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14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36年Borgas首先肋软骨制作阴茎假体以来,许多学者对阴茎假体的结构、材料和植入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七、八十年代,阴茎假体发展为两类,即半硬性或延展性假体和可胀性假体.前一类中最原始的Small-Carrion假体后来被Finney和Jonas改进;后一类最原始的假体首先由Timm介绍使用,后来经Broadly和Scott发展.继而出现了许多新型的阴茎假体.它们较以前的假体临床效果更为理想.目前,阴茎假体植入术已成为治疗阳萎患者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就阴茎假体的应用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Z”型自扩张食管支架术后局部血流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食管支架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治疗食管良性狭窄的重要手段。但支架术后可产生一系列并发症,如炎症、溃疡、出血、再狭窄等,严重影响了支架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的方法检测食管支架术后局部粘膜血流量的变化,从而为食管支架的损伤机制提供一定的依据。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实验犬由本校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成年、健康,体质量8~10kg。食管“Z”形支架由江苏淮阴西格玛公司提供,扩张后长度为10cm、直径2.5cm,由医用不锈钢细丝编成“Z”形单体,再由多个单体纵向连接而成,配有相应的传递装置。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日本A…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激状态下胃粘膜耐受性细胞保护中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重复浸水束缚应激(WRS)制作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动态检测TGFα及EGFR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TGFα主要位于正常粘膜增殖带细胞的胞质内,同时在胃腺基底部、主细胞及壁细胞上亦有表达,其表达部位较广泛;EGFR则定位于粘膜增殖带细胞的胞质及胞膜,以胞膜为主。单次应激使上述2 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均明显减弱,坏死区表达缺失。重复应激后,TGFα及EGFR的表达明显增强,而且除了粘膜增殖带外,在粘膜的其他部位(包括胃腺腔内)亦有较强表达。结论:胃粘膜耐受性细胞保护作用伴有TGFα及EGFR表达水平的增强,表明它们在这一现象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的有效件及安全性.方法 对20例早期胃癌患者共21处病灶进行ESD治疗,观察治疗的情况及效果.结果 21处病灶一次性整块切除率为95.2%(20/21),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为90.5%(19/21).平均手术时间50.4 min.急性少量出血率4.8%(1/21),术后腹痛发生率为76.2%(16/21),未发生急性大量出血、穿孔、术后延迟出血.2个月时复查胃镜,溃疡愈合率100%.平均随访9.2个月(8~12个月),局部无残留、复发及异时病灶发生.结论 ESD町提高一次性完整切除率和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是一种治疗早期胃癌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的急性胰腺炎(AP)分类标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4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资料,按新的分类标准将其分为中度AP(MSAP)和重度AP(SAP),比较两组患者的Ranson、APACHEⅡ、BISAP、MCTSI、Marshall评分,器官衰竭发生率,临床治疗情况,预后及病死率.结果 649例传统分类的SAP患者按照新分类标准分为MSAP559例和SAP 9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新分类的MSAP患者入院时的Ranson、APACHEⅡ、BISAP、MCTSI、Marshall评分分别为(1.5±1.3)、(7.6±4.8)、(1.6±0.9)、(6.0±1.8)、(0.0±0.4)分,新分类的SAP患者分别为(3.4±1.7)、(16.8±5.7)、(2.7±0.9)、(6.9±2.1)、(4.3±2.0)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MSAP患者发生呼吸衰竭1例次,肾脏衰竭1例次,循环衰竭0例次,发生2个脏器衰竭0例,3个脏器衰竭1例,新分类的SAP患者分别为30、23、l例次和20、11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新分类的SAP患者需要入住的重症监护病房(ICU)、血液净化、机械通气、介入引流、外科手术等例数的百分比均显著高于MSAP组,且需要时间也长于后者,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但两组患者需要肠内营养支持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分类的SAP患者的院内病死率为35.6%(32/90),显著高于MSAP组的2.0%(11/559),平均住院时间为(36.3 ±30.2)d,也显著长于MSAP患者的(23.0±18.8)d,两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采用新的AP分类方法能更精确地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更准确地判断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生命现象,贯穿于正常细胞生长发育和生理病理过程中.该现象首先由Ashford和Porter于1962年在人肝细胞中观察到,并将其命名为autophagy.Scince于2005年将自噬列为科技领域的六大研究方向之一,次年Autophagy杂志成立,自噬近来已成为许多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7.
胃粘液与胃粘膜保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粘膜表面的胃粘液,通过其疏水性、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粘液和粘液细胞不断更新抑制胃酸的反流、胃蛋白酶的自体消化和其他致伤因素的损伤作用,形成胃粘膜保护的重要屏障。本文就胃粘液在胃粘膜保护中的作用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胃粘液的理化性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覆盖于胃粘膜表面的胃粘液是胃粘膜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分包括胃粘蛋白、水、电解质、肽及脂类,它具有成胶、粘滞、抗H~+逆流、保持水分等生理特性。这是发挥胃粘膜保护作用的生理基础,本文就胃粘液组成及其理化性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马内菲青霉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H_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在急性胰腺炎(AP)和慢性胰腺炎(CP)的治疗中,经常被应用.但对于其应用的原理和疗效却有较多争议.本文就此领域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