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研究驾驶姿势下外力施加给人体下肢时,关节角度及外力大小对关节力矩大小的影响特征;根据力矩计算单关节舒适度并验证。方法 采集人体测量参数,在Jack中建立了10名志愿者对应的个性化数字人模型。模拟人的驾驶姿势,计算下肢各关节处的力矩大小。结果 Jack计算出关节力矩与角度和外力的相关性明显,变化趋势与实测结果一致。舒适度评价方法反映出真实关节感受。结论 各关节力矩与踝关节角度呈负相关,与外力呈正相关;驾驶员的膝关节角度取108°到113°度为宜;对于髋关节和踝关节力矩,外力的影响最大;对于膝关节力矩,膝关节角度的影响最大;关节力矩受踝关节角度的影响最小,与之负相关;基于力矩的舒适度概念定量地反映出关节舒适感,可以为驾驶环境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绳带疗法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7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20)、PNF组(n=20)和联合组(n=20)。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常规组只进行常规步行康复训练,PNF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强化PNF手技训练,联合组患者在PNF组的基础上增加绳带疗法。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BBS评分、FMA-LE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10 m步行测试(10MWT)及6 min步行距离(6MWT)评估结果。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的BBS评分、FMA-LE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10MWT及6MWT评估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均P<0.05),其中PNF组、联合组患者治疗后BBS评分、FMA-LE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10MWT及6MWT均优于常规组(均P<0.05),且联合组的疗效优于PNF组(均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和PNF技术训练的基础上再辅助绳带疗法干预,可以进一步提高偏瘫患者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3.
模拟飞机降落过程中的眼动和认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眼睛运动规律和大脑认知进行实验分析,研究被试者的注意力分配特点。方法:通过模拟飞机的降落过程,用眼动测量设备采集眼动数据并对眼动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实验得到的眼动数据表明,被试者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飞机平显上的3个目标兴趣区域,被试者主要在目标兴趣区域之间进行视觉活动、分配和转换注意力。结论:被试者主要利用由上到下(top-down)的认知机制驱动眼动,分配注意力。眼动的结果使被试者获取了飞机飞行的情景意识。  相似文献   
4.
生物视觉与计算机视觉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生物视觉形态学方面的深入研究,探讨了生物视觉产生、发展的结构与机制,尤其是在视觉通路的解剖结构、感受野分层等级假设,视觉信息的并行处理性质及视觉皮层间的反馈和整合作用等方面,同时介绍了当前生物视觉方面的研究进展,另外,本文还对计算机视觉的研究及生物与生物视觉的研究进行了对比,指出了两者研究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5.
6.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 ,多发于工作姿势单一的工种以及颈椎外伤者。由于颈椎先天发育不良、劳损、受寒、外伤等因素 ,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 ,刺激和压迫颈部血管、神经、脊髓产生头痛头晕、恶心、肩背痛、上肢麻木等一系列症状。临床以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和混合型较多见。笔者采用牵引、推拿治疗颈椎病患者 86例 ,经临床观察 ,疗效较为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 86例 ,男 5 5例 ,女 3 1例 ;年龄 42~ 60岁 ;病程最短 3个月 ,最长 4年 ;其中神经根型 5 0例(占 5 8% ) ,椎动脉型 2 4例 (占 2 8% ) ,混合型 1…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中国男性青年人群的操作力数据库,为作业环境下的操作力设计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东南、华中、华南7个自然地域采集843名青年男性的人体测量和操作力数据,测量旋力、背力、不同施力方向上(推力、拉力、内扳力、外扳力)的臂力及同一施力方向不同肘部弯曲角度的臂力。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对比。结果臂力的4个施力方向上,推力大于拉力,内扳力大于外扳力,推力最大,外扳力最小;在相同的施力方向上,推力和拉力随着肘部角度的增大而显著性增大,内板力和外扳力随着肘部角度的增大而显著性减小;操作力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人体测量参数中,体重和操作力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而人体测量参数与操作力的相关性较弱;与西方国家的数据相比,我国青年人的操作力偏小。结论通过全国范围内的采样,建立了我国男性青年人的操作力数据库,研究结果为人机系统中操作力的设计提供基础数据的支持,也为工效学研究人员、职业健康工作者以及康复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瞳孔的变化与脑力负荷关系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根据被试者瞳孔在执行不同难度任务过程中的变化,分析不同难度任务引起的脑力负荷的变化.方法 10名被试者执行不同难度等级的视觉搜索任务,通过眼动仪记录被试者的瞳孔面积数据,分析在不同脑力负荷下瞳孔面积的变化,以了解瞳孔大小与脑力负荷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被试者之间的瞳孔面积变化既存在2种相同变化规律,又有3种不同的差异,差异表现在瞳孔增大出现在不同的等级任务下.结论 在相同的工作环境中,瞳孔面积的变化能够评价脑力负荷的不同:随着工作难度水平的增加,瞳孔缩小;而随着紧张程度的增加,瞳孔扩大;当到达一定疲劳程度之后,瞳孔开始缩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头戴式设备虽能够提升作战效能,但会导致头盔质心偏移和颈部关节力矩增加,增加飞行员颈部损伤的风险。为了保障飞行员健康,有必要开展飞行员颈部损伤评估。方法开展了10名受试者穿戴2种头盔的颈部肌肉疲劳实验,获取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和头夹肌的sEMG。利用变分模态分解方法将sEMG分解为若干模态分量,提取模态分量的多尺度熵,并将其作为特征向量,利用Fisher判别进行颈部损伤分类。结果头盔质量特性的变化会导致肌肉信号模态分量的多尺度熵和中心频率的变化。头夹肌分量7的MsEn容量易受头部穿戴设备的影响(F=3.499,P=0.045);斜方肌分量2(F=5.650,P=0.009),分量4(F=4.027,P=0.029)和分量7(F=13.064,P=0.000)的MsEn较易受头部穿戴设备的影响;胸锁乳突肌的分量1(F=20.628,P=0.000),分量2(F=3.339,P=0.051),分量3(F=4.368,P=0.023),分量4(F=42.527,P=0.000)和分量6(F=14.628,P=0.000)容易受头盔质量特性的影响。结论利用变分模态分解后的模态分量的多尺度熵,能较为合理地进行颈部肌肉疲劳损伤分类,可为飞行员颈部损伤的评估提供一定的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0.
柳忠  梁天佳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1):2680-2685
背景 步行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会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如何尽早改善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尤为重要,而临床鲜见通过镜像疗法(MT)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BWSTT)促进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相关报道。目的 观察MT联合BWST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9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40)、减重组(n=40)和联合组(n=40)。三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减重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BWSTT,联合组患者在减重组基础上增加MT;每周训练6 d,共持续4周。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Fugl-Meyer评定量表(FMA)中的下肢部分(FMA-LE)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HFAC)、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6 min步行测试(6MWT)结果。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前FMA-LE评分、HFAC、BBS评分、MBI、6MWT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重组、联合组患者治疗后FMA-LE评分、HFAC、BBS评分、MBI、6MWT均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FMA-LE评分、HFAC、BBS评分、MBI、6MWT结果优于减重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FMA-LE评分、HFAC、BBS评分、MBI和6MWT结果均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辅以MT联合BWSTT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