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气滞胃痛颗粒治疗及心理疏导对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给予气滞胃痛颗粒5g,3次/d,口服,并进行心理疏导及行为干预。结果治疗后第4周末,气滞胃痛颗粒+心理疏导及行为干预改善焦虑、抑郁情绪的疗效明显。结论心理疏导及行为干预、气滞胃痛颗粒改善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BiPAP)在临床不断的推广和应用.BiPAP呼吸机是一种无创性压力呼吸机,是经口鼻面罩或鼻罩压力支持辅助通气,其通气方式为压力支持(PSV)与自主呼气状态下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CPAP)的结合形式[1].具有不干扰自主呼吸的特点,且操作简易,疗效肯定,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我科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心理护理在临床上的重视程度日趋增强,心理护理的开展已有较长的一段时间,可效果总是不够理想,本文就如何提高护理人员实施心理护理的基本技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心血管疾病患者抑郁焦虑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心血管疾病系心身疾病。其发生、发展及转归与心理因素有着密切关系,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我们通常所指的心理压力和抑郁可加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情绪障碍[1]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米力农注射液治疗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米力农注射液150mg,1次/d静滴,疗程1周。结果 患者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80%,心功能指标EF、SV、CO、FS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心率则明显减慢,临床症状改善率在62%~80%。结论 米力农注射液治疗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近期疗程较肯定、安全。  相似文献   
6.
刘敏  梁燕仪 《现代护理》2004,10(11):1011-1012
近年来 ,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 (BiPAP)在临床不断的推广和应用。BiPAP呼吸机是一种无创性压力呼吸机 ,是经口鼻面罩或鼻罩压力支持辅助通气 ,其通气方式为压力支持(PSV)与自主呼气状态下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 (CPAP)的结合形式[1] 。具有不干扰自主呼吸的特点 ,且操作简易 ,疗效  相似文献   
7.
心理护理对老年抑郁情绪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应用心理测试量表BDI、SDS、HRSD,对≥岁住院的老年患在入院时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对有抑郁症状的60例患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心理护理干预,另一组未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在3周后或出院前再进行评分。结果: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组与未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组比较,其抑郁症显改善。结论:护理人员对有抑郁情绪的老年患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能提高老年患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刘敏  赵燕  梁燕仪 《上海护理》2001,1(3):39-40
目的探讨并分析临床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鼻饲及其护理的方法。方法对36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留置胃管,进行鼻饲的留置护理、饮食护理、指标观察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34例患者不同程度的恢复了吞咽功能,营养状况较入院时明显改善。结论对临床合并有吞咽困难或昏迷不醒的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给予鼻饲及加强护理对改善患者预后及其缩短病程均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状态与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8例进行评定分析。结果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评分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总分、客观支持总分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呈负相关(P<0.05或P<0.01);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评分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总分、客观支持总分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焦虑、抑郁和社会支持密切相关,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人群的社会支持可能有助于促进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心衰患者抑郁、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冠心病心衰患者抑郁、焦虑的发生情况,分析各种因素与其抑郁、焦虑的关系,并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的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情况,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设的一般资料调查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90名冠心病心衰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结果。结果冠心病心衰患者的抑郁得分(48.64±10.05)分、焦虑得分(48.10±8.47)分均高于中国常模(33.46±8.55,29.78±10.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4.337、20.530,P〈0.01),其中SAS〉40分65例,焦虑情绪的发生率为72.22%,SDS≥40分61例,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67.78%,抑郁和焦虑并存的发生率为65.56%。冠心病心衰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与年龄、文化程度、病程长短、居住地、婚姻、家庭支持及经济状况有关(P〈0.05)。心衰越严重者,其抑郁、焦虑分值也越高(F分别为10.609、11.957,P〈0.01)。结论冠心病心衰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发生率较高,心功能越差的患者其抑郁、焦虑情况也相应加重。因此,针对不同心功能分级的冠心病患者,尽早识别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并实施有效地心理干预对疾病的治疗、预后及改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