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9 毫秒
1.
目的:探讨带蒂颊脂垫瓣转移同期修复口咽部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5年5月至2008年4月间采用带蒂颊脂垫瓣转移即刻修复的38例口咽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口咽部缺损部位、程度、颊脂垫瓣成活情况、术后并发症、外观和语言、吞咽功能、肿瘤复发等多方面。结果:38例颊脂垫瓣中36例完全成活,另2例部分坏死,经修剪后创面延期愈合,无口鼻瘘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3年,无肿瘤复发和死亡。患者术区外观良好,语言和吞咽功能基本正常。结论:带蒂颊脂垫瓣与口咽区邻近,血供可靠,切取方便,制备较简单,并发症少,是修复口咽部肿瘤切除术后中小型组织缺损较实用的组织瓣。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液氮冷冻治疗婴幼儿唇黏膜静脉畸形的效果. 方法 57例唇黏膜静脉畸形患儿采用液氮冷冻治疗. 男35例,女22例,平均年龄7. 4个月. 术前、术后及每次复诊拍照记录,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估. 结果 随访2~16个月,71. 9%(41/57)完全有效,19. 3%(11/57)明显有效,8. 8%(5/57)部分有效. 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 液氮冷冻治疗唇黏膜静脉畸形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对舌鳞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应用胶原酶消化法原代分离舌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及对应正常成纤维细胞(NFs),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ELISA、激光共聚焦和实时定量PCR分别检测vimentin、cytokeratin、α-SAM和SDF1蛋白质及mRNA水平表达差异。以舌鳞状细胞癌SCC9为研究对象,建立共培养体系,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激光共聚焦和实时定量PCR检测SCC9中上皮-间质转化标志蛋白E-cadherin、vimentin和fibronectin及其mRNA水平的变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胶原酶消化法成功获取CAFs及对应NFs,CAFS和NFs均表达vimentin,不表达cytokeratin。其中,CAFs高表达α-SAM并分泌SDF1(P<0.01)。与SCC9共培养2周后,SCC9呈梭形改变,E-cadherin表达降低,vimentin和fibronectin升高(P<0.01),同时其迁移能力增强。结论:胶原酶消化法能成功获取原代CAFs。CAFs可通过诱导SCC9上皮-间质转化进而促进其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口腔癌根治术及皮瓣修复术手术后各种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20002008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口腔癌患者511例,行口腔癌根治术及其皮瓣修复术,分析术后2周内出现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结果:口腔癌根治术及皮瓣修复术大型手术后术区感染发生率为9.96%;瘘道及瘘管形成与植入物排异的发生率为2.12%;术后术区出血发生率低,仅5例;呼吸道管理问题11例;颈淋巴清扫并发症发生率为17.05%;皮瓣修复术并发症发生率为9.98%.结论:口腔癌根治术及皮瓣修复术术后局部并发症的出现与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有无合并全身系统性疾病相关,与肿瘤的分期、发生部位、手术方式及术后处理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舌鳞癌顺铂耐药株,观察其是否具有肿瘤干细胞样特性以及是否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方法: 使用顺铂梯度浓度递增法构建舌鳞癌顺铂耐药细胞株,通过MTS、流式细胞术和球囊培养对比舌癌顺铂耐药株和其亲本细胞株化疗耐药性及肿瘤干细胞特性的变化,通过qRT-PCR和Western 免疫印迹检测肿瘤干性因子SOX2、OCT4、BMI1和ABCG2的表达,以及舌癌顺铂耐药株和其亲本细胞株中EMT的指标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水平,通过Transwell侵袭迁移实验研究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采用SPSS 17.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成功构建了2株舌鳞癌顺铂耐药株CAL27-res和SCC9-res,2株细胞对顺铂具有更强的耐药性。与亲本的舌癌细胞CAL27和SCC9相比,CAL27-res和SCC9-res细胞呈现间充质表型, E-cadherin显著下调(P<0.001),Vimentin和N-cadherin显著上调(P<0.001),侵袭、迁移能力显著增强(P<0.001)。同时,CAL27-res和SCC9-res细胞球囊形成能力增强,肿瘤干性因子SOX2、OCT4、BMI1和ABCG2上调(P<0.001),CD44+/CD24-细胞的比例增高(P<0.001)。结论: 顺铂诱导的舌鳞癌耐药细胞发生EMT且获得了肿瘤干细胞样特性。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microRNA-320a(miR-320a)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侵袭、转移能力的调控作用。方法:以唾液腺腺样囊性癌高转移细胞株ACC-M为实验样品,通过脂质体介导,将miR-320a的拟似物(miR-320a mimics)转染至ACC-M细胞,升高miR-320a的表达水平。