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肥胖合并高血压患者服用奥利司他治疗前后血压和超声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 30例肥胖合并轻度高血压患者(肥胖高血压组)服用脂肪酶抑制剂——奥利司他120 mg,每日3次,共12周,服药前后诊所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及血压,并行肱动脉超声检查,测定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15例非肥胖的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肥胖高血压组治疗前加压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平均增加9.6%,增加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奥利司他治疗12周后,加压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增加达14.2%、流速增加达56.7%,FMD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1)。肥胖高血压组患者治疗后平均减重5.3 kg,腰围减少6.3 cm,收缩压/舒张压平均下降13.3/5.7 mmHg(1mmHg=0.133kPa),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奥利司他能降低肥胖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体重及收缩压和舒张压,并能改善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动脉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以及粥样斑块发生率情况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术筛选冠心病及非冠心病组,对114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IMT以及观察粥样斑块发生率情况.结果:对照组及冠心病组IMT为0.67±0.10 mm及 0.85±0.26 mm,斑块发生率为10%(4/40)及63.5%(47/74),组间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以IMT≥0.85mm及/或出现粥样斑块来预测冠心病,特异性85%,敏感性71.6%,阳性预测率89.8%.结论: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间存在着密切关系,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可预诊冠心病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左心耳的大小、功能及与左心耳内血栓形成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进行风险评估、判断愈后及指导治疗等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TEE对41例非瓣膜性房颤伴或不伴高血压的患者进行左心耳检测,根据左心耳的形态特点,测量出左心耳入口的宽度(d)、左心耳顶部到入口的长度(L),用描记法测出左心耳舒张末期容积(EDV),运用脉冲多普勒测左心耳血流充盈与排空速度,检测左心耳内透声情况及有无血栓。结果41例房颤患者中左心耳血栓7例(17%),有血栓组与无血栓组的左心耳的大小、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左心耳的峰值血流排空速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52±0.19)m/s与(0.32±0.69)m/s,P〈0.01)];随房颤病程变化,左心耳容积变化具有显著差异[(6.5±1.8)m/s与(8.5±1.0)m/s,P〈0.01];房颤伴高血压组与不伴高血压组间上述指标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6.9±2.2)m/s与(7.5±1.2)m/s,P〈0.05]。结论左心耳大小、形态的改变,功能的减低,血流速度的减慢是房颤患者左心耳内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检测左心耳大小、形态及功能对帮助临床进行风险评估、判断愈后及指导治疗等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外伤后心包异物十分罕见 ,现报道 1例。患者男 ,1 4岁。玩耍时铁丝刺入胸部 ,当时曾有一过性胸痛 ,但胸部未见明显伤口及出血。2周后患者突然出现心前区疼痛 ,吸气时加重 ,遂来我诊。急查超声心动图示 :各心腔大小正常 ,室壁运动及瓣膜启闭未见异常 ,左室射血分数为 74% ,左室后壁心包显示液性暗区 (舒张期 0 .35cm,收缩期 0 .78cm) ,右室前壁亦可见液性暗区 (舒张期 0 .4 cm,收缩期 1 .0 2 cm) ,于各切面均可见左室外侧近心尖部自心脏壁层进入心包腔内细长强回声影 ,长度约 2 .6cm,宽度约 2~ 3 cm,并随心脏舒缩有轻微活动 (图1、 2 )。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变成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对17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42例健康志愿者行心脏超声检查,获取标准心尖四腔、二腔和长轴观以及胸骨旁短轴观,脱机分析测量纵向峰值收缩速度、应变、应变率,径向应变、应变率,周向应变、应变率。结果肥厚型心肌病组纵向峰值收缩速度S峰和舒张早期速度E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从基底段至心尖段的纵向速度(S峰、E峰、A峰)存在递减趋势。肥厚型心肌病组的舒张早期纵向应变率和周向应变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变成像技术能够定量评价左室功能。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虽然左室射血分数在正常范围内,但其局部心肌已经存在收缩和舒张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6.
7.
颈动脉粥样斑块及内中膜厚度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以及粥样斑块发生率情况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术筛选冠心病及非冠心病组 ,对 114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测量IMT以及观察粥样斑块发生率情况。结果 :对照组及冠心病组IMT为 0 6 7± 0 10mm及 0 85±0 2 6mm ,斑块发生率为 10 % (4 /4 0 )及 6 3.5 % (4 7/74) ,组间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以IMT≥ 0 85mm及 /或出现粥样斑块来预测冠心病 ,特异性 85 % ,敏感性 71.6 % ,阳性预测率 89.8%。结论 :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可预诊冠心病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中国心电学会和本刊一直都在倡导和鼓励心电学医生拿出一定的时间学习心脏电生理和临床相关知识。首先心电图要与临床结合,使自己天天从事的心电图工作更加贴近临床、走进临床,为临床病人做直接的一线服务。其次还要学习心脏电生理,使自己能更深层次地认识和洞察各种心电现象,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今天,我们要向大家推荐需要学习和扫盲的另一领域:"超声心动图"检查技术。推荐的理由有二条:一是心脏活动的每个周期都有心电与心机械活动相伴随,使心电图的任何改变都能引起相应心机械活动的变化,进而引起血流动力学程度不同的改变。超声心动图是心脏的影像学技术,其能直观心脏在各种心律失常发生时心机械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相应变化。因此,了解和读懂同步记录的心电与超声检查的影像学,对心电学医生和临床医生有重要意义。因为,心电对心机械活动的影响一定能从超声心动图找到证据、发现蛛丝马迹,使很多心电图异常对心功能的微妙影响一目了然,并得到入木三分的启发。其二是现代超声技术进展很快,超声医生为受检者发出的检查报告单都有超声与心电的同步影像资料能够清晰显示两者的关系,因此,只要稍加留意,各种相关资料唾手可得,我们的学习与研究则别有洞天。本刊自本期将创办一个新栏目:"心电图与超声",其专门介绍应用超声心动图了解和认识心功能的微细改变与心电图的关系,通过7期连载,将超声心动图的相关概念、应用方法等一一展示给读者,期望能达到入门和扫盲目的。本专栏将聘请本刊主编郭继鸿和杨松娜两位教授担任主讲。  相似文献   
9.
问:什么样的高血压被称作顽固性高血压? 答:当应用改善生活方式和至少3种降压药物(通常包括利尿剂)进行持续3个月以上的治疗,虽然所用药物已达最佳剂量,但仍不能将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控制在目标水平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TEE检测非瓣膜性房颤左心耳的大小及功能与左心耳内血栓形成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进行风险评估、判断愈后及指导治疗等方面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TEE对41例非瓣膜性房颤伴有或不伴有高血压患者进行左心耳检测,根据左心耳的形态特点,测量出左心耳入口的宽度、左心耳顶部到入口的长度,同样用描记法测出左心耳舒张末容积,运用脉冲多普勒测出左心耳血流充盈与排空速度,检测左心耳内透声情况及有无血栓。结果41例房颤患者中左心耳血栓7例,有血栓组与无血栓组的左心耳的大小、容积无显著性差异,而左心耳的峰值血流排空速度差异具有显著性;随房颤病程变化,左心耳容积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房颤伴高血压组与不伴高血压组上述指标亦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左心耳大小、形态的改变,功能的减低,血流速度的减慢是房颤患者左心耳内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对左心耳大小、形态及功能的检测可以帮助临床进行风险评估、判断愈后以及指导治疗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