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1.
目的了解中国广东地区2010—2016年淋球菌对头孢曲松的敏感性以及相应菌株的淋球菌多抗原测序分型(NGMAST)基因型别。方法 2010—2016年在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的285株淋球菌,经分离纯化及鉴定后,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推荐的琼脂稀释法测定其对头孢曲松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菌株培养后利用试剂盒提取DNA,并进行淋球菌多抗原测序分型(NG-MAST)。结果本次测试的285株淋球菌除1株MIC>0.25μg/mL外,其他都属于敏感菌株(CLSI敏感标准为≤0.25μg/mL),MIC≥0.06μg/mL的菌株比例为63.2%,其中2016年度MIC≥0.06μg/mL菌株比例为44.4%,2010年MIC≥0.06μg/mL菌株比例为70.6%。NG-MAST分型研究显示,285株淋球菌共有166个型别,菌株多样性较高,其中73种为已知型别,93种为新型别。测定的所有菌株中主要包括ST568(n=13),ST270(n=9),ST421(n=7),ST2288(n=5),ST1731(n=4),ST1766(n=4),ST1866(n=4),ST1870(n=4),ST1053(n=4),ST2318(n=4),ST5990(n=4),ST1614(n=4),ST1866(n=3)等。相同NG-MAST型别的菌株具有相同或相近的MIC值。结论广东地区淋球菌对头孢曲松MIC≥0.06μg/mL菌株比例较高,需要对此进行长期监测。7年间菌株的优势型别有较大变化,显示该地区性网络可能发生较大波动。NG-MAST分型可以作为分子生物学标记用于淋球菌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脏疾病患者血清甘胆酸(CG)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COBAS c50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1 004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毒性肝炎组)、52例肝纤维化患者(肝纤维化组)、217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53例肝癌患者(肝癌组)和114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进行血清CG测定。结果不同肝脏疾病组CG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常用生化指标,如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汁酸(TBA)等在不同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升高程度不同;TBA水平在病毒性肝炎组、肝纤维化组、肝硬化组、肝癌组中与CG均呈正相关(r=0.892、0.944、0.695、0.837,P=0.000);CG与其他常用生化指标比较,除在病毒性肝炎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低于AST外,CG在病毒性肝炎组、肝纤维化组、肝硬化组、肝癌组中的AUC均明显高于其他生化指标,各组CG的AUC分别为0.675、0.767、0.829、0.921,P=0.000,随着肝脏疾病严重程度增加,CG水平的诊断界值同样增高,病毒性肝炎组、肝纤维化组、肝硬化组、肝癌组CG诊断界值分别为1.82、1.83、2.26、2.28μg/mL。结论血清CG水平可作为肝细胞损害及严重程度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溶血方法对Hb电泳分辨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的四氯化碳法(CCL4)和美国Helena公司提供的进口REP溶血试剂法制备Hb液,用Helena公司REP型全自动琼脂糖凝胶电泳仪进行血红蛋白(Hb)电泳,比较两种溶血方法对Hb各区带分辨率的影响。结果检测临床标本189例,正常成人Hb电泳区带HbA2,REP法明显浅于四氯化碳法且区带扫描不清,定量不准;异常Hb区带如HbH,HbBat's,传统四氯化碳法区带清晰明显,REP法区带不明显。对HbH检出率四氯化碳法为90%.REP法为10%,经非参数检验中的麦克内马尔检验,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用四氯化碳法制备Hb,电泳后的区带分辨率明显优于REP溶血试剂法,对异常血红蛋白病,如α-地贫、β-地贫等,应使用四氯化碳法制备Hb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溶血方法对Hb电泳分辨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的四氯化碳法(CCL4)和美国Helena公司提供的进口REP溶血试剂法制备Hb液,用Helena公司REP型全自动琼脂糖凝胶电泳仪进行血红蛋白(Hb)电泳,比较两种溶血方法对Hb各区带分辨率的影响。结果检测临床标本189例,正常成人Hb电泳区带HbA2,REP法明显浅于四氯化碳法且区带扫描不清,定量不准;异常Hb区带如HbH,HbBat's,传统四氯化碳法区带清晰明显,REP法区带不明显。对HbH检出率四氯化碳法为90%,REP法为10%,经非参数检验中的麦克内马尔检验,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用四氯化碳法制备Hb,电泳后的区带分辨率明显优于REP溶血试剂法,对异常血红蛋白病,如α-地贫、β-地贫等,应使用四氯化碳法制备Hb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脱-γ-羧基凝血酶原(DCP)及甲胎蛋白(AF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原发性肝癌患者105例、慢性肝炎患者75例以及肝硬化患者39例为研究对象,分析DCP和AFP检测结果,并与病理金标准进行比较,评价两种方法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DC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为80.95%,特异度为85.96%,与病理结果金标准的一致性好(Kappa=0.762);AF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为88.57%,特异度为91.23%,与病理结果金标准的一致性好(Kappa=0.824);DCP和AFP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为91.43%,特异度为96.49%;与病理结果金标准的一致性好(Kappa=0.883)。