采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检测转染前、后ACC-M中miR-320a的表达变化,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改变,并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转染后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miR-320a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印迹检测miR-320a的靶基因整合素β3(integrinβ3,ITGB3)的表达变化。应用SPSS13.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转染miR-320amimics后的ACC-M中miR-320a的表达明显上调(P〈0.001)。ACC-M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显著降低(P〈0.001),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无显著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显示,Integrinβ3在低转移细胞株ACC-2表达阴性,在ACC-M中高表达;升高miR-320a在ACC-M中的表达,Integrinβ3表达明显降低。结论:低表达miR-320a有助于维持ACC的侵袭转移特性,调高其表达水平能有效抑制ACC-M的侵袭迁移能力。miR-320a可能通过调控其靶基因Integrinβ3的表达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转移能力涎腺腺样囊性癌(ACC)表达微小RNA(miRNA)的差异,以期筛选与ACC侵袭转移相关的miRNA及其所调控的靶基因.方法 以ACC高转移细胞株(ACC-M)为实验组,低转移细胞株(ACC-2)为对照组,采用高通量miRNA微阵列初步筛选两株细胞中差异表达的内源性miRNA,然后挑选几个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qRT-PCR)进一步加以验证,同时运用miRNA靶基因预测软件预测其可能调控的靶基因.结果 芯片初筛显示,与ACC-2相比,ACC-M中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miRNA分子有23个,其中上调表达的有14个(miR-15a、miR-16、miR-509-3p等),下调表达的有9个(miR-24、miR-98、miR-320等).qRT-PCR验证与miRNAs芯片结果相符合.靶基因软件预测显示,miR-98的靶基因为Ras和高迁移率蛋白A2,miR-320的靶基因为整合素β3,miR-509-3p的靶基因为CD164,它们均与恶性肿瘤侵袭转移有关.结论 不同转移能力的ACC存在差异表达的miRNA、miR-98、miR-320和miR-509-3p可能与ACC侵袭转移相关,可能通过调控相关靶基因参与ACC的侵袭转移进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iR-15b及其靶蛋白BMI1的表达与舌鳞癌患者化疗耐药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86例晚期舌鳞癌患者的石蜡组织切片,分为顺铂敏感组(34例)和顺铂耐药组(52例).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miR-15b的表达,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miR-15b的靶蛋白BMI1的表达,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化疗敏感性和生存状况等,应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顺铂敏感组相比,顺铂耐药组的舌鳞癌组织中,miR-15b显著低表达(P<0.001),而BMI1则显著高表达(P<0.001);舌鳞癌miR-15b低表达组患者与高表达组患者相比,预后较差(P=0.001),BMI1则反之,BMI1高表达组患者预后较差(P=0.029).结论:miR-15b在舌鳞癌中扮演了抑癌基因角色,其异常低水平表达和癌基因BMI1高表达与舌鳞癌化疗耐药和预后不良相关,可能参与了舌鳞癌的化疗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隐丹参酮对舌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设置不同浓度隐丹参酮( CT)组、空白对照( NC)组、 pcDNA?con组、 pcDNA?GPR55组、 CT+si?con组、 CT+si?GPR55组。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qRT?PCR检测 GPR55 mRNA的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结果 MTT法检测显示, 0 CT组、 2 CT组、 4 CT组、 8 CT组、 16 CT组、 32 CT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 0.00±0.02)%、(25.04±2.50)%、(68.56±5.86)%、(85.44±8.54)%、(88.25±8.82)%、(80.11±8.01)%,与不含隐丹参酮的细胞相比,不同浓度隐丹参酮处理组 TSCC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均显著升高( F=284.028,P<0.05)。隐丹参酮可抑制舌鳞状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抑制 Bcl?2、β?catenin表达,促进 Bax、 GPR55表达。过表达 GPR55也抑制舌鳞状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抑制 CyclinD1、Bcl?2表达,促进 Bax表达。低表达 GPR55逆转了隐丹参酮对舌鳞状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凋亡促进及对 β?catenin表达的抑制作用。与 NC组( 0.75±0.08)相比, CT组 TSCC细胞中 β?catenin表达水平( 0.26±0.03)显著降低;与 CT+si?con组( 0.30±0.03)相比, CT+si?GPR55组 TSCC细胞中 β?catenin表达水平( 0.62±0.06)显著升高( F=176.212,P<0.05)。结论隐丹参酮可抑制舌鳞状癌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控 GPR55及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