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21篇
药学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介绍先天性心脏病在常温不停跳下,经胸骨正中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的效果。【方法】1999年10月至2000年9月,1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经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在常温体外循环下,不阻断主动脉进行心内矫治术。包括房间隔缺损(ASD)7例,室间隔缺损(VAD)3例,房间隔缺损并肺动脉狭窄(PS)1例,肺动脉狭窄1例。年龄4~44岁,中位数16.1岁。【结果】全组体外循环时间14~48min,中位数30min,7例术后即拔管,平均辅助呼吸时间1.8h,术中平均用血140mL,术后平均输血110mL,无低心排综合症,心律失常,栓塞、肺部和脑部并发症及伤口感染发生。病人恢复快,疤痕隐蔽。随访无残余漏。【结论】在常温不停跳下经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行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术,可提高心肺保护效果,减少手术创伤和手术并发症,有利于促进术后康复和取得良好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内直视术后应激性高血糖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63例术后高血糖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33例)和常规胰岛素治疗组(30例),强化治疗组对于术后血糖超过8 mmol/L即行胰岛素治疗,剂量从0.1 U/kg·h开始.根据血糖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目标治疗为术后血糖控制在6~8 mmol/L水平;常规治疗组术后血糖超过11.1 mmol/L才给予胰岛素治疗,目标治疗为术后血糖控制在10~11.1 mmol/L水平.两组均同时监测生命体征、感染、心律失常、低血糖等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胰岛素强化治疗组感染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胰岛素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提示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在积极减少应激综合治疗的同时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并将血糖控制在6~8 mmoL/L水平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病原菌及其耐药率的分析,探讨IE病原菌的变迁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情况.方法 对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207例IE患者的病原菌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住院时间分为Ⅰ组(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及Ⅱ组(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其中Ⅰ组77例,Ⅱ组130例.结果 血细菌培养阳性率47.83%,其中Ⅰ、Ⅱ组阳性率分别为38.96%和53.08%.链球菌在致病菌中的比例亦由Ⅱ组的52.17%下降到Ⅰ组的33.33%.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比例则由15.94%上升到23.33%.链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低,但近年来已由19.44%上升到30.00%.结论 血细菌培养阳性率近年来有所下降,链球菌仍然是IE的主要病原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较低,但近年来已有所上升.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比例则上升.  相似文献   
4.
心-手综合征,又称Holt-Oram综合征、上肢心血管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特征为心血管畸形和骨骼的畸形。由于外显性的差异,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本文报道一例25岁男性心-手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中左手骨骼明显畸形,心血管畸形中除了常见的卵圆孔未闭和膜部室间隔缺损,先天性血管环(右位主动脉弓并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和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后腹部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探讨其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所实施的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后出现腹部并发症的23例(1.6%)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3例体外循环术后腹部并发症患者经内科保守治疗19例.手术治疗4例.最终死亡10例(43.5%)。具有消化系统病史、心功能不全、体外循环时间较长、机械通气较长及低心排综合征是本组23例患者的临床特点。结论体外循环手术后腹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早期明确诊断和积极干预是决定病情转归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时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临床资料,发现影响手术死亡率和术后呼吸支持时间的重要因素。方法用SPSS11统计学软件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近10年住院确诊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手术病人资料。结果影响感染性心内膜炎77例手术死亡率的有意义的因素包括心功能、营养分级和血培养阳性,而术前抗生素的使用时间未发现相关。难以控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内科处理7d及超过7d再行手术死亡率分别为1/3和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应积极进行术前准备及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大鼠颈动静脉分流型(CA-JV)和野百合碱诱导型(MCT)肺动脉高压模型,观察两种肺动脉高压模型肺血管重塑的血流动力学、组织学和体视学指标改变.方法 36只Spargue-Dawley大鼠,对照组、CA-JV和MCT肺动脉高压模型各12只,MCT组6周,其余两组12周后测定右心室收缩压(RVSP),并取左下肺组织测定肺小动脉横截面厚度指数(TI)和面积指数(AI)以及肺小动脉纤维比例.结果 大鼠分流型与药物型肺动脉高压模型中RVSP(37.69±3.00、43.99±4.60)、TI(0.43±0.16、0.41±0.13)和AI(0.65±0.19、0.64±0.15)和肺小动脉纤维比例(33.59±7.58、30.33±7.24)均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药物型模型RVSP升高更明显(P<0.05),分流型模型肺小动脉纤维比例更高(P<0.05).结论 两种肺动脉高压模型均可以造成大鼠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肺血管结构改变,不同模型肺血管重塑存在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8.
护理教育的发展 ,是护理事业发展的前提 ,改进护生实习转科综合技能考试的形式 ,是护理教育发展的要求 ,也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途径。在实施整体护理实践能力考试形式以前 ,我院护生实习转科综合技能考试形式的发展经历了 2个阶段 :一是闭卷理论考试和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分开形式 ;二是基础护理技术操作与专科护理技术操作相结合的考试形式。经过对比观察 ,我们对 2 0 0 1届大专护生采取了整体护理实践能力考核形式 ,得到了带教老师及护生一致的认可 ,现介绍如下。1 整体护理实践能力考核形式护生于本区实习的最后 1周 ,为避免考试成绩受…  相似文献   
9.
急诊冠脉搭桥初步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指征、并发症及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18例急诊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围术期危险因素及死亡原因。入选病例均符合ACC/AHA有关冠心病手术指南中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适应证。不稳定性心绞痛16例,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失败2例。结果:16例恢复出院,2例术后死亡,病死率11%。5例出现围术期并发症,占28%。结论:急诊冠脉搭桥手术是治疗冠心病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方法。[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脂质体携载前列腺素E1(Lipo-PGEl)加入Thcmas Ⅱ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效果。方法:2~3周龄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建立Langendo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对照组:TlxxnasⅡ号停搏液灌注加低温;实验组:Lipo-PGE1加入ThomasⅡ号停搏液灌注并行低温。全心平均停循环90min,再灌注30min。观察指标:冠脉流量恢复率(CFR)、心肌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含量、心肌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心肌含水量、心肌磷酸肌酸激酶(CK)漏出量和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结果:再灌注末实验组心肌MDA含量低于对照组,而SOD含量高于对照组;实验组CFR和再灌注末心肌ATP含量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心肌含水量、CK和LDH漏出量低于对照组。结论:Lipo-PGE1加入含血ThcmasⅡ号停搏液可改善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