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酸性电解水实验室微生物杀灭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某微酸性电解水实验室微生物杀灭效果。方法 选取某次氯酸水发生器现制微酸性电解水,测定不同有效氯含量、不同作用时间其对细菌繁殖体、芽孢以及真菌的杀灭效果。结果 该微酸性电解水有效氯含量为34.3~118 mg/L,有机干扰物牛血清白蛋白浓度为3.0%和0.3%时,分别作用1.0、3.0、5.0、10.0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均>5.00,对白假丝酵母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均>4.00;有效氯含量为101~118 mg/L,牛血清白蛋白浓度为0.3%时,分别作用5.0、10.0、30.0 min,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均>5.00。结论 在特定实验条件下,该微酸性电解水对细菌的繁殖体、芽孢以及真菌均达到消毒剂消毒合格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我国内镜诊疗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探讨内镜诊疗过程中可能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风险环节,为相关的防治措施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内镜中心开展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内镜中心基本情况、设备情况、经血传播性疾病管理和清洗消毒流程。结果 59所内镜中心单条内镜日均最高诊疗量为4.4人次;超声清洗器和自动清洗消毒机配备率分别为74.6%和45.8%;内镜中心手工清洗内镜、隔夜内镜次日使用前重新清洗消毒、清洗液一次性使用、使用一次性擦拭布进行预处理、区分胃肠镜清洗槽、按钮等配件单独保存和使用一次性活检钳的比例分别为52.5%、91.5%、84.7%、74.6%、96.6%、76.3%和88.1%;胃肠镜诊疗无区分措施的内镜中心比例为5.1%;诊疗前不筛查患者经血传播性疾病的内镜中心比例为45.8%。结论我国内镜中心诊疗任务重,医护人员特别是清洗消毒人员配备不足;内镜中心设备配备较以往有了很大改善,但内镜诊疗和清洗消毒流程中存在许多风险环节,应在标准预防基础上加强风险环节监管。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煎和醇提2种工艺,通过大鼠肠外翻模型评价黄连-大黄配伍药对中生物碱的体外肠吸收特征。以小檗碱、巴马汀、黄连碱、表小檗碱4种主要生物碱成分为代表,采用一测多评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吸收速率常数,进而评价2种工艺中,4种生物碱成分在大鼠不同肠段的体外吸收特征。结果显示:2种不同工艺提取物中上述4种成分的高、中、低剂量在小肠段均为线性吸收,R2大于0.99,符合零级吸收速率,小肠部位的吸收速率常数(Ka)表现为水煎组>醇提组。  相似文献   
4.
<正>20世纪50年代起环氧乙烷开始用于医院灭菌,国内医疗机构引入环氧乙烷灭菌器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主要用于怕热怕湿医疗器械的灭菌。随着环氧乙烷灭菌器在国内的不断普及,环氧乙烷灭菌监测中的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环氧乙烷灭菌生物指示物的抗力水平在灭菌效果监测中尤为重要。用于环氧乙烷灭菌效果监测的生物指示菌为国际通用菌株,即枯草杆菌黑色变种(ATCC9372)芽孢,其生物学特性是易于培养与保存、在固  相似文献   
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企业卫生防护技术指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指南适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针对企业员工乘坐通勤班车、进餐、办公生活等环节开展的消毒和个人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黄连乙醇提取物与盐酸小檗碱体外抗炎活性,探索体外抗炎机制。方法:通过脂多糖体外刺激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建立细胞炎症模型,给药干预后,LPS 长时间刺激RAW264.7 细胞,MTT 比色法分析黄连乙醇提取物及盐酸小檗碱对RAW264.7 细胞生长活性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β、IL-6、TNF-α、NO、前列腺素E2 (PGE2)含量。实时荧光定量RT-PCR 法检测iNos、HO-1、TNF-αmRNA 表达。结果:在5 ~80 mg/ L 范围内,黄连乙醇提取物及盐酸小檗碱对RAW264.7 细胞无抑制作用;各浓度给药组IL-6、IL-1β、TNF-α、NO、前列腺素E2 (PGE2 )含量与LPS 刺激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P<0.01),且浓度与剂量无效应相关。实时荧光定量RT-PCR 结果显示,各浓度给药组均明显降低iNos、HO-1、TNF-αmRNA 表达(P<0.05,P<0.05,P<0.01),且与浓度不呈效应关系。结论:黄连乙醇提取物具有体外抗炎作用,抗炎活性优于盐酸小檗碱,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NO 等炎症因子的活化,进而影响花生四烯酸(AA)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了解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加强灭菌质量管理。 方法 采用生物监测方法,抽取国内部分省市42家医院使用中的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进行现场抽样监测,并以问卷形式进行灭菌效果影响因素调查。 结果 从42家医院抽检用于内镜灭菌的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217台次,出现14次生物监测失败(管腔PCD监测失败12次和普通生物监测失败2次)。生物监测失败的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主要分布在二级医院,且灭菌器使用时间较久。调查发现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使用中的问题主要有部分灭菌器陈旧(使用约10年),多数灭菌器内物品摆放不正确,还存在装载过量的问题。 结论 对于管腔器械的灭菌监测,管腔生物PCD相对于普通生物指示物更容易发现灭菌失败。目前国内医院使用中的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生物监测失败率仍较高,使用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应加强督查和培训。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选石菖蒲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为该部位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得率和包合物中α-细辛醚质量分数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考察包合时间、包合温度、主客体配比对石菖蒲挥发油HP-β-CD包合工艺的影响,以红外光谱法(IR)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该包合物进行质量评价。结果:石菖蒲挥发油HP-β-CD包合物的最佳包合工艺为包合时间3.85 h,包合温度30.06℃,HP-β-CD与石菖蒲挥发油投料比8.69∶1。挥发油包合率79.74%,包合物得率87.47%,包合物中α-细辛醚质量分数2.266 mg·g~(-1)。石菖蒲挥发油包合前后GC-MS图谱的整体相似度高。结论:IR和GC-MS分析包合物结果证明包合物制备成功,石菖蒲挥发油在包合前后成分变化不大。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适用于石菖蒲挥发油HP-β-CD包合物的工艺优化。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研究低温等离子体活化水的杀菌效果及相关性能。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抑)菌试验方法,对某低温等离子体设备产生的活化水杀菌效果及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 每次制备水体25 ml激发运行时间30 min,其活化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20 min,对大肠杆菌作用5 min,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1 min,杀灭对数值均>5.0。低温等离子体制水时间越长、制水量越小,其活化水杀菌力增强,且不宜储存,宜现生产现用。结论 该低温等离子体活化水具有一定杀菌能力,但其杀菌效果受制水条件影响明显,适宜现生产现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研究微酸性电解水对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的持续消毒效果。方法 有效氯为10~15 mg/L微酸性电解水持续为5台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消毒。每天早8点开诊前和下午诊疗结束后,分别采集漱口水、洁牙机和三用枪出水口水样,进行细菌菌落计数。结果 本次研究共采集水样300份,漱口水、洁牙机和三用枪水各100份。消毒前(0 d)漱口水、洁牙机水和三用枪水的平均菌落总数依次为982 cfu/ml、3.53×104 cfu/ml和7.99×103 cfu/ml;消毒第8 d,该3部位的平均菌落总数分别为106 cfu/ml、641 cfu/ml和2.41×105 cfu/ml;消毒第30 d,监测部位水样菌落总数下降明显,分别为0 cfu/ml、33 cfu/ml和7.56×104 cfu/ml。结论 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中存在微生物污染,使用微酸性电解水对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的消毒效果明显,特别是漱口水,但持续消毒效果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