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β-catenin、E-cadherin表达情况及其对远处转移的预测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β-catenin、E-cadherin表达情况.结果 在35例转移组中23例(65.71%)患者出现β-catenin阳性表达,25例(71.42%)E-cadherin阳性表达,均高于非转移组.结肠癌β-catenin、E-cadherin的表达与原发灶分化程度、T分期和N分期均没有明显联系.肿瘤组织中β-catenin、E-cadherin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二者均为阳性表达,其转移率明显高于均为阴性表达转移率,生存分析显示不同表达状态其远处转移出现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69).结论 肿瘤组织中β-catenin、E-cadherin表达同结肠癌术后转移发生相关,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评估肿瘤转移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采用改良BFM-90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方案的治疗结果。方法 对14例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与同期住院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进行比较。并对采用改良BFM-90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方案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初步分析。结果 14例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年龄3~18岁,经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测证实为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其中Ⅰ期1例,Ⅲ期2例,Ⅳ期11例。以侵犯淋巴结和皮肤和骨髓最多见,分别占71%,50%和64%。除1例早期患者采用CHOP+HD-MTX化疗,其余13例均采用改良BFM-90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方案化疗,其中12例患者(92.3%)获得完全缓解,1例患者(7.7%)获得部分缓解。中位随访19.5(2~44)个月,1例部分缓解患者放弃治疗后死亡,其余13例患者目前仍存活。近期疗效好,远期疗效仍须要继续随访。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但均可耐受。结论 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侵犯部位多为淋巴结、骨髓和皮肤,采用改良BFM-90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方案治疗可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疗(WBRT)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的疗效。方法将53例NSCLC脑转移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试验组35例,吉非替尼联合WBRT治疗;对照组18例,单用WBRT治疗。吉非替尼均采用治疗第1天开始口服,每日250 mg,直到病变进展或其他原因停药。WBRT均从治疗第1天开始,单次周边剂量2 Gy,治疗总剂量为40 Gy,治疗次数20次,5次/周。于治疗前后对比两组间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35例患者中,PR 21例,PD 1例,RR 77.2%,DCR 97.2%,中位生存期12.1个月,1年生存率68.6%;对照组PR 5例,PD 5例,RR 38.9%,DCR 72.2%,中位生存期9.8个月,1年生存率27.8%;吉非替尼联合WBRT组在近期疗效(RR及DCR)及远期疗效(1年生存率)方面均高于单纯WBRT组(P=0.014,0.016,0.000)。结论吉非替尼联合WBRT治疗NSCLC脑转移具有较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FOLFOX4常规方案与时辰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经病理和(或)组织细胞学确诊为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时辰化疗组和常规化疗组各3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常规化疗组部分缓解5例,病灶稳定9例,疾病进展16例;时辰化疗组部分缓解13例,病灶稳定9例,疾病进展8例。不良反应以骨髓抑制、消化道不良反应和肝肾功能损伤为主,多为1~2级。时辰化疗组生活质量的改善优于常规化疗组。结论FOLFOX4时辰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优于常规方案,可进一步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和卡铂对比紫杉醇和卡铂方案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6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ⅢA期39例,ⅢB期21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培美曲塞500mg/㎡,d1,卡铂AUC5,d1,21天重复;另一组接受紫杉醇150mg/m。,dl,卡铂AUC5,d1,21天重复。两组患者化疗期间同时接受适形调强放疗,总剂量60。70Gy,同步放化疗结束后2—4周继续给予原化疗方案巩固2~3周期。结果培美曲赛联合卡铂组与紫杉醇联合卡铂组的疾病有效率分别为44.83%和29.03%,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9.31%和6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美曲赛组不良反应少见,两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分别为12.5个月和9.9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58.62%和4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美曲赛联合卡铂可作为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同期放化疗期间的优选化疗方案,毒性可耐受,疾病控制率及生存率较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 核转录因子HMBOX1在不同肿瘤中有不同的表达模式,且与胶质瘤、卵巢癌、胃癌及肝细胞癌预后密切相关。但是,目前尚未见HMBOX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的报道,故本研究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HMBOX1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行结直肠癌切除术的90例患者癌组织标本及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HMBOX1表达,并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分为HMBOX1高表达组与HMBOX1低表达组,分析两组临床病理特征的与预后差异,并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果 HMBOX1高表达组54例(60.0%),HMBOX1低表达组36例(40.0%)。HMBOX1高表达与TNM分期、N分类、M分类及分化程度明显有关(均P<0.05),与年龄、性别和T分类无明显关系(均P>0.05)。HMBOX1高表达组1、3、5年无瘤生存率与1、3、5年总生存率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III~IV期、N2、M1及HMBOX1高表达为影响无瘤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III~IV期、M1及HMBOX1高表达是影响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III~IV期、M1、低分化及HMBOX1高表达为影响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III~IV期、低分化及HMBOX1高表达是影响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在结直肠癌中,HMBOX1的表达与恶性生物学指标密切相关,HMBOX1的表达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预后评估的因素,HMBOX1高表达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晚期神经母细胞瘤(NB)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晚期NB患者血清VEGF水平,并取健康儿童血清作为对照。[结果]初治/复发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548.66±295.22)ng/L]明显高于对照组[(300.46±169.14)ng/L]及完全缓解(CR)/良好部分缓解(PR)组[(280.22±179.38)ng/L](P<0.05)。14例CR患者治疗前较治疗后VEGF水平明显降低[(242.67±214.42)ng/Lvs(481.55±250.41)ng/L](P<0.05)。[结论]晚期NB患者血清VEGF水平升高,经有效治疗后可显著降低,可作为监测治疗反应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夏奕  孙晓非  张昌卿  甄子俊  王智辉  王志强 《癌症》2004,23(Z1):1448-1450
背景与目的:血管新生机制是恶性肿瘤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其中的关键因素,本研究拟探讨血清VEGF(sVEGF)水平与儿童、青少年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NHL)的临床关系.方法:使用ELISA法对24例3~20岁NHL患者初诊时的sVEGF水平进行检测,并对其中经化疗获得完全缓解的1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sVEGF水平进行比较.结果:24例初诊NHL患者的sVEGF浓度为40.64~3623.09 ng/L(平均浓度745.79 ng/L,中位浓度497.78 ng/L),其中18例sVEGF水平高于正常对照值(294.20±23.40 ng/L),占所有病例的75%,6例sVEGF处于正常范围内,占所有病例25%.10例治疗后获得首次缓解的患者sVEGF水平为35.11~826.8 ng/L(平均浓度为289.54 ng/L,中位浓度为213.54 ng/L),其中8例患者治疗前sVEGF水平较高而治疗后sVEG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2例治疗前后sVEGF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青少年儿童NHL患者的sVEGF水平高于正常人群;经治疗获得缓解的NHL患儿sVEGF水平呈下降趋势;本研究尚未发现sVEGF与NHL患儿临床分期、B症状、年龄、性别、IPI评分、血清LDH等临床指标有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注射用生长抑素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大咯血患者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患者均针对基础病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对照组加用脑垂体后叶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加用注射用生长抑素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65.22%)(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腹痛、头痛、恶心、心悸的发生率(26.09%、8.70%、0.00%、13.0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6.52%、39.13%、52.17%、43.48%)(均p<0.05)。结论注射用生长抑素治疗大咯血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