结论 DCP和AFP联合检测能够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与病理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在梅毒检测中的运用,并分析探讨若干疾病对ECLI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干扰情况.方法: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和ECLIA法同时检测906例患者血清,以TPPA结果为梅毒确诊标准;比较两种方法结果不一致的患者疾病,探讨不同疾病对ECLIA结果影响.结果:906例患者经TPPA确诊为梅毒345例,经ECLIA法检测阳性为362例.ECLIA法与TPPA检测方法比较中,ECLIA法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6.97%,阳性预测值为94.21%,阴性预测值为100%,诊断符合率为98.12%;ECLIA法与TPPA法结果不一致17例,其中病毒性肝炎感染者1例,HIV感染者12例,肿瘤患者1例,基础性疾病中高血压患者1例,糖尿病患者1例,健康查体患者中孕妇1例;27例HIV患者ECLIA法检测COI值<10,其中真阳性15例、假阳性12例,真阳性和假阳性患者的免疫细胞计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LIA法COI值<10的样本中,尤其是HIV感染和肿瘤患者对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的ECLIA法存在较大干扰,对于此类阳性标本建议进行确证实验,若无条件做确证实验,则做好复查工作和解释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维生素D水平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免疫功能。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0月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作为RRI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均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以及免疫功能指标。同时将RRI组患儿按照25羟维生素D水平分为不同的亚组,即缺乏组29例、不足组50例和正常组21例。比较RRI组和对照组25羟维生素D水平及免疫功能指标,分析不同25羟维生素D水平的RRI患儿免疫功能指标差异。结果:RRI组25羟维生素D、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缺乏组和不足组血清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缺乏组血清CD3~+、CD4~+、CD4~+/CD8~+水平明显低于不足组(P0.05)。结论:RRI患儿存在较为严重的维生素D水平与免疫功能低下状况,其维生素D缺乏可能会导致细胞免疫功能异常而增加RRI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栓性肺栓塞(PTE)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与病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PTE患者150例作为PTE组,同期选取健康人员50例作为健康组,所有人员均检测血清FIB、D–D水平。结果:PTE组血清FIB、D–D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TE组中,轻度者36例(24.00%)、中度者72例(48.00%)、重度者42例(28.00%),重度者血清FIB、D–D水平明显高于中度者,中度者血清FIB、D–D水平明显高于轻度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FIB、D–D水平与PTE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可作为评估PTE病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缺血修饰清蛋白(IMA)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结合临床检查,将2011年3月至2012年1月152例胸痛患者分为AMI胸痛患者组(A组,85例)、非AMI胸痛患者组(B组,67例),并选取8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C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游离钴比色法测定所有样本的IMA、H-FABP、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红蛋白(MYO)水平,比较A、B、C组入院时5项指标阳性率;A、B组胸痛发作后3、6 h H-FABP、IMA指标阳性率;A组以上5项指标在胸痛发作后3、6、12、24 h对AMI诊断的阳性率以及A组患者胸痛发作3 h各项指标单独检测及H-FABP、IMA联合检测诊断AMI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A组胸痛发作后6 h时IMA对AMI诊断的阳性率最高,为97.6%(83/85),同时在胸痛发作后3 h和6 h时,H-FABP和IMA指标中A组阳性率明显高于B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胸痛发作后3 h单独检测5项指标,发现IMA的灵敏度最高(94.1%),H-FABP的特异度最高(96.0%),H-FABP、IMA联合检测诊断AMI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0%、99.5%.结论 H-FABP、IMA均为AMI检测的敏感性指标,H-FABP、IMA联合检测对AMI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