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治疗方案多样。穴位埋线以传统针刺留针发展而来,对卒中后吞咽障碍具有显著疗效,为现代临床的常用治疗方法。研究查阅近10年穴位埋线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应用文献,发现治疗上多采用联合治疗法,包括舌三针埋线、背腧穴埋线及局部取穴埋线等不同方式联合治疗的方法。从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病机制及埋线基础研究、埋线常用选穴、临床运用等方面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
王震  柳驰  任伟超  张美琦  刘秀波  马伟 《中草药》2022,53(22):7183-7190
目的 以红花变豆菜Sanicula rubriflora新鲜叶片为试验材料,通过高通量测序手段,对其叶绿体基因组进行组装和序列特征分析,为进一步开展变豆菜属植物的进化和遗传发育提供指导方法。方法 实验流程按照Illumina公司提供的标准操作流程执行,包括样品质量检测、文库构建、文库质量检测和文库测序等流程,使用已报道的变豆菜Sanicula chinensis的叶绿体基因组作为参考序列,得到红花变豆菜完整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并对其进行组装、特征序列分析和进化分析。结果 红花变豆菜叶绿体基因组具有典型的环状四分体结构,长度155700bp,包括1个大的单拷贝区(large single copy,LSC,85979bp),1个小的单拷贝区(small single copy,SSC,17053bp),1对相反的序列(inverted repeats sequence,IR,26333bp);共注释到130个基因,其中蛋白编码的基因86个,tRNA基因36个,rRNA基因8个,AT含量占叶绿体基因组的61.83%;共检测到1个正向长重复序列(forward repeat sequence),3个回文长重复序列(palindromic repeat sequence);此外,还检测到了168个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位点;与蛋白编码基因对应的密码子偏好使用A/T碱基,编码异亮氨酸的密码子(I)使用次数最高,编码半胱氨酸的密码子(C)使用次数最低;最后与7种已报道的伞形科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和2个外类群物种通过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红花变豆菜与变豆菜和直刺变豆菜亲缘关系最为密切。结论 红花变豆菜的叶绿体基因组数据为伞形科植物研究提供了更为详细完善的资料,为该物种叶绿体基因工程和系统进化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卒中后抑郁(Post-Sstroke Depression, PSD)是指发生于卒中后的情感障碍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卒中症状以外的情绪低落、兴趣缺失,其核心症状为大部分时间闷闷不乐,兴趣减退及精力或易疲劳感减退[1]。有研究指出,PSD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逐年上升,脑卒中后5年内PSD的综合发生率为31%,总体发病率高达40%~50%,其中轻中度抑郁约占PSD患者的90%[2]。PSD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增加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3~4]。  相似文献   
4.
电针作为目前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治疗的主要有效手段,其相关参数的量化问题还未规范统一,本文通过梳理既往发表的电针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相关文献,围绕常用刺激穴位、电针频率、波形、刺激时间、电流强度等相关参数,对当前电针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归纳各刺激参数在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具体应用,并通过总结常用穴位、电针频率、波形、刺激时间、电流强度中的最佳疗效参数发现,电针参数不同,产生的疗效亦不同,首选廉泉、风池、夹廉泉、翳风;低频比高频治疗效果更明显、脑保护作用更强,尤其是2 Hz的频率;刺激时间以30 min/次最常用;电流强度方面以1 mA和2 mA常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