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少年空腹血糖受损(IFG)与体脂分布的关系。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测定3874例13~18岁青少年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空腹血糖(FPG)水平,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父母糖尿病患病情况。根据FPG水平,分为空腹血糖正常组(FPG〈5.6mmol/L,n=3738)和空腹血糖受损组(5.6mmol/L≤〈FPG〈7.0mmol/L,n=136)。结果两组间各体脂指标比较,应用协方差分析校正性别、年龄后,空腹血糖受损组体重指数、腰围、腰围/身高比和腰臀比均高于空腹血糖正常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偏相关分析校正年龄、性别后,BMI、腰围、腰臀比及腰围/身高比均与FPG呈正相关(P〈0.05),其中腰围/身高比的r’值最大(r’=0.0925)。对FPG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最佳模型引入年龄(β=-0.102,P〈0.05)、糖尿病家族史(β=0.186,P〈0.05)和腰围/身高比(β=0.842,P〈0.05)。结论中心性肥胖与青少年空腹血糖受损关系密切,腰围/身高比是描述青少年中心性肥胖的有效指标,是青少年空腹血糖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年男性代谢综合征患者动态血压的改变。方法选取78例成年腹型肥胖男性为研究对象,根据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单纯肥胖组和代谢综合征组,对2组间的动态血压参数进行分析。结果代谢综合征组与单纯肥胖组间年龄、夜间血压下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综合征组24 h平均血压,日间平均血压及血压负荷,夜间平均血压及血压负荷均高于单纯肥胖组(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比单纯肥胖诱导血压升高的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高血压病的成年肥胖男性血压昼夜节律与糖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选择无高血压病的成年肥胖男性48例,根据动态血压将其分为杓型组和非杓型组,比较两组间各糖代谢指标.[结果]非杓型组糖化血红蛋白(GhbA1c)、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1 h和2 h血糖均高于杓型组(P〈0.05),两组间年龄,空腹血糖及OGTT 3 h血糖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OGTT 1 h血糖是夜间收缩压下降百分率(β=-1.258,P=0.000)和夜间舒张压下降百分率(β=-1.392,P=0.000)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在无高血压肥胖男性人群,糖负荷后血糖变化与血压昼夜节律密切相关,加强餐后血糖的控制可能有助于恢复夜间杓型血压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患者认知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研究对象为患MCI的老年T2DM患者(MCI组,n=48)和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健康对照组(对照组,n=48).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MoCA)北京版、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画钟测验(CDT)行神经心理评估,在初次确诊及随访一年后评价分析比较.[结果]一年后随访,MCI组MoCA量表总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语言、延迟回忆评分、MMSE量表总分和CDT得分与基线得分比较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MoCA量表总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延迟回忆评分随访后与基线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MoCA量表总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延迟回忆评分、MMSE量表总分和CDT得分与基线得分比较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迟回忆和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受损是老年T2DM合并MCI的早期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dynamic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DGMS)评价门冬胰岛素30(Asp30)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交叉试验设计,将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的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B两组分别交叉应用Asp30和中性可溶性人胰岛素30R(30R)控制血糖,同时应用DGMS监测血糖。结果应用Asp30早餐后血糖、晚餐后血糖、早餐后60min皮下组织葡萄糖浓度、早餐后120min皮下组织葡萄糖浓度、晚餐后60min皮下组织葡萄糖浓度、晚餐后120min皮下组织葡萄糖浓度、平均最大皮下组织葡萄糖浓度、三餐后5h内皮下组织平均葡萄糖曲线下面积、DGMS24h曲线下面积均显著小于应用30R组(P<0.05)。应用Asp30低血糖发生共1例次,应用30R低血糖发生共5例次。结论应用Asp30每日2次皮下注射有效的控制24h血糖,减少了餐后血糖的漂移,很少发生低血糖。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及其血脂、血压相关知识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国外一些研究已经证实,单纯控制高血糖并不能使糖尿病大血管事件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现代糖尿病治疗强调全面达标,即不但要控制好血糖,还要纠正血脂紊乱与控制好血压和体重。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教育受到重视。但在开展糖尿病教育中,我们往往更多地重视控制血糖和降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对于血脂紊乱的纠正和高血压的控制则重视不够。为了证实和分析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和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对代谢指标的影响,我们调查了100例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析了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有关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诺和锐30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试验设计,选取我院血糖控制稳定的T2DM患者120例,分别序应用诺和灵30R治疗3d、诺和锐30治疗6d,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DGMS)观察治疗前3d和后3d不同时间点血糖控制情况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后3d早晚餐后60、120min皮下组织葡萄糖浓度、午餐后120min皮下组织葡萄糖浓度、平均最大皮下组织葡萄糖浓度、三餐后5h内皮下组织平均葡萄糖曲线下面积、24h曲线下面积及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前3d(P〈0.05)。结论诺和锐30用于T2DM患者可较好控制血糖,且使用方便、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预测青少年代谢综合征的最佳腰嗣身高比(WHtR)切点.方法 在秦皇岛地区进行一项4 507名13~18岁青少年的横断面调查.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确定代谢综合征 的最佳WHtR切点.结果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代谢综合征的百分比均随着WHtR的增加而增加.WHtR>/0.45后发生代谢综合征的OR值显著增加,分别为13.85(4.08~46.97)和12.42(2.62~58.96,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以上相应WHtR切点具有最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 WHtR与青少年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预测青少年代谢综合征的WHtR切点为0.45.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秦皇岛市在校大学生生活方式,为进行营养合理化与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生活方式调查问卷对秦皇岛市78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男大学生中喜食肉类和油炸食品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女大学生,不参加体育锻炼者比例低于女大学生(P〈0.05)。不参加体育锻炼者喜食甜食、肉类、油炸食品和饮料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参加体育锻炼者(P〈0.05)。结论秦皇岛市大学生中存在程度不同的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不合理,运动不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体测量指标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关系。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秦皇岛市789名在校大学生(男性369例,女性420例)作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和ALT,计算体质指数、腰围身高比和腰臀比。结果本研究共检出ALT升高大学生77例,其中男性60例(16.3%),女性17例(4.0%),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男性ALT升高组各人体测量指标均高于ALT正常组(P〈0.05);女性ALT升高组各人体测量指标与ALT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各肥胖指标识别ALT升高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在0.8~0.9之间(P〈0.05),准确性中等。收缩压和舒张压识别ALT升高的曲线下面积在0.5~0.7之间(P〈0.05),准确性较低。女性各人体测量指标识别ALT升高的曲线下面积均在0.5—0.6之间(P〉0.05),准确性较低。结论男性大学生ALT升高比女性更为普遍。男性肥胖指标可作为识别ALT升高的有效指标,而女性效能较差。无论男女,血压识别ALT升高的效能均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