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肺外周型病变穿刺活检病理诊断阳性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接受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的肺外周型病变患者的穿刺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成功组(病理诊断阳性)和失败组(病理诊断阴性).分析性别、年龄、病灶位置、病灶内部回声、病灶大小,进针角度、进针次数等因素对穿刺成功的影响.结果:超声引导下经皮肺外周型病变216例穿刺活检的一次穿刺病理诊断阳性率为79.2%(171/216),二次穿刺病理诊断阳性率为85.2%(184/216);成功组和失败组病灶的平均前后径分别为:(3.35±0.14)cm和 (2.43±0.26)c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病灶前后径为0.4~1.0 cm、1.1~2.0 cm、2.1~3.0 cm、3.1~5.0 cm和>5.0 cm的病理诊断阳性率分别为:68.8%,79.7%,85.7%,89.7%和94.1%.结论:病灶的大小是影响超声引导下经皮肺外周型病变穿刺活检病理诊断阳性率的一个重要因素,病理诊断阳性率随着病灶前后径的减小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一般人群成年男性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患病率,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以参加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的男性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内容涉及问卷、一般体格检查、血生化检测及肝脏实时超声检查,筛选出3 238例有完整调查问卷和检查资料的成年男性进行研究.结果 3 238例中检出NAFLD 832例,患病率为25....  相似文献   
3.
梁健  田桂湘 《中外医疗》2010,29(35):178-178
目的探讨窒息早产儿床旁颅脑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8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有窒息史的早产儿190例,于出生后1~7d内行床旁颅脑超声检查。结果窒息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86%(163/190),窒息早产儿的脑损伤以脑室内出血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为主,脑室内出血发生率为51.6%(98/190);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发生率为44.7%(85/190),重度窒息早产儿重度脑损伤发生率41.7%(25/60),明显高于轻度窒息早产儿19%(25/130),P〈0.05。结论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窒息早产儿早期行床旁颅脑超声检查,可尽早对脑损伤做出诊断,尤其可筛查出无症状的脑损伤患儿,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 TET)对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细胞侵袭潜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将OSCC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不加药物处理)、低剂量组(10μmol/L TET)、中剂量组(20μmol/L TET)、高剂量组(30μmol/L TET)。采用MTT法、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测定各组细胞的活力、迁移及侵袭能力。对OSCC细胞分别转染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 PD-1)及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 PD-L1)模拟物及抑制剂,均连续转染24 h。采用RT-qPCR检测正常口腔上皮细胞、OSCC细胞以及转染HIF-1α、PD-1、PD-L1模拟物及抑制剂OSCC细胞中HIF-1α、PD-1、PD-L1 mRNA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室内出血(IVH)早产儿生后一周内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胎龄(GA)、出生体重(BW)、平均动脉压(MABP)、日龄对IVH早产儿MCA的影响。方法:对110例早产儿应用超声技术检查颅脑,根据其颅脑声像分为无IVH组(对照组45例)、轻度IVH组(45例)和重度IVH组(20例),并分析MCA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早产儿在生后1周内,MCA的收缩期峰速(Vs)、舒张末期速度(Vd)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升高。与对照组比较,轻度IVH早产儿3d内MCA的Vs明显增高(P〈0.05),重度IVH的早产儿第1天MCA的Vs、Vd明显降低(P〈O.05),两组IVH比较,重度IVH的早产儿7d内MCA的Vs及第1天的Vd均低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VH早产儿MCA的Vs与MABP呈正相关,(r分别为0.35和0.86,P〈0.05)。结论:IVH早产儿生后24h内存在脑血流功能破环,MCA的Vs与MABP呈正相关,超声动态监测IVH早产儿的MABP及MCA血流参数改变对评价早产儿出血程度及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超声诊断早产儿感染性肺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早产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46例感染性肺炎早产儿的胸部X线和肺部超声资料;于第1天、第3~5天、第8~15天,对其中20例感染性肺炎患儿肺部疾病进展进行超声监测。