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肿瘤坏死因子及中性粒细胞在脊髓继发性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炎性反应对脊髓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与对照组。采用Allen法挫伤大鼠T10节段脊髓,于术后1、8h和1、2、3、7d取材。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与髓过氧化物酶水平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肿瘤坏死因子与髓过氧化物酶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 中性粒细胞及TNF-α参与了脊髓继发性损伤,并可能是触发迟发性神经元凋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新型骨形态发生蛋白2反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及活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是一种具有潜在活性的蛋白质,当骨组织损伤时其迅速增加并活性的增强,与载体复合能修复动物骨缺损,但将其用做基因治疗的研究未见报道.目的:构建表达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的重组反转录病毒载体,探讨其在成骨细胞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根据Genbank中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骨形态发生蛋白2特异性引物,高保真PCR扩增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同源重组法将骨形态发生蛋白2 PCR片段连接与克隆载体pDNR-CMV,构成pDNR-CMV-BMP2,经酶切、PCR和测序鉴定后,将重组质粒pDNR-CMV-BMP2和反转录病毒空质粒pLP-LNCX以loxP位点进行同源重组,构成反转录病毒载体pLP-LNCX-BMP2,转染入包装细胞PT67进行病毒包装,并用NIH3T3细胞进行病毒滴度测定;将反转录病毒感染人成骨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生长变化,转染48 h后Western blotting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pDNR-CMV-BMP2质粒Sall和EcoRI双酶切、PCR及测序结果均正确,重组质粒pLP-LNCX-BMP2经氯霉素及蔗糖筛选得到的阳性克隆骨形态发生蛋白2 PCR结果阳性,酶切产物与预期相一致;病毒载体pLP-LNCX-BMP2转染PT67后,G418筛选可得到稳定细胞克隆,其上清液中病毒滴度可达到5×10~8pfu;四甲基偶氮唑盐检测中反转录病毒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72 h细胞抑制率无明显差别(P>0.05),转染48 h后Western blotting可见骨形态发生蛋白2蛋白高表达.结果说明,实验成功克隆了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并构建其反转录病毒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3.
胆囊癌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探讨提高胆囊癌疗效的途径。方法 对1985-1996年间收治的89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9例患者中男31例,女58例。男:女之比为1:1.87。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者占40%,术前B超论断符合率为79%(62/78)。CT诊断符合率为92%(43/47),术中及术后病理确诊占18%(16/77)。本组7例漏诊,77例行探查手术,50例切除胆囊。切除率65%,其中根治 切除28例,根治率36%。本组行根治性切除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54%和275;行姑息性切除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1%、12%和6%(与根治切除相比P均<0.05)。仅行探查术者中位生存期3个月,且均在1年内死亡。结论 早期发现和根治性手术是提高胆囊癌患者生存率的有效方法,避免术中漏诊对预后有重要意义,对晚期胆囊癌应行扩大根治术。  相似文献   
4.
5.
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5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有文  何华 《光明中医》2003,18(5):34-35
从 1 988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 ,用中药内外同治并忌口的方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5 1例 ,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 5 1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最小 40岁 ,最大5 2岁 ,平均 45 6岁 ;病程最短 1个月 ,最长 3年 ,其中首次发作后就诊、诊断者 2 4例 ;反复发作、就诊 2次以上诊断者 2 7例 ;受累关节中 ,第一跖趾关节 3 9例 ,足弓 2例 ,踝关节 3例 ,第一跖趾关节、足弓、踝关节同时受累 5例 ,左右第一跖趾关节同时受累 2例 ;临床治愈后随访 3 8例 ,随访期最短 1年 ,最长 1 0年 ,随访期忌口者 2 9例 ,未复发。不忌口者 9例 ,均在 1…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肺结核病治疗效果,有效控制结核病在矿区流行与传播.对象:在登记报告的肺结核病例中选择一部分初、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例进行观察.方法:将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短程化疗方案和中药治疗,对照组用短程化疗方案和对症治疗.结果:治疗满1个月,治疗组痰菌阴转率,主要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疗程结束,治疗组临床治愈率、按规定完成治疗率优于对照组,随访期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初、复治涂阳肺结核病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我国煤炭集团矿区最佳结核病控制策略。方法:回顾山西焦煤集团太原西山矿区结核病疫情动态与控制策略,进行效益分析。结果:在全球结核病疫情回升的情况下,山西焦煤集团太原西山矿区结核病疫情呈下降趋势,2000年涂阳肺结核患病率69.4/10万,比1990年下降了54.3%,平均年递降率8%。结论:山西焦煤集团太原西山矿区结核病控制项目有效遏制了结核病在矿区流行与传播,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bcl-2和bax基因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及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bcl2和bax基因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及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Allen法挫伤大鼠T10节段脊髓,随机分为7组,其中6组为实验组,1组为对照组,每组在SCI后2、4、8、24h、3、7d取材,每一时间点4只。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ax和bcl2基因表达,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正常组大鼠脊髓中未见凋亡细胞。实验组在损伤2h出现阳性细胞,伤后8h阳性细胞数目达高峰为84.53±8.00,以后逐渐减少。bax基因表达的高峰也在伤后8h为0.311±0.012,说明bax基因促进了细胞的凋亡,而此时bcl2基因开始出现表达增多,至伤后24h表达达高峰,之后缓慢降低,而与此相对应的是细胞凋亡开始逐渐减少(P<0.01)。结论凋亡相关基因bax与bcl2可能参与了脊髓继发性损伤,细胞凋亡在脊髓继发性损伤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苍耳草外敷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方法 对 3 0 4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15 8例 ,对照组 14 6例 ,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苍耳草外敷治疗肩周炎 ,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nm23基因位于人17号染色体长臂(17q21.3),其产物为 Mr 17×10~3的核苷二磷酸激酶(nucleotide diphosphokinase,NDPK),起抑制恶性肿瘤转移的作用,但也有与此不同的报道。目前 nm23-H_1与原发性胆囊癌转移扩散与预后的关系尚未定论。本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 nm23-H_1/NDPK 在胆囊癌原发灶组织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胆囊癌临床生物学行为与预后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我院1988~1996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