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家庭-社会支持对3D打印辅助个体化定制治疗复杂创伤骨折患者心理应激的影响。 方法 以2015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复杂创伤骨折患者为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均接受3D打印辅助个体化定制治疗,对照组实施认知行为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家庭-社会支持,比较干预前后2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评分、视觉模拟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 VAS)评分及生活质量调查问卷(the EORT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ore 30,EORTC QLQ-C30)评分。 结果 干预后,2组HAMD、HAMA、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EORTC 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 结论 家庭-社会支持应用于3D打印辅助治疗复杂创伤骨折患者中,在改善其心理应激、术后疼痛和预后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在临床中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常规药物口服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肌腱附着点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强直性脊柱炎肌腱附着点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49例)采用常规药物口服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B组(34例)采用常规药物口服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血沉下降幅度、C反应蛋白下降幅度、肌腱附着点部位疼痛评分变化情况及总体疗效。结果:①A组血沉下降幅度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9,P=0.564);A组C反应蛋白下降幅度及肌腱附着点部位疼痛评分下降幅度大于B组(t=4.209,P=0.035;t=5.429,P=0.000)。②A组的疗效优于B组(Z=-2.755,P=0.006)。结论:常规药物口服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肌腱附着点炎,可以有效地降低急性期反应物,改善肌腱附着点炎的症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可调式红外线烤灯是由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研发的新型医疗仪器,由双层灯罩、虹外线混合光源灯泡、可卸式防护网、伸缩式臂杆、电源开关及指示灯、控制面板及定时按钮、电源线、支持轩、可移动底座构成,具有疗效好、安全系数高、灯体设计合理、操作简便、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在临床工作中 ,骨伤科病人肢体活动受限 ,加上夹板、石膏、牵引及各种外固定器的应用 ,给病人的穿衣带来很大的困难 ,而不穿衣服 ,裸露身体又不够雅观。普通病号服在我们骨科医院使用受限 ,病人常用毛巾或宽大的睡衣裤遮盖身体 ,但效果均不理想。为此我们于 1999年 1月研制出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特征及术后预后影响因素,为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康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郑州市某专科医院诊治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及临床相关指标等进行调查,在患者出院后进行跟踪随访并在出院8个月时完成术后预后评估。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病例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1 276例,女性患者占55.17%,男性患者占44.83%;以65~78岁年龄段占比最高,占44.98%;合并慢性病患者44.59%,分别为糖尿病207例、高血压192例、血脂异常170例;患者主要为跌倒伤、绊倒伤等低能量损伤(923例,占72.34%),四肢骨折比例最高,占48.51%,闭合性骨折为主(占69.04%),均采用手术复位治疗;血清骨钙素(OC)、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25-羟基维生素D[25-(OH)D]异常者分别占比38.48%、39.42%、43.03%、45.61%。131例发生延迟愈合,延迟愈合率10.27%。多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系列化视频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制作包括AS病因、饮食调理、疼痛和体位护理、功能锻炼方法及风湿病康复操等内容的AS系列化健康教育视频,每段视频时长3~5 min。将60例AS患者随机分为视频教育组和常规教育组,每组30例。常规教育组患者住院期间,采用口头讲解、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现场示范等常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并在出院时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详细说明各项注意事项。视频教育组患者住院期间,在常规教育方法的基础上由责任护士集中播放AS系列健康教育视频,出院后通过微信群定期播放健康教育视频并与患者进行互动。分别在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腰骶部疼痛情况,记录晨僵时间、枕墙距和胸廓扩张度,并对2组患者的各项评价指标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出院时,2组患者腰骶部疼痛VAS评分、晨僵时间、枕墙距、胸廓扩张度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2±1.3)分,(2.3±1.2)分,t=0.764,P=0.442;(21.5±6.1)min,(22.6±6.2)min,t=1.482,P=0.162;(6.4±2.1)cm,(6.2±1.7)cm,t=0.470,P=0.674;(4.3±0.9)cm,(4.5±0.7)cm,t=0.730,P=0.471]。出院后3个月时,视频教育组与常规教育组相比,腰骶部疼痛VAS评分低、晨僵时间短、枕墙距短、胸廓扩张度大[(2.0±1.4)分,(2.8±1.7)分,t=2.462,P=0.016;(19.2±4.8)min,(24.8±5.2)min,t=3.241,P=0.001;(4.5±2.4)cm,(5.8±3.6)cm,t=2.012,P=0.041;(4.8±1.2)cm,(3.8±1.6)cm,t=3.102,P=0.001]。结论: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系列化视频进行健康教育,比单纯采用常规方法更有利于AS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对风湿病患者遵医行为及满意度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接收的86例风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未实施任何干预,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和指导,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健康状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实施干预前身体健康状况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身体健康情况显著改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风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和指导,能够使患者对遵医行为重视起来,改善患者康复情况,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洛宜 《临床医学工程》2019,(10):1417-1418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能够有效减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康复训练记录对断指再植术后康复训练进行管理的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断指再植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由康复专科护士采用显微外科康复训练记录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结果两组患者分别在患指功能恢复程度、患者满意度之间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显微外科康复训练记录对患者术后功能训练进行管理,可提高患指功能恢复程度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论骨性关节炎的发病基础和施治原则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骨性关节炎是以肝肾亏虚为发病基础合并寒湿之邪入侵所致的痹痿兼证。发病过程合并了脾虚,瘀血,痰湿等重要环节,施治之法应补虚当先兼以祛邪。主要法则是肝肾阴阳共补,健脾祛湿调胃,柔肝疏筋活血,补之宜缓,防止虚不受补;补之宜长,以求疗效持久。以内服药为主。全面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