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镜在机械通气并发支气管阻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收治的17例机械通气出现支气管阻塞患者应用纤维支气镜治疗的情况。结果支气管阻塞患者17例,其中痰栓10例,食物残渣3例,血块4例。所有患者支气管阻塞去除后皮氧即刻上升,肺复张,且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机械通气并发支气管阻塞患者床边纤支镜气管导管旁路法检查,治疗安全性较高,能即刻解除气道阻塞。  相似文献   
2.
医院绩效考核体系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力,人力资源的竞争力是通过提高人力资本的价值,来促进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要想提高人力资本的价值,就必须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绩效考核和薪酬系统的建设则是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重要环节。因此,有必要对医院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和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发挥职工的能动性,尤其是优秀人才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内镜下抗反流黏膜切除术(ARMS)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的初步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1月宁波市第一医院6例行ARMS治疗的RGERD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前后行反流症状指数(RSI)、胃食管反流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量表(GERD-HRQL)及吞咽困难评分,评价治疗的疗效。结果 全组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内镜下ARMS术,无术中术后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最长至26个月。术后1个月RSI评分及GERD-HRQL评分为(9.7±3.9)和(11.3±2.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RSI评分及GERD-HRQL评分为(2.8±1.5)和(3.2±1.9)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吞咽困难症状改善尚不明显(P0.05),术后6个月无1例患者存在吞咽困难[评分为(0.0±0.0)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ARMS术治疗RGERD的短期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镜下联合荧光、氩离子束凝固术(APC)、二氧化碳冷冻术介入治疗气道平滑肌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观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9年12月该院8例确诊为气道平滑肌瘤所致的气道阻塞患者,在支气管镜下联合荧光进行圈套、电切、APC和二氧化碳冷冻术治疗,观察气道打通程度、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复发情况,术中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呼吸和血氧饱和度,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气道狭窄分级情况、气促分级和Karnofsky评分(KPS)。评估此技术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在8例平滑肌瘤中,行支气管镜下APC、电切和冷冻术共计21次,肿瘤切除后气道完全打通,临床症状完全缓解;无纵隔气肿、呼吸道穿孔及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经随访,无复发。结论 经支气管镜下联合荧光进行APC、高频电刀和二氧化碳冷冻术在治疗气道平滑肌瘤导致的气道阻塞中疗效显著,可达到临床根治,避免了开胸手术创伤,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产胎膜早破孕妇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4月-2016年6月该院诊治的86例早产胎膜早破孕妇为研究对象,同期选择早产胎膜未破者及同期正常足月分娩孕妇为对照组,分别定义为研究组,对照组A﹑对照组B,分析3组孕妇的母婴结局.结果 研究组剖宫产﹑产后出血及产褥期感染发生率依次为60.4%﹑19.7%﹑7.0%,对照组A依次是43.3%﹑13.3%﹑7.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B(26.4%﹑2.9%﹑0.0%),且研究组剖宫产率最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窒息﹑肺损伤﹑感染及肺炎发生率依次是17.4%﹑31.3%﹑9.3%﹑12.7%,对照组A依次为13.3%﹑21.7%﹑6.7%﹑1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B(2.9%﹑1.4%﹑0.0%﹑1.4%),且研究组新生儿肺损伤生率最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胎膜早破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等发生率较高,且新生儿窒息﹑肺损伤﹑感染﹑肺炎等发生可能性较正常足月儿﹑早产儿概率大,临床应予以重视,及早诊断进行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穿刺模式对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选取采用人工血管进行血液净化患者60例次,按人工血管内瘘穿刺模式随机分成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选择A穿刺模式:动一静脉点穿刺部位选择人工血管。观察组选择B穿刺模式:动脉点穿刺部位选择人工血管的静脉或动脉侧交替进行,静脉点穿刺部位选择自体血管。比较两种穿刺模式对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通畅率及血管瘤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平均透析次数、人工血管的平均穿刺次数分别为(208±56)和(416±112)均高于观察组的(482±60)和(482±60);对照组血管瘤形成比率(25.00%)高于观察组的(15.63%),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选择B穿刺模式优于选择A穿刺模式,不但可以延长人工血管使用寿命,而且能降低血管瘤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EST联合ENBD治疗胆总管结石391例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ST)联合鼻胆管引流(ENBD)治疗胆总管结石术后护理要点和经验。方法对391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于EST联合ENBD治疗术后行常规护理、鼻胆管引流护理以及相关并发症观察与处理。结果391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取石成功382例,成功率97.7%。行ENBD356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9例,其中急性胰腺炎13例,急性胆管炎1例,活动性出血5例。均经及时观察发现以及治疗护理,顺利恢复。结论EST联合ENBD治疗胆总管结石术后的良好护理,对保证手术治疗成功和并发症的防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为肿瘤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肿瘤血液透析患者38例实施自身对照,观察心理护理前后其心理状态的变化.结果经过心理护理,患者心态变得平稳,依从性增强,能更好地配合治疗.结论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帮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疗,并有助于血液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在救治危重病患者中的护理对策.方法对30例危重病患者进行CBP治疗,在治疗模式、治疗时间、治疗剂量、抗凝方式、液体平衡、血管通路的保护及预防体外循环凝血等方面进行护理研究.结果CBP治疗过程顺利.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30例患者中,存活18例,死亡12例.结论CBP是危重病患者救治中的重要治疗手段,熟练的操作技术,科学的护理方法,是CBP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人工血管建立动静脉内瘘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临床应用方法及护理对策。方法从1999年1月-2005年1月,对52例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52例患者中,术后3个月至5年间共有16例血栓形成,感染5例,假性动脉瘤3例。结论人工血管内瘘需要专业化护理,加强内瘘保护知识的教育,正确地使用内瘘,采用绳梯式穿刺,压迫止血力度适当,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延长人工血管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