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普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3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普外科手术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手术室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 d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术前1 d(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3 d 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3 d疼痛情况较对照组轻(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细节护理可缓解普外科手术患者的焦虑状态,减轻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Ⅰ型腰骶移行椎与正常第5腰椎椎体的形态学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依据。 方法 选取Ⅰ型腰骶移行椎和正常第5腰椎标本各60例,观测:椎体上下终板前后径、横径;椎体前缘高度、后缘高度及其前/后高比值;椎弓根纵、横径。统计学分析并进行t检验。 结果 I型移行椎与正常第5腰椎相比,椎体上、下终板前后径及横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椎体的上、下前后径大1~2 mm,上、下横径大2~3 mm,前高大0.7~1.2 mm,后高大0.8~1 mm,统计均有显著意义;椎体的前/后高度比值及椎弓根纵横径I型移行椎与正常第5腰椎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结论 I型腰骶移行椎椎体各径线较正常第5腰椎椎体稍大, 但形态相近; I型移行椎椎体与正常第5腰椎椎体无明显区别,I型腰骶移行椎椎弓根螺钉进钉可按正常第5腰椎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3.
例1 男,25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腕背伸无力,伸拇、伸指无力,伴有肩部不适,不伴有虎口麻木2个月就诊.有醉酒史,无外伤史,无过度用力、劳累、受凉史.在当地医院给予神经营养药物、理疗、按摩等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4.
杜瑞勇  吴厦  马琦  刘璞  景峰  蔡谞 《中国骨伤》2023,36(12):1165-1168
目的:通过在负重位X线片上测量并比较双下肢不同轴向旋转角度(中立位、内旋30°位、外旋30°位)下的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探讨胫骨不同轴向旋转位置MPTA测量值变化及其意义。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选取40例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共计80侧,其中男12例,女28例;年龄29~73(59.6±12.7)岁。分别拍摄胫骨中立位、内旋30°位和外旋30°位双下肢负重全长X线片,测量其MPTA并对其结果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左下肢胫骨中立位、内旋30°位和外旋30°位MPTA分别为(86.08±2.48)°、(88.62±2.94)°和(83.47±3.10)°,右下肢MPTA分别为(86.87±1.97)°、(89.02±2.39)°和(83.80±2.77)°,同旋转角度组内MPTA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侧肢体组间MPT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旋30°位时,左、右下肢MPTA较胫骨中立位增加(2.54±1.74)°、(2.15±1.78)°;在外旋30°位时,左、右下肢MPTA较胫骨中立位减少(2.61±2.03)°、(3.07±1.75)°。结论:拍摄双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时,若胫骨存在轴向内旋或者外旋,测得的MPTA会较中立位产生增大或者减少的变化,使临床工作中需要基于MPTA准确测量而进行的手术操作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但这种偏差导致的临床手术效果受影响的程度尚需验证。此外,受限于样本总量及测量分组数量,MPTA的偏差与胫骨轴向旋转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