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7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目的通过对室间质评HBV核酸检测项目的结果分析,探讨影响核酸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浩源和诺华2种核酸检测平台对2014年3月CITIC 15份室间质评标本混检和单检。针对初次检测结果不一致标本E进行再次试验。结果诺华TMA法和浩源PCR法2种方法检测结果与室间质评反馈标准符合率100%,其中标本E初次检测结果:诺华检测为非反应性,浩源检测为HBV反应性。再次检测后,2种方法检测均为HBV反应性,与反馈标准一致。结论影响核酸检测结果的因素很多,主要是标本自身浓度及不同试剂灵敏度的高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分析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Clinic Laboratories,NCCL)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NAT)室间质评(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EQA)反馈结果,评估实验室核酸检测能力,加强实验室管理细节,保障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检测原理相同的2套核酸筛查系统的检测结果,分析2套系统的无效情况,为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完善实验室质量体系提供相关依据。方法统计本实验室2016年10月—2017年9月2套核酸筛查系统的联检阳性率,可鉴别率,同时比较分析2套系统的无效检测率和无效列表率,并对引起无效结果的错误类型进行分析。结果 TIGRIS和PANTHER 2套核酸筛查系统联检阳性率分别为0.56%,0.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鉴别率分别为66.44%,70.29%,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无效检测率分别为0.327%,0.649%,PANTHER的无效检测率显著高于TIGRI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无效列表率分别为2.46%,2.67%,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两套系统引起无效检测的首要错误信息均为磁清洗台故障。结论 TIGRIS和PANTHER两套系统的可鉴别率无差异,联检试验实验阳性率差异很可能是所检测标本不同造成的; PANTHER的无效检测率更高,设备故障相对频繁;标本质量问题是引起2套筛查设备无效检测的常见原因,日常维护保养对于2套筛查系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仍是输血后肝炎(Post transfusion hepatitis, PTH)的重要传染源之一。随着献血者血液筛查系统增设核酸检测技术(Nnucleic acid test, NAT),在一定程度上屏蔽了OBI引起的输血传播性疾病,残余风险度显著降低,但献血者中仍存在一些OBI感染者,增加了经血传播OBI的风险。地域差异、人群特征及检测试剂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都对OBI的流行情况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影响无偿献血人群OBI的流行率。本文主要对OBI的相关概念、发病机制、国内外献血者中OBI的流行率、经典检测方法和传播情况以及如何管理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本中心无偿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RNA(HCV RNA),与丙型肝炎抗体(抗-HCV)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经ELISA检测抗-HCV阳性标本313例,采用转录介导的扩增(TMA)-化学发光法定性检测HCV RNA,速率法检测ALT水平。结果 313例抗-HCV阳性血清中HCV RNA阳性者141例(阳性率45.05%);抗-HCV S/CO值1-3.79实验组,HCV RNA阳性率为5%,抗-HCV S/CO值为3.80-4.99的实验组,HCV RNA阳性率为76.74%,S/CO值≥5时,HCV RNA阳性率为56.25%。各组之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抗-HCV(+)/HCV RNA(-)组与抗-HCV(+)/HCV RNA(+)组的ALT检测异常率,分别为17.44%和17.73%,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CV RNA阳性率与抗-HCV的S/CO值有一定相关性;在抗-HCV异常的无偿献血者人群中,ALT异常率与HCV RNA检测结果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EB病毒(EBV)在人群中感染非常普遍,主要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非洲恶性淋巴瘤和鼻咽癌,主要传播途径为口对口密切接触和飞沫、唾沫传染,但经器官移植和输血传播感染EBV的报道近年来引起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给血液安全带来了潜在风险。在我国安徽省、山西省以及国外日本、美国、卡塔尔等地已经对部分献血人群和健康人群做了EBV抽样调查研究。本文综述了EBV基础知识、血液检测方法、国内外献血人群EBV抽样调查研究情况、去白血液制品中EBV残存情况的相关报道、结合EBV致病情况,建议采取系列预防经输血传播EBV疾病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近5年无偿献血者分布特征及初筛、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研究,制定招募策略提供依据,保障临床用血,提高血液安全质量.方法 本中心将5年789570人次无偿献血者按不同分布特征分类,对血液检测结果不合格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人类免...  相似文献   
8.
9.
目的了解天津市健康献血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窗口期"患者的发生率,对无偿献血人群的血标本进行HIV、HBV和HCV核酸检测的可行性评估。方法从无偿献血人群血浆中提取HIV、HBV和HCV核酸,采用转录介导扩增技术(TMA)进行检测,同步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IV、HBV和HCV抗原或抗体。结果 53 431份献血者血标本中检测出HBV"窗口期"标本25份,检出率0.047﹪;未检测出HIV,HCV"窗口期"标本。结论核酸检测可有效的检测出无偿献血人群中HIV、HBV和HCV的"窗口期"标本。天津市无偿献血人群中存在HBV的"窗口期"潜在感染的危险,应考虑在该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进行核酸检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