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评价加碘盐摄入量变化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发病率的影响。方法观察宜宾地区3个国营大型企业在食盐加碘后共10年间AITD发病率变化,用尿碘水平作为碘摄入的客观指标。结果投入含碘食盐后,人群中AITD发病率即水平开始升高,随后有所下降。食盐加碘后尿碘中位数231.0μg/L。加碘后人群中AITD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结论随着碘摄入的增加,AITD发病率增高,以女性发病率升高为主。目前在研究地区的碘摄入水平对人群相对安全,但对某些个体应避免过多的碘摄入。可适当补硒在控制碘缺乏和防止碘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之间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2.
马昌义  武金文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9):2982-2982
例1,男,50岁,干部。因畏寒发热、鼻塞流涕、咽痒咳嗽7d,于2007年2月26日入院。查体:T37.2℃,P84次/min,R21次/min,BP125/70mmHg,咽部充血,扁桃体不大,双肺(-),大小便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微量动脉泵持续股动脉输注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足病(DF)的疗效.方法 DF患者56例随机分为微量泵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微量泵持续股动脉输注前列地尔,对照组予静脉输注前列地尔,均持续3~7 d.观察两组冷感或红肿减轻例数及侧支循环建立例数.结果 治疗组病变肢体皮温升高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2±0.70) vs (0.07±0.26)℃,t=17.61,P=0.002].治疗组患肢溃疡愈合情况好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微量动脉泵持续股动脉输注前列地尔治疗Foutain 3级及3级以上DF,可使患肢血管建立侧支循环,改善足部血供.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益气养阴活血中药联合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其对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患者行胰岛素泵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行益气养阴活血中药联合胰岛素泵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检测血糖[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胰岛功能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30min胰岛素增值(I30)/血糖增值(G30)(△I30/△G30)]。结论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84%,对照组为81.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平均FBG、2 h PG、HbAlc指标值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但治疗组各指标值的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oma-IR指标值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Homa-IS、△I30/△G30指标值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但治疗组各指标值的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中药联合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效果,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与患者微血管病变及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血清中sICAM-1、MCP-1、IL-8水平,并对比不同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清中sICAM-1、MCP-1、IL-8水平。采用Logistics回归探讨糖尿病微血管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因素。结果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患者s ICAM-1、MCP-1、IL-8水平低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患者,且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血清中s ICAM-1、MCP-1、IL-8水平逐渐升高。非糖尿病肾病组患者s ICAM-1、MCP-1、IL-8水平低于糖尿病肾病组患者,且随着糖尿病肾病的进展血清中sICAM-1、MCP-1、IL-8水平逐渐升高(P0.05)。sICAM-1、MCP-1、IL-8是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中sICAM-1、MCP-1、IL-8水平与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密切相关,增加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将102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予硫辛酸600mg静滴,甲钴铵1000p,g静滴;对照组仅予甲钴铵1000μg/d静滴,疗程均14d。结果治疗组显效33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6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1;两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内脏脂肪素、瘦素(Lp)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T2DM患者98例,按治疗方式分为利拉鲁肽组52例与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 (DPP-4组)46例,利拉鲁肽组采用利拉鲁肽治疗,皮下注射0.6?1.2 mg/次,DPP-4组口服西格列汀,100 mg/次,两组 均持续治疗24周,比较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指标 [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内脏脂肪素、Lp及胰 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记录两组治疗前后体重、腰臀比、身体质量指数(BMD的变化,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 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糖指标、血脂指标、内脏脂肪素、Lp、空腹胰岛素(FINS).HOMA-IR、体重、腰臀比、BMI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24周,利拉鲁肽组FPG、2hPG、HbAlc、TC、内脏脂肪素、Lp、FINS、HOMA-IR、体 重、腰臀比、BMI皆低于DPP-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o结论 利拉鲁肽对T2DM降糖效果好,可改善胰岛素抵抗;下调TC、内脏脂肪素、Lp水平;减轻体重,降低 腰臀比、BMI;且安全性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剂量维生素D注射联合门冬胰岛素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妊娠期糖尿病住院患者14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普通剂量维生素D肌肉注射和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组给予高剂量维生素D肌肉注射和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维生素D水平的改善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胰岛素敏感性各相关指标、甲状旁腺激素功能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以及孕期血糖及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维生素D缺乏程度明显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方案均能良好控制血糖,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血钙无明显变化(P>0.05),血磷、钙磷乘积、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孕期低血糖及母婴并发症情况(低血糖、剖宫产、羊水过多)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维生素D注射联合门冬胰岛素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能改善维生素D缺乏程度,有效控制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预防妊娠晚期"生理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发生,孕期低血糖及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小,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华燕  武金文  蒋成霞  李梅  刘欣 《华西医学》2014,(8):1429-1431
目的比较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与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80例服用2种口服降糖药(OAD)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按就诊奇偶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予以治疗,对照组应用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等指标及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FBG、2hPG、HbA1c均较前下降(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HbA1c达标率分别为88.3%、87.8%,但观察组胰岛素用量比对照组减少12.1%,且BMI得到控制,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和体质量,减少低血糖事件,在同等HbA1c达标率下,所用的胰岛素剂量更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综合强化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4~2007年来我院健康体检中发现空腹血糖≥ 5.6 mmol/L但<7.0 mmol/L的血糖异常者和(或)2小时血糖在7.8~11.0 mmol/L的人群进行跟踪干预.符合条件的138例按时间前后顺序分成两组,对照组(68例)给予生活方式指导,强化组(70例)除给予生活方式指导外,分别给予二甲双胍或阿卡波糖,并根据病情选用降压调脂药,服用阿司匹林,随访1年,分析转归.结果 1年后血糖、体重指数(BMI)、血压、甘油三酯(TG)达标率强化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强化组均未进展为糖尿病,对照组有5例(8.9%);强化组逆转为正常糖耐量的比例稍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糖尿病前期有针对性的干预及强化治疗,可有效阻止糖尿病的进程,将糖尿病控制在早期,增加糖耐量正常的逆转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