结果 146例感染性肺炎患儿中,胸部X片正确诊断135例(135/146,92.47%),超声正确诊断143例(143/146,97.95%)。143例感染性肺炎患儿肺部声像图中,肺实变伴支气管充气征、彗星尾征、支气管液相、胸腔积液的阳性率分别为94.41%(135/143)、51.05%(73/143)、20.28%(29/143)和26.57%(38/143)。第1天、第3~5天、第8~15天,20例感染性肺炎患儿肺部实变低回声区范围分别为(7.63±6.10)cm2、(3.85±5.74)cm2、(1.50±1.30)cm2。结论超声可实时、准确监测早产儿感染性肺炎的进展,且无辐射,可作为早产儿感染性肺炎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新生儿大脑中动脉(MC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对321名出生1周内新生儿行颅脑超声检查,测定双侧M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末流速(Vd)及阻力指数(RI).根据结果将新生儿分为对照组(83名)、PIVH Ⅰ级组(90例)、Ⅱ级组(106例)、Ⅲ级组(21例)和Ⅳ级组(21例),分析各组间MC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结果 各组新生儿出生后1周内Vs均随着日龄增加而增高.PIVH Ⅰ级组新生儿3天内Vs明显低于对照组和PIVHⅡ级组(P均<0.05),高于PIVHⅢ、Ⅳ级组(P均<0.05);PIVHⅡ级组新生儿7天内Vs及3天内Vd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均<0.05);PIVHⅢ、Ⅳ级组新生儿7天内Vs及3天内Vd显著低于对照组和PIVH Ⅰ、Ⅱ级组(P均<0.05),PIVHⅢ、Ⅳ级组间比较血流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间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多普勒超声可动态监测PIVH患儿MCA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评价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程度的可行性。方法 7日龄Wistar新生大鼠30只,麻醉后分离右侧颈总动脉,随机分为3组。单纯缺血组10只,结扎颈总动脉;窒息组10只,结扎颈总动脉,术后恢复1h置于缺氧箱中,持续缺氧30min;对照组10只,分离颈总动脉后未予结扎。应用VTQ技术分别测量术前和术后12、24、48、72h各组大鼠的脑组织VTQ值。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取出脑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随着缺血时间延长,单纯缺血组和窒息组大鼠的VTQ值逐渐增高。单纯缺血组VTQ值在术后72h明显高于术前及对照组。窒息组VTQ值在术后24h明显增高,从术前的(0.65±0.04)m/s上升至术后72h的(0.76±0.07)m/s。病理检查可见窒息组右侧大脑皮层、海马等区域神经细胞减少,尤以海马区域更为明显;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脑间质及血管周围水肿明显,室管膜区及脑室周围的脑实质内可见红细胞。结论随着缺氧缺血时间延长,大鼠脑损伤加重,其脑组织的VTQ值逐渐增高。VTQ技术可用于评价新生大鼠HIBD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IDC)后方回声衰减超声征象与纤维组织/癌细胞(Fibrous/Cellular,F/C)比值、组织学分级之间的相关性,评价依据后方回声衰减超声征象预测组织学分级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IDC患者110例二维超声声像。记录病灶大小、超声形态、有无微小钙化、后方回声增强、后方回声衰减度及超声诊断结果。进行IDC后方回声衰减度与F/C比值、组织学分级相关性分析。结果:在IDC 110例患者中病变直径0.7-4.0 cm,平均(2.36±0.82)cm。病灶后方回声增强7例,后方回声衰减103例,其中衰减Ⅰ度48例、Ⅱ度36例、Ⅲ度19例。IDC组织学分级:Ⅰ级29例;Ⅱ级66例;Ⅲ级15例。F/C比值:(+)61例;(++)38例;(+++)11例。IDC病灶后方回声衰减度与F/C比值呈正相关(rs=0.149,P=0.134),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rs=-0.179,P=0.07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DC后方回声衰减度与病灶病理组织成分相关;IDC病灶后方回声衰减度对组织学分级有一定程度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床边超声对极低体重儿(体重<1 500 g)进行颅脑检查,判断有无脑室内出血(IVH),并探讨其严重程度与临床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73例极低体重儿出生后3~7 d内常规行床边颅脑超声检查,记录分娩前后的临床因素,且于一周后行颅脑超声复查.结果:73例极低体重儿中IVH发生率76.71%(56/73),轻度IVH占39.73%(29/73);重度IVH占36.99%(27/73),一周后复查,其中重度IVH中15例程度加重,占55.56%(15/27);IVH患儿中有19例在一周治疗后复查时出现侧脑室中度扩张,占26.03%(19/73).极低体重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IVH发生率越高,出生窒息、呼吸暂停可以引起或加重IVH(P<0.05).结论:极低体重儿IVH发生率较高,床边颅脑超声检查可早期诊断及观察其病程演变,是临床诊断极低体重儿IVH首选的影像学技术,适宜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