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结肠恶性肿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我院 19例结肠恶性肿瘤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 ,评价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本组 19例结肠恶性肿瘤患者均经超声检查并手术后病理证实。男 11例 ,女 8例 ,年龄 2 0~ 72岁 ,平均 4 3岁。采用ATL 5 0 0 0及ALOKA 6 8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 ,3.5~ 5 .0MHz凸阵及宽频带探头 ,检查当日禁食 8~ 12h ,排大便后先行常规腹部超声探查 ,疑患乙状结肠病变者 ,查前使膀胱适度充盈 ,重点观察结肠肠壁厚度及层次结构的改变 ,发现病变后观察肿块部位、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 ,腹腔有无淋巴结肿大。图 1 MA为结肠恶…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19岁。2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乳腺包块,约鹅蛋大小,无疼痛、发热等不适感觉,近来乳房呈进行性增大。体格检查:右乳房体积明显增大,皮肤隆起,可触及8cm×8cm的包块,质软,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可推动,与基底部无粘连,无压痛,乳头无溢液,腋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超声检查:采用ATL5000型彩超仪,CS-2超宽频探头,于右乳腺内探及一偏低回声包块,大小8.7cm×7.3cm×2.7cm,界限清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 ,47岁。平时无上腹部不适、疼痛、恶心、呕吐等 ,2周前在本院查体超声发现腹部包块而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好 ,腹部平坦 ,腹软 ,无压痛及反跳痛 ,上腹部未触及包块。CT示肝胃之间、腹主动脉前方占位性病变 ,考虑恶性肿瘤 ,源于胃小弯侧。超声检查 :采用ATLHDI 5 0 0 0型彩超诊断仪 ,探头频率2~ 5MHz ,具有组织谐波显像功能。于左肝后下方与胃之间测及一约 5 .6cm× 4.5cm× 3 .8cm的类圆形低回声包块 ,边界清楚 ,内部回声尚均匀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测及包块内动、静脉血流信号。超声诊断 :上腹部实性占位性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定位下段颈椎椎弓根的置钉点。 方法 37套成人颈椎CT数据, 三维重建下透视模拟椎弓根在侧块背面的投影,标记其中轴点为置钉点。观察各节段置钉点的分布特征,将侧块背面外上象限等分为九个区域, 观察各节段置钉在九区的分布。以置钉点为原点, 建立直角坐标系, 测量其距侧块背面上外界的坐标值x、y 。结果 C3 、C4节段置钉点多位于W2区和Z2区, C5、 C6节段置钉点大多位于Z2区, C7 节段置钉点则多位于N2区。置钉点距侧块背面外界的分布,在C3 、C4 、C5 、C6节段< C7节段(P<0.05), 置钉点距侧块背面上界的分布, C3~C7 各节段特征接近( P>0.05)。从C3 到C7, 置钉点分布表现为从外向内的特征,C3 ~C6特征接近, C7特征较特殊。结论 侧块外上象限的九分法有别于其他定位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产科急腹症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产科急腹症的应用价值。方法:超声检查125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与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诊断准确率分别为宫外孕92.7%(38/41),先兆流产100%(21/21),难免流产100%(11/11),不全流产91.7%(22/24),盆腔炎性包块66.7%(6/9),卵巢囊肿蒂扭转77.8%(7/9),囊肿破裂80.O%(4/5),滋养细胞疾病100%(5/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妇产科急腹症简便、易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作者从1996年以来 ,应用AF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28例 ,取得较好效果 ,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8例 ,男21例 ,女7例。年龄22~51岁 ,平均30.2岁。致伤原因 :高处坠落15例、车祸8例、其他5例。骨折类型(按Mcafee分型) :屈曲压缩型15例(压缩>50%)、爆裂型9例、骨折脱位4例。骨折部位 :T112例、T128例、L113例、L23例、L32例。合并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18例 ,按Frankel分级 :A级3例、B级2例、C级7例、D级10例、E级6例。手术距伤后时间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下颈椎全椎板切除后生物力学特性改变的机制。方法:采集1例成年健康男性志愿者下颈椎(C3~C7)的CT数据集,应用Mimics 10.01、Geomagic studio 10.0、HyperMesh 10.0、Abaqus 6.9.1等软件建立下颈椎(C3~C7)完整有限元模型、完整保留双侧关节突关节三节段(C4~C6)全椎板切除后有限元模型。模拟施加74N头颅预载荷和1.8Nm运动附加力矩,使模型产生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运动,测试颈椎全椎板切除前后的运动范围和关节囊韧带、后纵韧带在各种加载方式下的拉力。结果:C4~C6全椎板切除后即刻颈椎屈伸、侧弯和旋转的运动范围与完整状态下比较均没有增加,但C4~C6节段之间的关节囊韧带和后纵韧带在各种加载方式下受到的拉力均增大。结论:完整保留双侧关节突关节的全椎板切除术不会对下颈椎即时稳定性造成影响,但关节囊韧带和后纵韧带承受着超正常生理负荷。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游离齿突小骨伴寰枢椎脱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7年3月~2010年10月,收治10例游
离齿突小骨伴寰枢椎脱位患者,男6例,女4例;年龄20~65岁,平均39.8岁,术前摄颈椎正侧位X片,CT及MRI检查,评价脱位及
脊髓受压程度。术前经1~2周牵引,10例患者均属可复性脱位,10例患者均采用颈椎后入路,其中C1侧块、寰枢椎弓根螺钉固
定9例,枕骨髁钉C2~C3椎弓根螺钉内固定1例,术后颈托固定3个月。结果手术时间2~3.5 h,平均3 h;术中出血量250~660 ml,
平均420 ml,术后颈痛和神经损害表现均消失,10例患者均获随访6~52个月,平均22个月,患者均在6~8个月达到寰枢椎及寰
枕骨融合,至末次随访,未发现螺钉松动、断钉和寰枢椎再移位现象。结论齿状突游离小骨是齿状突畸形最常见的类型,合并
寰枢椎脱位后可致严重的脊髓损伤,采用后路内固定手术,能够重建寰枢椎的稳定性,实现即刻稳定,术后能最大限度保留患者
头颈部活动度,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介绍一项新技术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使用OsteoMed M3钉板内固定,评价其在颈椎疾患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多节段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等颈椎疾患16例,行颈椎单开门OsteoMed M3钉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手术治疗,术后随访半年以上.结果 16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术后随访半年以上,术前JOA评分:9.06±2.380(5~13),术后JOA评分:13.63±1.408(1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大部分病人症状明显改善,术后改善率57.5%.1例症状改善不明显的患者,二期实施前路减压固定融合术后症状缓解,无一例出现继发性椎管狭窄.结论 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OsteoMed M3钉板内固定具有避免开门后再关闭,保持椎管扩大效果,同时对脊柱活动度影响小的优点,且操作简单,并发症少,适合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45岁。因腹部包块1年入院。于1994年8月感左上腹持续性钝痛,无恶心、呕吐,左上腹有一鸡蛋大小包块,无触痛,包块逐渐增大,食欲、排便正常。查体:血压13 2 /72mmHg ,无发热、消瘦,腹软,左上腹触及15cm×10cm大小的椭圆形包块,质硬,无压痛,表面欠光滑,活动度差,肝脾未触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