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国内养老机构老年人服务需求文献,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未来趋势,为养老机构老年人照护服务提供方向。方法 使用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分析来源为中国知网数据库2000-2021年关于国内养老机构老年人需求的研究文献。结果 共检索出中文文献103篇;年度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研究热点及前沿主要集中在对医养结合、智慧养老的研究;各研究机构、作者之间缺乏合作;老年人需求呈多样化。结论 根据对养老机构老年人需求研究现状的分析结果,需鼓励机构之间和研究者之间的合作网络构建,提高其在老龄化社会治理中的现实应用程度,并进一步推动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比国内外阿尔茨海默病病人家庭照顾者哀伤干预现状,旨在提高大众对阿尔茨海默病病人家庭照顾者哀伤的关注,为我国阿尔茨海默病病人家庭照顾者哀伤护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男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6月来该院诊治并确诊为甲亢及甲减的男性患者,分为甲亢组及甲减组,另选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方法分别在治疗前及病情缓解分别检测性激素的水平。结果治疗前甲亢组及甲减组的血清促卵泡刺激激素(FS H )、促黄体生成激素(L H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甲亢组及甲减组的血清垂体泌乳素(PRL )、雌二醇(E2)和睾酮(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甲亢组的血清E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亢组血清PRL、E2及T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减组血清PRL、E2及T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甲状腺激素水平对血清FS H、L H水平影响不明显,主要通过影响性激素PRL、E2及T水平变化,影响性功能等。  相似文献   
4.
王淑婵  冯书锐 《海南医学》2016,(15):2432-2434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尿微量白蛋白(UMA)、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尿白蛋白比肌酐比率(UACR)在慢性心衰患者的诊治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住院慢性心衰(CHF)患者共80例为观察组,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联合检测UMA、BNP、hs-CRP及UACR水平,比较两组及观察组治疗前后的各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过程中死亡8例、3例中途退出。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UMA、BNP和hs-CRP水平分别为(32.1±16.5) mg/L、(399.8±187.6) pg/mL和(31.5±18.9) mg/L,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1.3±5.4) mg/L、(59.3±16.7) pg/mL和(5.0±2.4) mg/L,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UMA、BNP及hs-CRP水平分别为(15.1±3.0) mg/L、(258.7±122.0) pg/mL、(14.5±5.4) mg/L,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NYHA分级的UAC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71,P<0.05),且UACR水平与不同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71,P<0.01)。结论 UMA、BNP、hs-CRP及UACR联合检测对CHF的诊治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运动认知功能减退综合征(MCR)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研究MCR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检索2013年1月-2021年12月MCR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应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68篇文献,总量偏少,但发文量总体呈双峰双谷趋势,以美国、瑞士、加拿大等国为核心;学科和研究对象呈多样化发展势头;研究热点为痴呆、步态等。结论 全球已经开展较多关于MCR研究,但仍然需要加强各机构之间的合作,拓展研究类型和方向,分析影响因素,制定预防干预及护理措施,推动我国MCR研究发展,为预防老年群体运动和认知能力的下降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对艾滋病(AIDS)病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孤独感的概念、机制、现状、评估工具、影响因素以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对AIDS病人/HIV感染者进行心理干预,促进其身心健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介绍病人决策辅助的定义、使用情景、意义、内涵、形式以及开发的理论基础、质量评价、应用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细胞滤过器对滤过前后新鲜冰冻血浆主要成份及活性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由海南省海口市中心血站提供新鲜冰冻血浆40袋,应用一次性FTS-RC白细胞过滤器(血库型1×200 ml)全血分离制备成滤除白细胞的新鲜血浆,留取白细胞滤过前后新鲜血浆各5 ml,分别检测血浆中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Ⅱ:C(FⅡ:C)、凝血因子V:C(FV:C)、凝血因子Ⅶ:C(FⅦ:C)、凝血因子Ⅷ:C(FⅧ:C)、凝血因子Ⅸ:C(FⅨ:C)等活性,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同时检测血浆蛋白含量、免疫球蛋白Ig G、Ig A、Ig M、C3及C4补体水平变化。结果凝血因子FⅡ:C、FⅨ:C在过滤去白细胞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纤维蛋白原含量、FV:C、FⅦ:C及FⅧ:C活性均较过滤去白细胞前下降,过滤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功能PT及TT较过滤去白细胞前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PTT较过滤去白细胞前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体C3、C4血浆水平在过滤去除白细胞后明显下降,两者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免疫球蛋白Ig A、Ig G、Ig M及血浆总蛋白(TP)、血浆白蛋白(Alb)血浆水平在过滤去除白细胞后,变化不明显,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细胞滤器可降低部分凝血因子的活性及补体C3及C4水平,可延长凝血功能APTT。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