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73篇
内科学   4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9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 评价单克隆IgH基因重排检测在恶性淋巴瘤 (B NHL)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半巢式PCR检测单克隆IgH基因重排。病例组为B NHL ,包括 6 9例石蜡包埋组织切片、治疗前 16例骨髓和 2 9例外周血、阳性者治疗后复查骨髓和外周血 ;对照组为 10例慢性淋巴结炎、3例T NHL和 2例HD。结果 对照组均阴性。病例组 :切片中单克隆IgH基因重排阳性率为 6 3.8% (44 / 6 9) ;骨髓和外周血阳性率分别为 43 .8%(7/ 16 )和 41.4% (12 / 2 9) ,细胞形态学检查未见异常细胞者阳性率分别为 33 .3% (3/ 9)和 31.3% (5 / 16 )。 16例同时采集骨髓和外周血者 ,阳性率分别为 43 .8% (7/ 16 )和 37.5 % (6 / 16 ) ,两者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前单克隆IgH重排阳性者 ,6例完全缓解 (CR)后转阴 ,处于持续缓解状态 ,1例临床缓解后 13个月仍阳性 ,现在继续随访中 ,另 1例CR后持续阳性者 ,6个月后复发。结论 切片、骨髓和外周血中检测单克隆IgH基因重排可以作为B NHL诊断和随访微小残留病灶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2.
类白血病反应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浦权 《新医学》2006,37(2):122-124
进修医生教授,首先请您谈谈关于粒细胞疾病的一些常识好吗? 教授临床上,粒细胞疾病可分成两大组:一是恶性或称赘生性的,二是良性或称反应性的.凡异常白细胞以克隆性自主增殖者即导致恶性粒细胞疾病;反之,良性粒#细胞疾病仅代表对非恶性基础疾患的一种反应.良性粒细胞疾病又可再分成两种:即质的缺陷和量的异常,其中,质的缺陷主要指白细胞增多症和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reaction,LKR),量的异常是指某种白细胞数量升至正常以上或降至正常以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索人外周血或脐带血树突状细胞在干扰素 γ(IFN γ)或细菌脂多糖 (LPS)激活前后对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 :分离健康供者外周血或脐血单核细胞 ,用重组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白介素 4 (IL 4 )或联合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将其分别诱导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PbDC)及脐血树突状细胞 (CbDC) ,二者分别于诱导第 7天或第 11天在合成培养基中加入LPS或IFN γ继续培养 12小时 ,将其激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的改变 ;同时 ,以Jurkat、HL6 0及Daudi为靶细胞 ,以不同效靶比与DC共同培养 18小时 ,采用51 Cr释放实验检测DC激活前后抗肿瘤活性的差异。结果 :①LPS及IFN γ可上调外周血及脐带血DC表面CD86、CD83的表达 ,以LPS刺激组更明显 ,但对CD1a的表达影响较小。②以PbDC为效应细胞 ,LPS或IFN γ可分别增强DC对Daudi或HL6 0的杀伤活性 ,在效靶比为 2 0 :1时与未加刺激因子对照组(Medium DC)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然而 ,LPS DC对HL6 0、IFN DC对Daudi则无明显杀伤活性 ;但二者对Jurkat却均有杀伤作用。③以CbDC为效应细胞 ,LPS及IFN γ对其杀伤活性的调节作用与对PbDC的相似。但在未加刺激因子前 ,Cb DC可有效杀伤Jurkat细胞 ,而Medium PbDC对Jurkat细胞未见杀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细胞毒化疗对急性白血病原位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PAAP)免疫酶标和DNA末端原位标记(ISEL)双重染色方法检测38例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前后骨髓涂片中细胞凋亡程度及细胞类型,初治组17例与21例经治病例对照。结果化疗后凋亡明显增加,与化疗前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01),凋亡指数(AI)>5%者平均原始细胞下降指数(MBDI)为28.6%,AI<5%者平均MBDI仅为4.9%。凋亡细胞大多数为白血病细胞。非白血病细胞凋亡亦有增加。结论细胞毒化疗的主要机理之一为促进细胞凋亡。化疗后全血细胞下降与正常造血细胞凋亡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6.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骨髓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国产塑料包埋剂对23例慢粒慢性期患者进行了骨髓塑包切片的组织病理学研究,证明慢粒属于异质性疾病,分两类组织学亚型:即以粒系细胞极度增殖为主的粒细胞(GRAN)型和以粒系细胞—巨核细胞混合性增殖,且伴巨核细胞多形性与异位的粒细胞/巨核细胞(GRAN/MEG)型。本文对两型的其它组织学特点一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氟达拉滨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氟达拉滨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单药使用氟达拉滨治疗;评价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10例(66.7%)达完全缓解,4例(26.7%)达部分缓解,总有效率为93.3%.不良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5例,血小板减少9例.结论 氟达拉滨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以骨髓抑制为主.  相似文献   
8.
廉水清  陶英  耿真美  刘薏芝  浦权 《中国热带医学》2007,7(9):1576-1576,1568
目的评价骨髓活检在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42例CMML病人的骨髓涂片与骨髓活检切片,并做出比较和分析。结果骨髓涂片与切片相互结合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结论骨髓切片与涂片结合起来更能提高CMML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塑料包埋骨髓活检切片对急性髓性白血病(AML)进行组织学人型的可能性。方法:对92例初诊AML患者的骨髓切片进行常染色观察。结果:5便属增生减退型,87例为增生活跃型,43例分入白生原始细胞的纯一性浸润型,另49例为非纯一性浸润型。内59例为纤维增生型,33例分入非纤维一型AML。结论在AM斩分型中,活检切片对涂片有补充与纠正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