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预防医学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资料表明,每年估计有560万人死于伤害,约占死亡总数的9%;在我国,每年约有70万人死于伤害,是居民第4位或第5位死亡原因[1]。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伤害都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预防与控制工作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我国意外伤害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本文就伤害的流行病学方面做一综述,旨在为伤害流行病学的研究和伤害监测提供参考,以及为政府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宁波市2006—2010年5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水平及主要死因,为儿童伤害死亡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宁波市5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宁波市2006—2010年5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率为30.93/10万,标化死亡率为32.51/10万,占该组儿童死亡总数的21.55%,居于第3位死因。农村儿童伤害死亡率(37.37/10万)高于城市(20.70/10万),男童伤害死亡率(35.26/10万)高于女童(20.70/10万)。宁波市5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的前3位原因依次为淹溺、意外机械性窒息、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死亡率分别为13.46/10万,4.72/10万,3.52/10万。意外机械性窒息是婴儿的首位死因,占婴儿伤害死亡的42.86%。1~4岁儿童伤害的首位死因是淹溺。结论伤害已成为宁波市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因,尤其是淹溺、意外机械性窒息对儿童的危害更大,应加强对儿童伤害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持续监测宁波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规模成比例抽样(PPS抽样)方法,使用《2015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对5 843名15~69岁常住居民进行入户面对面调查。结果 宁波市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为15.44%。其中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素养水平分别为24.99%、19.02% 和22.88%;6类健康问题的健康素养具备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安全与急救知识(56.98%)、科学健康观(42.79%)、健康信息素养(25.52%)、传染病预防知识(20.79%)、基本医疗素养(11.97%)和慢性病预防知识(11.23%)。健康素养城市高于农村(χ2=24.38,P<0.05),25~34岁年龄段最高(χ2=88.66,P<0.05),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素养水平越高(χ2=227.41,P<0.05),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其他职业(χ2=124.77,P<0.05)。结论 宁波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仍有待提升,特别是农村地区,农民、青少年和55岁以上人群、文化程度较低者仍是日后健康教育重点区域和人群,慢性病防治及基本医疗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仍是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02-2010年宁波市老年人伤害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老年人伤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2-2010年宁波市60岁老年人死亡登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宁波市老年人伤害平均死亡率为191.69/10万,标化率为172.87/10万。随着年龄增大,老年人伤害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意外跌落是宁波市老年人伤害的首位死因,死亡率为63.10/10万。农村老年人伤害死亡率(194.96/10万)高于城市老年人(186.14/10万)。女性伤害死亡率(202.40/10万)高于男性(181.07/10万)。城市老年人前4位伤害死因为意外跌落、机动车交通事故、溺水、自杀,农村老年人前4位伤害死因为意外跌落、机动车交通事故、自杀、溺水。男女性前4位伤害死因相同,但顺位略有不同。 结论 伤害已经对宁波市老年人造成健康危害和生命影响,积极开展老年人伤害预防控制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奉化市中学生肺结核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奉化市大堰中学279名学生和剡溪中学115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宣传册、海报、媒体和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肺结核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2所中学学生的肺结核防治认知水平明显提高,总体知晓率从41.81%上升到69.65%(P〈0.05),其中男生总体知晓率为67.24%,女生72.69%,女生高于男生(P〈0.05)。结论学校肺结核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宁波市学校结核病基本情况,为学校结核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对宁波市2009-2013年学校结核病疫情及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宁波市共报告登记学生活动性肺结核患者990例,年登记率从2009年的12.3/10万上升到15.3/10万(P〉0.05)。男女比例为1.8:1,年龄段集中在15-2岁,占87.5%。2009-2013年全市共报告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6起,分布在初中、高中和大学,且均存在首发病例发现延迟现象。结论重视、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十分必要,在学校开展一系列防控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林相  陈同  梅秋红  于梅 《疾病监测》2017,32(1):48-51
目的 了解浙江省宁波市60岁以上人群肺结核发病特征及流行规律。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5年《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新)》中登记的宁波市60岁以上肺结核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5年间,宁波市60岁以上人群肺结核登记发病4 417例,占同期全人群登记病例数的17.1%;平均登记发病率为68.3/10万,6年间变化不大。登记病例数男女性比例为2.6:1,涂阳构成比为51.6%,复治构成比为13.5%,均高于全人群患者相应比例。时间分布以3-10月发病最多,占71.5%。结论 宁波市60岁以上人群肺结核疫情形势严峻,亟需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掌握2015年宁波市城乡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全市慢性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15年9-10月,采用分层多阶段概率比例规模抽样(PPS)方法,从全市随机8个县(市、区)作为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随机抽取4个社区和4个村(无农村地区的中心城区监测点则抽取8个社区),对抽中的社区(村)绘制地图并制作家庭户列表,使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每个社区(村)抽取140户家庭,实际入户时再用Kish表法从每户抽取1名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每个社区(村)调查完成100份为止。采用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制定的《2015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实际共完成5 843份。 结果 2015年宁波市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为11.23%。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城市高于农村(χ2=30.08,P<0.05),25~34岁年龄组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最高且35岁之后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χ2=67.97,P<0.05),文化程度越高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越高(χ2=142.81,P<0.05),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高于其他职业(χ2=84.89,P<0.05),未患慢性病者高于慢性病患者(χ2=15.16,P<0.05),收入较高者高于收入较低者(χ2=53.6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越高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越高(OR=5.363,P<0.05)。 结论 宁波市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仍有待提升,农村地区,农民、45岁以上中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低收入、现患慢性病者仍是日后开展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重点区域和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宁波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5—2016年,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规模成比例抽样方法 (PPS)在宁波市抽取9 810名15~69岁当地常住居民,采用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健康素养水平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 2015年和2016年分别有效调查5 804人和3 946人,问卷有效率分别为99.33%和99.47%。2016年宁波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1.73%,较2015年的15.44%提高了6.29个百分点。两年监测结果均显示,男女健康素养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职业和文化程度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农村居民(P0.05)。6类健康问题中,安全与急救的健康素养水平最高(分别为56.98%和61.32%),基本医疗(分别为11.97%和13.81%)和慢性病防治(分别为11.23%和12.10%)的健康素养水平均较低,且提升幅度较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素养水平越高(OR=1.72,95%CI:1.61~1.83);与机关/事业单位/教师/医务人员这类职业人群比较,农民(OR=0.74,95%CI:0.58~0.94)、工人(OR=0.70,95%CI:0.57~0.86)和其他职业(OR=0.78,95%CI:0.64~0.96)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均较低。结论宁波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还应加强慢性病防治及基本医疗健康知识的传播,尤其是对文化程度较低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皮褶厚度计算体脂含量的方法,了解宁波市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现状,为改善学生营养状况和肥胖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在宁波市就读的7~18岁学生2 841名,其中男生1 406名,女生1 435名。采用国际通用的人体测量学方法测量学生的上臂和肩胛下皮褶厚度,并通过皮褶厚度推算体密度,计算全身体脂含量,再利用体脂含量计算肥胖率。结果 2010年宁波市中小学生体脂含量女生随着年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男生在11岁呈现高峰后随年龄下降。相同年龄段的体脂含量均是女生高于男生。除11岁年龄组外,其他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96,P<0.05)。中小学生非肥胖、超重、轻度肥胖和中重度肥胖比例男生分别为73.8%、12.9%、6.3%和7.0%,女生分别为79.9%、13.5%、4.5%和2.1%。男女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4,P<0.05)。结论超重和肥胖已成为中小学生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相关部门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