间在性别、年龄、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体重指数、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等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结果:(1)两组间临床诊断的比较得出,2004-2005年组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所占比例显著增高,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2)两组间冠状动脉病变的比较得出,2004-2005年组诊断冠心病病例显著增加(P=0.040).(3)两组诊断为冠心病病例危险因素间的比较发现,与10年前相比,年龄构成中<60岁患者所占的比例显著增加,>70岁病人所占比例显著减少(P<0.001);合并糖尿病的发生率显著增高(P=0.006),合并高血压病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2).结论:同10年前相比,冠状动脉造影病例的临床诊断呈加重趋势,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显著增加;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病例显著增多;年龄构成上呈低龄化;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合并高血压病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上述变化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