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转化生长因子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Delaro等于1978年研究病毒时首次发现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随后相继发现与其有类似功能的物质,并将其命名为转化生长因子超家族。目前已知TGF—β超家族广泛存在于从线虫到哺乳动物之中,有30多种成员,包括TGF—β家族、抑制素(inhibin)/活化素(activin)家族、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家族、米勒抑制物(mullerian  相似文献   
2.
哈尔滨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医药工程技术研究所与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联合研制开发的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小鼠H22肿瘤模型研究干扰素-胸腺素α1融合蛋白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设置5个药物浓度梯度,给药20d后处死荷瘤小鼠,分别测定小鼠的胸腺质量和瘤重。结果干扰素-胸腺素α1给药量为9×10^5IU/只时,小鼠胸腺最重,平均值为(0.0776±0.0275)g,肿瘤抑制率最高(40.2%),均高于干扰素对照组(20.1%)和胸腺素α1对照组(9.1%)。结论干扰素-胸腺素α1可促进小鼠胸腺增生,明显抑制肿瘤生长,且效果均优于单独作用的干扰素和胸腺素α1。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制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喷雾剂,探索其治疗溃疡、烧伤和烫伤的有效性。方法使用合理比例的保护剂、透皮吸收促进剂、抑菌剂和缓冲体系等,将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制备成喷雾剂,通过动物药效实验探索其治疗溃疡、烧伤和烫伤的效果。结果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喷雾剂通过2~8℃条件24个月长期稳定性考察,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没有明显变化。通过豚鼠溃疡模型和家兔烧伤和烫伤模型显示,药效非常显著。结论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制备成喷雾剂,为临床治疗溃疡、烧伤和烫伤等创面疾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乙型肝炎病毒(HBV)转基因鼠模型,研究注射用小干扰核糖核酸(siRNA)脂质体药物的抗HBV作用。方法对M—TgHBV转基因小鼠静脉给予不同剂量的注射用siRNA脂质体药物,在给药的不同时间点采血测定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在最后一天取部分鼠肝脏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与给药前比较,试验药物2mg/kg组(A组)HBsAg表达水平在第9天和第12天时明显降低(P〈0.05),在第15天时降低非常明显(P〈0.01),试验药物1mg/kg及0.5mg/kg组(B,C组)、阳性药物(拉米夫定)组(F组)在第15天时均显著降低(P〈0.05);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阴性对照组(G组),肝内HBsAg表达抑制率A组为48.44%,B组为36.73%。结论注射用siRNA脂质体在转基因鼠中的抗HBV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6.
RNA干扰(RNAi)是序列特异性双链RNA(dsRNA)介导的基因沉默机制,这种机制将有希望成为治疗多种疾病的有力工具。Castanotto和Rossi[1]在新杆状线虫中发现双链RNA有沉默基因表达的能力。Nguyne等[2]详细阐述体外合成的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初步探讨人血管内皮抑制肽在小鼠/裸鼠移植瘤术后残瘤模型中的抗癌药效学作用。方法 建立S180肉瘤昆明小鼠手术后残瘤和人结肠癌Lovo裸鼠手术后残瘤模型,评价人血管内皮抑制肽对小鼠手术后残瘤的抑制效应,选择恩度(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作为阳性对照药。结果 人血管内皮抑制肽给药组对S180肉瘤昆明小鼠手术后残瘤生长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按照肿瘤体积得出的抑制率范围为 16.9%~43.9%,按照瘤重得出的抑制率范围为21.2%~45.5%;人血管内皮抑制肽给药组对人结肠癌Lovo裸鼠手术后残瘤生长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按照肿瘤体积得出的抑制率范围为42.0%~70.3%,按照瘤重得出的抑制率范围为45.5%~73.8%。结论 人血管内皮抑制肽对小鼠/裸鼠手术后残瘤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为人血管内皮抑制肽开发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GM-CSF发酵水平,粗提水平和纯化精制阶段的样品分阶段监控,分析研究每步的技术发参数控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从而确立每步的技术参数,确保终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HepG2.2.2.15细胞模型研究小分子干扰核糖核酸脂质体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抑制作用。方法在药物对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下,依次设定4个浓度梯度,分别测定不同时间收集的培养液中的乙型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结果第12天时质量浓度为5μg/mL的药物对HBV的HBsAg表达的抑制率达到了63%,抑制程度随药物质量浓度的升高,或时间的增加而提高;药物质量浓度为5μg/mL时对HBV—DNA的抑制率达到了85.46%,抑制程度随着药物质量浓度的上升而提高。结论药物对HBV的HBsAg表达的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对HBV—DNA的抑制作用也有很好的剂量效应;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制备的双链小分子RNA脂质体制剂具有明显抑制HBV的HBsAg表达和抑制HBV—DNA复制的作用,为利用RNA干扰技术研究开发新型抗HBV药物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北柴胡种源道地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王秀全  李玉新  李会成  张永刚  赵露  于英 《中药材》2003,26(12):855-856
目的:鉴定吉林省东丰县北柴胡栽培基地5种柴胡样品的种源道地性。方法:用23种引物作RAPD分析。结果:3种引物能有效地鉴别北柴胡样品的道地性。结论:用RAPD法可以准确鉴定北柴胡种源道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